王家潤
摘 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市發展休閑農業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北京市發展休閑農業的建議:政府引領,加強政策扶持;注重宣傳,增加品牌效應;注重服務質量,加強從業者素質教育;以生態環境為根本,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注重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一協調發展。
關鍵詞:休閑農業;建議;北京市
中圖分類號:F3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6-0079-02
休閑農業作為現代農業中一種比較新型的發展形式,發展的歷史比較短,從最初的萌芽階段到現在的管理規范階段,總共只有30年左右的開發時期。北京市的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情況可以大體上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改革開放以后的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的休閑觀光農業尚處于萌芽階段;第二個時期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的初期,這一階段是政府的引導和初步組織管理時期,休閑觀光農業正在迅速的發展中;第三個時期是21世紀初期到現在,隨著休閑觀光農業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需求的增加,休閑觀光農業的管理也在逐漸增強。
(一)優勢
1.自然地理區位優勢
北京市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森林和城市綠化面積在不斷增加中,2005—2014年北京市的森林面積增加到了734 530.6公頃,十年時間增長了接近19%,森林覆蓋率也達到了41%。根據2012年北京市國土資源局的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狀況耕地面積為2 208.56平方公里,園地面積為1 371.18平方公里,林地為7 396.33平方公里,草地為854.91平方公里。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適宜多種溫帶農作物和水果蔬菜的生長,比如蘋果、梨、桃子、杏、核桃、板栗、李子等溫帶產品。北京地區擁有我國的八大果品生產基地,產品供向整個城市和全國其他城市。北京市有永定河、潮白河水系流過,群山環繞,有獨特的地勢和區位優勢,從而讓北京市發展休閑農業擁有了巨大的潛力。另外,北京市交通發達,無論是鐵路、公路,從市區到農村的交通都已經趨近完善,將北京市與周邊緊緊聯結在一起,不但新鮮的水果、蔬菜和畜產品可以快速地補充到城市內部,同時也有利于城市的人們休閑時期體驗農村的文化和休閑農業。
2.濃厚文化氛圍優勢
北京市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是文明中外的歷史古城,擁有眾多的歷史古跡,不僅僅是一些著名景點,在郊區和周邊地區也擁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留,此外,眾多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為來自世界各地、全國各地和北京市內的人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城市人可以就近體驗鄉村的特色文化。比如,在一些鄉村會不定期舉辦如采摘節、民間廟會、民間花會、音樂節等活動,吸引眾多的市內外游客前來欣賞。甚至在一些觀光園區還會有專門的部門管理網站,將最新的消息發布在網絡上,需要的游客可以自行根據個人需要選擇購買門票,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和時間參加活動,節省了游客的時間和精力,不用排隊,不用浪費時間親自挑選,只要在家就能將想參觀的園區預定好。
(二)劣勢
1.耕地面積減少
北京市發展現代休閑農業也有存在一些問題和劣勢。發展特色休閑農業需要大量的土地資源,但是近幾年的數據顯示,無論是城區還是農村地區,北京市的常住人口都在逐年增加中。2014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總數為2 151.6萬人,常住外來人口總數為818.7萬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達到了4.83%。人口的迅速增長導致土地利用緊張。不僅是在城市內,農村的人口也在不斷增加中。2014年北京市的農村常住人口數為292.6萬人,比2006年增加了17%。城市發展,非農業用地不斷增加,耕地面積在逐年減少,并且隨著土地占用的增長,土地資源的質量也在下降,過度開發和利用導致土地的荒漠化和沙化,水土流失問題很嚴重。
2.生態破壞嚴重,環境問題突出
在2008年奧運會和2014年APEC會議舉辦之前,北京市的工業生產一直處于治理不徹底階段。長期的工業生產導致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頻現,北京的沙塵暴問題依然嚴重,空氣質量問題依然尚未解決,水污染、廢棄物污染問題突出。在北京市的農村地區,原有的鄉村文化和自然優勢受到生態環境惡化的影響,也逐漸在流失中。除此之外,節假日和周末大量的游客涌入,對景區和生態園區的破壞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將客流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解決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治理污染,建設一個真正的高水平、高質量的休閑農業區是目前北京市發展休閑農業面臨的劣勢。
(三)機遇
