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萍+冉桂龍


摘要:介紹了飛機草的分類地位及生物學特性,分析了飛機草的分布及危害情況,探討了飛機草擴散蔓延的可能性及檢疫和除治的難度,對其風險進行了定量評估,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飛機草;風險性;評估
中圖分類號:Q9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4-0100-02
1 引言
飛機草(Eupatorium odoratum),學名香澤蘭,為菊科Compositae澤蘭屬Eupatorium草本植物,最初發現于南美洲安第斯山,曾作為觀賞植物和肥料被引種到全球各地,現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惡性雜草,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植物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如今在羅甸縣的8個鄉鎮均有發生,特別是在逢亭、羅悃、紅水河這3個鎮高密度分布,對羅甸縣林業、農業、畜牧業造成了極大危害,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 “綠色災難”。為有效抑制該外來有害生物的擴散蔓延及危害,在此特對飛機草的風險性進行分析評估。
1.1 分類地位
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公布了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其中外來有害植物9種,飛機草(Eupatorium odoratum)就在名單之列。飛機草是我國危害特別嚴重的外來入侵植物之一。它能滲出感化物質,排斥本地植物,影響林木成長和更新。同時,它的葉有毒素,含香豆素類的有毒化合物,能夠引起人的皮膚炎癥和過敏性疾病,誤食嫩葉會引起頭暈、嘔逆,家禽、六畜和魚類誤食也會引起中毒。
1.2 生物學特性
飛機草植株高達2~3 m,分枝平伸,幼莖柔軟,木質化低,但老莖粗壯;葉對生,卵狀三角形,兩面被白色絨毛,葉緣具明顯粗鋸齒,擠碎后有刺激性的味道;頭狀花序,15~40朵小花集生形成傘房狀,藍白色或淡黃色,每花序結籽達千粒以上;瘦果狹線形,有棱,上生有灰白色冠毛,能隨風傳播,成熟時節恰值干燥多風的旱季,擴散極快。在羅甸縣,飛機草一般在11月~翌年2月著花,2~4月種子成熟(圖1)。
2 分布及危害情況
2.1 分布情況
飛機草在非洲、亞洲、南美、中美洲等熱帶區域分布廣泛。1934年在云南南部初次發現,現已入侵到臺灣、香港、澳門、海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市及特別行政區,并迅速向亞熱帶擴散。經調查,全縣8個鄉鎮均發現該惡性雜草的入侵和為害。發生最嚴重的是與廣西、興義地區接壤的沫陽鎮、茂井鎮、逢亭鎮、紅水河鎮、鳳亭鄉,發生總面積達3萬余畝。
2.2 危害情況
2.2.1 對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的危害
飛機草依靠根莖及種子進行繁殖,其再生能力強,發展快,生長茂盛,聚生成叢,極易形成成片的優勢植物群落,侵占丟荒地和油桐林等經濟林地,并通過遮蔭作用和化感作用抑制別的作物生長,進而成功地將本地物種排擠出局,大大影響入侵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2.2.2 對林業的危害
在林區飛機草對疏林地、幼林地、退耕還林地、油桐林地、苗圃地和間伐林地都有很大影響,它們與樹木爭水、爭肥、爭陽光,導致新造林地成活率明顯降低,植樹難以成林,極大程度上影響天然林地更新,延長經濟林投產期及盛產期。使人們對林地的管護強度、管護成倍增加,且嚴重威脅經濟林的產量及產品品質。
2.2.3 對農業生產的危害
在適宜的條件下,飛機草可入侵農田、果園及草地等生態系統,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和畜牧業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在草場,飛機草能夠和牧草爭搶水、肥、光等條件因子,當高度達1~3 m或更高時,對其他草本植物的成長影響更為明顯,2~4年后草場就會失去自身的利用價值,最終被“排擠出局”。
2.2.4 對人畜健康的影響
飛機草的種子和花粉能引起牛、馬、羊等動物哮喘病和支氣管炎,以至引起牲口組織壞死和死亡;葉含香豆素,能引起人過敏性疫病,用來墊圈或下田樞肥會引起畜生蹄叉,人的手腳皮膚炎;生畜誤食一定量后,會中毒、口吐白沫,嚴重時會出現倒地四肢痙攣,最后心衰而亡。用飛機草的葉擦皮膚會引起紅腫、起泡,誤食嫩葉會呈現頭暈、惡心欲吐等癥狀。
