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摘要:介紹了種草養鵝的幾點好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鵝;營養;牧草;生態農業
中圖分類號:S8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1-0035-01
養鵝業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養鵝具有投資少、生產周期短、見效快等優點,符合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和農民增收的期望。養鵝的發展還推動了中國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農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在飼養方式上由傳統養鵝轉向種草養鵝,生產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種草養鵝屬于節糧型畜牧養殖項目,具有飼養周期短、投資少、效益高的優點。通過種草養鵝生產的鵝肉無污染、無藥物殘留,屬于綠色健康無公害畜產品。近年來中國養鵝模式由單一規模化養殖向復合循環模式發展。總結生產實踐,種草養鵝具有以下幾大好處。
1 投資風險小 經濟效益高
鵝是草食家禽,可以放牧或以飼喂青飼料為主,對飼養條件要求不高,抗逆性強,有很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基礎建設設備投資很少,只需房前屋后,搭個簡單的鵝棚,準備一些簡單的食槽、飲水器等即可。其流動資金和投資風險都較小。
人工種植的牧草莖葉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適合于多種畜禽特別是鵝飼用。如種植紫花苜蓿每667 m2產量約2 000 kg,可提供干物質約700 kg、產值約900元,由此可見種草養鵝成本低,經濟效益高于種糧食。另外,種草養鵝與外出割野草或放牧相比,可節省勞動力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鵝的抗逆行強,不易得病,在生產中不易產生過高的防疫、治療費用,相應的降低了飼養成本。
2 不與人爭糧,結構調整好
鵝作為節糧型動物,消耗糧食少,能利用人類不能食用的飼草資源生產動物性產品,農、林、果副產品都可以喂鵝,不與人爭口糧。如傳統的飼養方式,養一只鵝需耗精料10 kg,而種植牧草養鵝僅需精料6 kg。養鵝與養豬相比,同樣的飼料量養鵝可得到3倍于豬的產量,這對持續發展畜牧業尤為重要。
發展種草養鵝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也可為促進農業從“農、經”二元結構向“農、經、牧”三元結構轉變,通過種草養畜推動農業和畜牧業結構的優化,促進傳統項目向優勢產業的轉變。
3 生長速度快,飼養周期短
鵝雖然以草食為主,但生長速度卻很快,特別是早期產肉多。養鵝種植的牧草品質遠比野草營養成分豐富,鵝食用后增重快,60~70 d體重相當于出殼體重的30~45倍。一般1只中型鵝飼養60~70 d,體重可達3~4 kg。以60~70 d為一個飼養周期計算,一年可養5~6批鵝,見效快,資金周轉率高。
4 利用青貯、制粒等新技術常年飼養
大多數養鵝戶一直習慣于春夏季飼養,秋冬季出售,未形成四季均衡養鵝的習慣。實際上秋冬季養鵝效益更高,種植墨西哥玉米等適合青貯牧草,進行青貯。種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牧草,曬干制成草粉,輔以其他秸稈加工成顆粒飼料飼喂。這樣既解決了冬季養鵝青粗飼料難的問題,又可降低養鵝的成本,真正做到淡季不淡,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切實增加了養鵝戶的經濟效益。
5 鵝肉品質優良 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由溫飽型向營養健康型轉變。鵝的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據測定鵝肉中含蛋白質14%~22%,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正常鵝肝含脂肪2.4%、蛋白質8%、糖分7%,還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另外,鵝抗病力又強于其他家禽,在生長過程中不需要大量的藥物飼喂,最重要的是鵝主食青綠飼料,符合當前人們推崇的綠色消費時尚,稱得上是綠色美食佳品。有利于滿足市場需求,改善人們的膳食結構。
6 有利于生態農業系統良性循環
種草還可以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進一步提高土壤肥力。飼草特別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根系發達,能在土壤中積聚大量有機質,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增加了后茬農作物的產量。豆科牧草的根系具有根瘤菌,可固定空氣中游離的氮素,提高土壤中的氮素營養。可見,種草養鵝在農業生態系統中起著不斷向系統歸還營養物質、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從而為建立一個良好的農業生態系統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地域遼闊,自然生態條件優越,草地、濕地、林地、山區面積廣,善加利用,很適合種草養鵝。鵝是牧草利用率高,耗糧少,易管理,高回報的家禽,養殖戶們完全可以利用農閑時間,閑置的土地種草養鵝。隨著人們的對食品安全、營養、保健意識日益增強,對鵝產品的消費需求量必將日益增加,人們應該解放思想,認清形勢,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善借入世東風,不失時機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養鵝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