1.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隨著北京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市進一步擴大。人口的增加也意味著消費者數量的增加,無論是常住人口的增加還是流動人口的增加都為北京市發展休閑農業帶來了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消費群體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方式、消費質量和消費結構也向著更加優化的方向發展。本文的前面小節中已經提到,北京市的恩格爾系數在不斷下降中,足可見城市居民在滿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的前提下,更加追求生活的多樣化,尤其是在國家增加了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等法定節假日后,更加方便人們在休假期間與家人一同去郊區或者休閑農業發展區體會農村的特色農業,感悟生活。這種由滿足基本生活消費需求向享受型消費方式的轉變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休閑農業的發展。
2.低碳休閑旅游推進
目前,人們在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之下,更愿意選擇回歸田園生活,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休閑農業的發展滿足建設低碳環境的要求,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要求。北京市作為我國的首都,建設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休閑農業發展機制,為其他城市的發展樹立了模范典范。為生活飲食的更加健康,越來越多的城市市民注重食品的安全問題,食用更加安全、環保的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為休閑農業的農產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
在鼓勵發展休閑農業的同時,結合北京市的地方特色,將農業特色、民俗風景、民俗習慣與自然景觀、人文風情結合在一起,在旅游內容上建立多個主題,如鄉村休閑主題、回歸自然、感悟鄉土風情等;同時,建立了低碳試驗基地,將交通、住宿、娛樂等多種配套設施結合在一起,逐漸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低碳旅游產業鏈。
(四)挑戰
1.游客流量的限制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的迅速增加,在給休閑農業帶來消費市場的同時,也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假期或者休息日客流量的增加使得休閑農業園區游客流量增加,但是每個景區和休閑區都有一定的游客流量限制,超過了這個流量限制不僅讓休閑者無法享受服務,還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調控游客的數量,將環境容量合理控制在使人心曠神怡的范圍內,也是休閑農業發展需要面對的挑戰。
2.競爭激烈
在北京市發展休閑農業的同時,周邊城市和地區也在利用自身的自然優勢和人文優勢發展休閑農業,而且周邊地區因為耕地面積比較大,用地不像北京地區那樣緊張,給北京地區的休閑農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休閑農業開發的主要是觀光園和民俗旅游,在開發中外地和本地的水果蔬菜大量涌入,也會給觀光園的果業和蔬菜采摘帶來威脅,影響休閑農業旅游的消費人群。從休閑農業的內容上看,越來越多的項目加入到了休閑觀光農業的行列中,而且各種形式的觀光農業也讓消費者應接不暇,比如,采摘園形式多樣,有露天采摘、溫室采摘,溫室采摘,還有溫室游憩、溫室加工釀造、溫室藝術展等多種形式。這些以互動、體驗和游樂多種方式的旅游方案,在為消費者帶來享受的同時,也給休閑農業的從業者帶來巨大的壓力和競爭。
(一)政府引領,加強政策扶持
政府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進程。政府要積極轉變自身職能,由單純的行政管理向監督者、服務者和引導者轉變。制定更加嚴格的休閑農業發展的行業規范,以促進休閑農業的健康發展。對于休閑農業范圍內盲目建設,破環生態環境的行為給予更加嚴厲的處罰。
除此之外,政府要積極引導休閑農業的多元化發展,制訂更加合理的發展計劃,加大外資吸引力度,引進大型文化發展項目,進一步加大市場開發力度。要完善農村信貸體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設立生態農業發展專項基金,加大補貼力度,以緩解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壓力。在保持休閑農業發展的自身特色基礎之上,要積極引進新科技,加強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提高休閑農業發展的含金量。
(二)注重宣傳,增強品牌效應
在休閑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品牌效應一直制約著其發展,因此,注重宣傳,增強品牌效應是十分必要的。為此,休閑農業從業者要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手段進行宣傳,提高休閑農業的知名度。除此之外,要科學進行營銷宣傳,積極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增強品牌效應。還要通過舉辦各種節會活動尤其是通過鼓勵企業和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的方式吸引廣大消費者。
(三)注重服務質量,加強從業者素質教育
在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從業者要積極滿足廣大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以增強顧客的滿意度。除此之外,要通過網絡、手機、電視等手段進行學習,以提高自身的素質,完善經營理念。政府要加大對從業者的培訓力度,通過開展專項培訓項目,提高從業者的服務意識,轉變經營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以促進知識和實踐更好地結合。另外,通過參觀休閑農業發達地區,借鑒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拓寬發展思路。積極引進高科技人才,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鄉村項目上,不僅要保留原有的鄉村特色,還要加入現代因素,讓擁有長久歷史的鄉村文化也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