3 擴散蔓延的可能性
3.1 繁殖力強
飛機草既可進行種子的有性繁殖,根莖也能萌發進行無性繁殖,并且這兩種繁殖的成活率都較高,生長快。
3.2 人為的引種和無意的帶入
如今全球的運輸、貿易、旅游業等迅速發展,人為的引種和無意的帶入,極有利于飛機草的傳播和蔓延,促使其成功入侵。
3.3 果實遠距離大范圍擴散
種子能粘附在人、畜身上攜帶傳播到所到的每一個角落,進行入侵生長。
3.4 種子傳播
種子數量多、著地發芽率高,生長快,傳播力強,使飛機草在適度的環境下迅速密生成簇,極易形成單優群體而扎根繁殖發展。
目前,飛機草在羅甸東部、南部、西南部的龍坪鎮、沫陽鎮、茂井鎮、逢亭鎮、羅悃鎮、紅水河鎮、鳳亭鄉等鄉鎮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入侵為害外,北部的幾個鄉鎮也發現有零星分布,即羅甸周邊地區已成該草包圍之勢。羅甸境內河流眾多,漣江、槽渡河、霸王河等多條主要支流貫穿整個羅甸,近年來,羅甸公路及水電工程建設項目進展迅速,因此,飛機草完全可能通過自然因素如風、氣流或水流,或隨人為因素如人、畜、車輛流通等,從東部、南部、西南部傳入縣內的北部鄉鎮和鄰近地區,引起擴散蔓延。
4 飛機草檢疫和除治的難度
目前對飛機草的防治措施,主要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替代防治以及將這些方式聯合起來的綜合治理措施。外省防除飛機草的實踐表明,以上這些危害減低少方式都有一些不足之處,人為挖除和化學抑制須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生物防治雖能減輕一些危害,但不能根除;替代控制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卻又潛藏著新的生物入侵風險。總之現在還沒有較為有效的、簡單易行、成本低廉的除治方法,這也進一步加大了飛機草的危險程度。介于飛機草近乎“閃電式”的高速度發展蔓延,我國至今為止尚未探索出一種簡便、易行、低投入,防治效果明顯的除治措施。如果,一味地片面注重防治效果,不但效果差,而且對環境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因此,要有效地除治飛機草的危害,極其艱難。
5 風險定量評估
5.1 指標賦分及風險量化計算
根據林業有害植物風險分析指標體系,結合飛機草在我縣的分布及危害情況,對各項指標實施賦分:
通過利用林業有害植物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量化計算公式得出,羅甸縣飛機草危害的風險綜合評價值(R)是2.31,按風險分析等級指標劃分標準劃分,羅甸縣飛機草的風險等級屬高度危險。因此,無論是從本行政區域內調出或者是調入本行政區的可能攜帶飛機草種子的植物、植物產品及土壤等都要嚴格進行檢疫檢驗,發現攜帶者一定要進行徹底的除治處理方可調運,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控制其傳播和擴散,并進行監控;在可能的條件下,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對全縣范圍內的飛機草進行除治。
6 結論
從以上的綜合評價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飛機草對羅甸其它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的危險極大。若是不加以抑制或實行綜合開發,以其每年20~30 km的速率向東、向北擴散,只需數年,飛機草將傳播蔓延至本縣的北部鄉鎮及周邊地區,并向外省擴散,引起嚴重的生態災害。由于飛機草對生態環境、人類、農、林、牧業的產生高度危害,應引起有關部門和政府的關注,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和開發利用,降低其危害,控制其擴散蔓延,還人類一個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章家恩.外來入侵植物飛機草的生物學特性及控制策略[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9).
[2]黃必志.飛機草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簡介[J].草業科學,2009,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