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忠元
[摘 要]電力網絡對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較為積極的促進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從我國農村地區的電網改造問題入手,對低壓電網的規劃與設計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農網改造;農村低壓電網;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TM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2-0107-01
前言:在電力領域,低壓電網主要指的是一些輸電線電壓小于10kV的配電線路。這種電網體系是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較為常見的一種體系。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一電網系統與農村地區的農田灌溉、生活照明問題和一些鄉鎮企業的工業用電問題之間表現出了較強的關聯性。為了對農村地區電網系統的穩定性進行有效提升,低壓電網的規劃設計問題成為了農村電網系統改造工作中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
一、農村電網的改造現狀
作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電網的建設問題是國家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農網改造工程的開展,對農村地區電力網絡的優化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為了對這一工作的有效性進行提升,科學化的設計方案是不可缺少的一項基礎要素,從農村地區的電網體系現狀來看,電網的電氣化水平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將農村地區的電網電氣化水平與城市地區的電氣化水平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農村地區的電氣化水平仍然處于一種相對落后的狀態之中。從電氣設備的應用問題來看,電氣設備的陳舊化,是農村地區的電網系統中存在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1]。在電網系統的安全性難以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因電力設備老化問題所引發的火災事故會對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隨著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和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在電網的用電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電能的質量問題的出現,讓電網系統的線損率表現出了一種不斷升高的特點,除此以外,供電系統的穩定性問題也是影響農村地區電力供應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低壓電網的規劃設計原則
(一)實事求是的原則
實事求是的原則是配電線路的路徑選擇問題和變壓器容量選擇問題中所要遵循的一大原則。從變壓器的容量問題在電網設計中的影響來看,在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電力部門需要從農村電網在今后五至十年內的發展情況入手,來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從電力材料市場中出現的一些新材料和新工藝入手,對變壓器的型號問題進行選擇,可以讓農村低壓電網的電氣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針對農村地區電網系統的配電線路路徑選擇問題,從農民的使用情況線路建成以后的運行維護問題入手對線路進行設計,是對農村地區的電網線路的線路路徑問題進行優化的一種表現。在導線截面的選擇過程中,電力企業需要將用電負荷問題看作是處理這一問題的一種參考依據[2]。從電網系統在未來5-10年內是對用電負荷變化情況入手,在對系統自身的機械強度問題和電壓損失問題進行充分滿足的基礎上,對電網導線的導線截面進行最優化選擇,可以讓低壓電網在實際應用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性特征得到充分的提升。
(二)安全性原則
所謂的安全性原則,主要指的是在低壓電網的設計過程中,電網安全防護措施的應用原則。例如防雷保護機制的應用就是遵循安全性原則的一種表現。在農村地區的電網系統中,絕緣等級相對較低的特性是低壓電網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大主要特征。是在這一因素的影響下,電網在雷雨天氣中很容易在雷電的影響下出現安全運營問題。雷云對電網線路的直接放電現象和雷云在對地面放電的過程中受電磁感應因素影響而對電網送電線路造成的沖擊,是雷電對電網系統造成破壞的兩種表現形式。因而在對低壓電網體系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安全性原則就成為了電力企業需要嚴格遵循的一項重要原則。
三、低壓電網的規劃設計措施
(一)對農村低壓電網的網絡布局進行合理優化
在農村低壓電網的建設過程中,合理化的線路布局走向,可以讓基層電力企業的電網建造成本和維護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因此,對電網網絡布局問題的優化,就成為了低壓電網設計過程中所要采取的一種有效措施。在農村地區低壓電網的供電方式的勘察設計階段,對電網系統的統一規劃,可以有效避免因迂回供電問題和電線線型選擇不當問題而引發的電網線損問題[3]。為了對電網的網絡結構進行優化,在農網改造措施的執行過程中,相關部門也可以從基層電力部門的綜合物價及線損承包等問題入手,對電網網絡結構問題和線路的線損問題進行充分考慮。
(二)對低壓電網的相關設置進行完善
在低壓電網的設計過程中,變壓器臺架和跌落式熔斷器也是兩種不可缺少的工具。為了有效避免雷電對電網系統的破壞,在電網系統的改造過程中,工作人員也需要在電網系統中安裝避雷器和接地裝置。在借助臺架將變壓器固定在電線桿上以后,電力部門除了要在高壓柱頭上安裝防塵工具以外,還要在變壓器附近設置警告標志。
(三)對農村電網的安全防護方式進行完善
中性線觸電問題是農村地區的一種較為常見的電力安全事故。用電負荷問題所帶來的停電事故是引發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從農村低壓電網自身的特點來看,在出現因用電負荷問題而引發的停電事故以后電路中的電動機會在慣性轉動和勵磁作用的作用下轉變為發電機,這種現象所帶來的放電問題就可以被看作是中性線觸電問題的主要產生機理。這樣,為了對電網系統的安全性問題進行提升,電力部門也需要對中性線在電網中所表現出來的特性進行充分的普及。對電網中的無功補償問題進行優化,是對安全防護體系的有效性進行提升的一種有效方式。鐵損問題是變壓器無功補償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根據變壓器容量的10%進行無功補償,是一種較為合理的無功補償方式。
(四)對低壓電網的電壓等級進行簡化
從農村地區的低壓電網系統的特點來看,在放射狀的布局模式下,以單向供電為主的供電方式成為了農村地區低壓電網的供電方式。隨著農村地區城鎮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單向化的供電形式已經難以對安全的間隔距離進行保障,因此,在農網改造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低壓電網配變容量的提升,就成為了簡化電壓等級的一種有效方式。在低壓電網的改造過程中,環網設計方式的應用,對電網自身的供電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對電網的負荷調整機制進行完善,接電箱的設置也是一種具有可行性的方式。
結論
受到我國村落分布特點的影響,復雜性是農村地區的電網改造工作的一大主要特性。針對農村電網改造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低壓電網問題,從網絡布局等多個方面入手,對這一體系進行完善,可以讓農村低壓電網的電氣化水平得到充分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黎煦華.農網改造中的農村低壓電網規劃與設計[D].廣東工業大學,2005.
[2] 黃永寧.農網改造中的農村低壓電網規劃與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2:94.
[3] 李顯生.農網電網升級改造中的農村低壓電網規劃與設計[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0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