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榮
摘 要:信息化建設是社會保險制度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建設完善的社保信息化系統,實現社保信息的快速共享和傳遞,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該文將論述社保信息化應用特點和發展趨勢,并提出推動社保信息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希望對提高我國社會保險事業的服務質量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社會保障 信息化 應用特點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8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a)-0086-02
伴隨著社會保險參保人數的逐漸增加,對管理系統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切實提高社保核心業務系統的服務質量和安全性,各地社保經辦機構需要加強社會保險制度的信息化建設,增加硬件設施和軟件系統的科技含量和可靠性,確保社保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社保信息業務系統的覆蓋面積更加廣泛,參保人能夠在全國范圍內的任何一個地區辦理業務,享受社保待遇,這對于社會保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1 社保信息化的應用特點
1.1 社保核心業務系統的本地化進程不斷加快
在黨中央的大力號召之下,各省市地區都加強了社保核心業務系統的本地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今,各個省份在省內使用的軟件基本采用了統一的核心標準,社保信息可以在全省范圍內共享,也就是說,參保人可以在本省的任何一個地區辦理業務,不用像以往一樣必須去往參保地區,這大大節省了參保人的時間和精力,卻不會影響參保人的合法權益。然而異地業務系統方面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相應的信息監管和信息安全工作都需要有所改進,當前使用的軟件系統也要及時地維護和更新,促使其向著標準化、規范化邁進。
1.2 核心業務系統的全國聯網是社保信息化的工作重點
目前,很多地區都沒有開通社保核心業務的全國聯網服務,有些參保人的數據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和更新,使得社保核心業務系統的數據失真現象較為嚴重,不利于社保業務的辦理。因此,未來社保信息化建設的工作重點將是社保核心業務系統的全國聯網,以及與其他社會公共服務部門管理系統的聯網,在這些部門開通社保代辦服務,分散社保經辦機構的服務壓力,提高對參保人的服務質量。同時,還要重視參保人信息的采集、核實和調整,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并在共享系統中采取安全防護措施,防止信息的外泄,保障參保人的信息安全。
1.3 加強社保標準的規范化建設
為了進一步提高社保信息化水平,為各個地區社保業務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支撐,社保標準的規范化建設已然勢在必行。首先,要加強管理軟件的開發,保證軟件的性能與社保核心業務系統相符,為各個地區開通網絡接口,促進數據的交換以及信息的流通;其次,制定網絡安全防護體系,自動查殺病毒,檢測和修補系統漏洞,避免系統遭受來自網絡內外的攻擊;最后,各個地區都要采用統一、規范的信息登記標準,在個人信息、業務代碼、域名的輸入上都要保持一致,為社保信息化的全國聯網創造良好的條件。
2 社保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2.1 從分散向集中邁進
眾所周知,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51年到2002年,此時社會保險仍處于分散階段,人們辦理保險全憑自愿,不受到政府的干預。最早的社會保險制度僅有養老保險,慢慢發展成為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險種。第二階段是從2002年以后直到現在,這一階段是社保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時期,國家將社會保險信息化歸為電子政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了具有代表性的“金保”工程,以中央、省、市三級網絡為依托,力圖覆蓋全國各個地方鄉鎮,截止到2010年底,省市級數據中心聯網已達90%以上,標志著社保信息進入了集中管理時代,這意味著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已經邁入了嶄新的紀元。
可以說,社保信息化從分散向集中邁進是廣大人民的共同需求。眾所周知,我國各個大中型城市的流動人口較多,落戶卻十分困難,這些流動人口只能回到戶口所在地辦理社保業務,不僅往返的路途遙遠,而且花費的成本較高,所以他們對于社會保險的全國聯網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社保信息化建設很好地滿足了這部分人群的心理需求,使得他們就業、就醫都比較方便,對于社會的穩定團結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未來社保信息化建設將會逐漸擴大聯網覆蓋面,消除地區間的信息壁壘,增加各個地區社保信息的融合共享,爭取早日達到統一建設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