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英娟++王鋒++劉東寧
摘 要:該文在探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定義及重要功能的基礎上,以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目的,分析了高校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目前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出現的問題,提出了高校傳承民族體育文化的途徑。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文化構建 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a)-0164-02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承,是我國歷史沿革過程中的文化結晶。高等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最后階段,同時也是大學生意識形態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重要承擔者。但目前我國高校民族體育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如何傳承民族體育文化,使其更好地發揚積極作用已經成為重要研究課題。該文以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目的,探討高校傳承民族體育文化的途徑,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做出一份貢獻。
1 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及重要作用
1.1 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界定
民族傳統體育是指某一個或幾個特定的民族在—定范圍內開展,并世代相沿不絕,至今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產生積極效應,還沒有被現代化的體育及競技同化的娛樂活動。它是一個相對于現代競技體育的概念。[1]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則是在長期的歷史沿革過程中,人們通過民族傳統體育進行各種生活,生產實踐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物質、精神、組織制度的總和,并由這些總和對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產生影響。
1.2 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作用
1.2.1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能促進對自身的了解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揮重要作用的過程,伴隨著人們從畏懼自然進步到依靠自身力量去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加深了對自身的認識,提高了人的身心發展水平,開發了潛能,這是一種對人的身體、智意和意志的超越。
1.2.2 民族傳統文化加強人與自然和社會的聯系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人類與自然和社會發生相互關系的過程中形成的,其與自然界有天然的聯系,并作為一種中介調節人與社會關系,對于保證人與自然和社會發展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義。
1.2.3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在保存先進的積極的傳統民族體育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造發展的,并在不斷吸收現代體育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對自身加以創新、改造,使人類對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能積極的適應,更好地協調自身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2 高校在繼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1 高等院校是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
高等院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高等院校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傳承方式,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代表著最前沿的文化學術研究水平,同時擁有廣泛的與其他文化交流的空間。因此,是傳承民族體育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場所。
2.2 普通高校是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階段
高等教育階段,大學生認知能力和接受新知識技能的能力較高,思想活躍,處在思想道德、意識形態形成的重要時期。高校中積極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課程,把優良的民族體育文化經過轉化編入教材,傳承傳統體育文化的知識和技能,這對大學生民族文化知識、技能的傳承,民族情感的培養、民族團結意識的強化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3 能進一步融合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的精髓
高校通過開展各種體育項目,對各種體育文化進行融和,既拓寬了民族傳統體育發展與創造的空間,使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積極融合,使得學生進一步認識了各種體育文的特色及文化體驗,又向全世界發揚了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3 目前高校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中出現的問題
3.1 物質制約因素
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場地、器材不能完全滿足需求,阻礙了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中很好地發展。另外,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使用的教材、資料等物質資源相對缺乏,使得教學內容貧乏,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3.2 組織制度制約因素
高校中民族傳統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廣度和深度不夠,開展的傳統體育項目也較少,縮小了民族傳統體育的范圍。大多高校沒有民族傳統體育節日、比賽等固定的文化組織制度形式。同時缺乏專業教師資源,限制了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拓寬,更不用說使得學生產生民族精神層面的升華了。
3.3 意識形態制約因素
3.3.1 來自于現代體育項目的沖擊
現代體育運動是當今世界體育的主流體育文化,它因高參與度和廣泛的觀賞性高而受到了大學生的喜歡。另外,其對提高我國國民體質健康水平和欣賞水平有一定促進作用,同時也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產生沖擊。有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新潮的、流行體育文化元素比較喜愛,而傳統體育項目則被束之高閣,成為小眾項目。
3.3.2 網絡文化的入侵
新世紀以來,網絡文化對現代社會傳統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同時也沖擊了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空間。大學生處于接受新事物的敏感階段,有一部分學生喪失了辨別能力,對西方體育文化中非主流的糟粕趨之若鶩,容易形成消極的價值取向,對民族體育文化價值觀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導致大學生民族體育精神與意識的選擇產生了沖擊。
4 如何加強傳統體育文化傳承
4.1 改善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物質條件
高等院校對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課外活動、比賽的場館器材等物質條件給予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民族傳統體育開展效果。
4.2 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資源的開發
各地的普通高校,應該根據自己的地域優勢開設適合當地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項目,把民族體育特色文化精髓納入高校的體育教學,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民間向高校課堂的轉化。并結合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社團、運動會、俱樂部等形式,大力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使其成為固定的文化組織制度。
4.3 提高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師力量
一方面,在各體育專業院校中,設置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培養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師人才。另一方面,在普通高校中組織培養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教師,采用外出進修學習或請專家進來培訓學習,使其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5 結語
高校肩負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擔,面對當前各種文化的沖擊,應積極開發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創新,拓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力。使其具有傳統體育特色的同時,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白晉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10-115.
[2] 范維.對我國普通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2010(8):1-8.
[3] 韓兵.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現狀調查[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11):73-76.
[4] 張倫厚.論民族傳統體育在普通高校的傳承與和諧校園的構建[J].運動,2010(3):97-98.
[5] 覃少菊,經建坤.論網絡文化對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影響[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