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謙

當好職工利益代言人
“天星鎮總工會從開始建會就嚴格按照‘六有鄉鎮工會的標準來建設,發展至今無論是各項制度建設還是人員機構都十分健全,這和一般的政府機關工會完全是不一樣的。”王勇是天星鎮的黨委副書記,2016年8月份當選為工會主席,在此之前他曾經擔任過大關縣檢察院的機關工會主席。
“既然天星鎮總工會有這么好的條件,那么我們就要用好這一平臺,為全鎮的干部職工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王勇說。
天星鎮轄區內有大關縣鐵路醫院、硅業公司、沙廠等7家非公企業,近年來有部分企業因經營不景氣處于倒閉的狀態,鎮總工會工作人員定期都會對其經營情況進行檢查,并按時簽訂工資集體協商合同,要求企業方無論如何變動都不能侵犯職工的合法權益,涉及到職工工資等切身利益方面的調整必須經職代會審議通過。
為增進全鎮干部職工的凝聚力,天星鎮總工會通過各種方式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得到了全體干部職工的一致認可。
2015年元旦節期間,天星鎮總工會籌集經費給每一位在崗職工發放了一條床單,“三八”婦女節期間,又為32名女職工每人送去了一床夏被,讓工會會員和女職工們切實感受到了工會大家庭的關愛和溫暖。
同時,還組織開展了“三八”節婦女維權周宣傳活動,把反家暴法、繼承法、關愛婦女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制作成宣傳冊,向全鎮的女職工免費發放,一周時間共發送資料5000余份。
另一方面,天星鎮總工會還通過農政通手機短信平臺,將婦女維權法律知識以短信的形式發送到女職工手機上,方便他們閱讀和及時查看。
天星鎮總工會還組織了全體干部職工參加大關縣總工會舉辦的全縣職工團體長跑比賽,并獲得了女子組二等獎、男子組三等獎的好成績。
真情幫扶找致富出路
相對而言盡管天星鎮在大關縣由于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地理、交通等方面的區位優勢,各項經濟發展水平在大關縣處于領先水平,但仍有部分山區由于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等因素生活十分貧困,如何通過黨中央的掛包幫等方式讓他們盡快走出困境,成了天星鎮黨委、政府和工會首要的政治任務。
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了摸清貧困地區群眾的詳細情況,天星鎮把大部分干部職工都派到各貧困村,要求他們每個月至少有20天左右同當地群眾同吃同住,用真心真情獲得他們的信賴和支持,一步步摸清每一戶困難群眾詳細的家庭貧困情況,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脫貧方案。
王勇掛包幫的點在南甸村委會,距離天星鎮鎮政府所在地13公里左右,但從村委會到有些自然村的路還不通汽車,王勇每次都是乘車到南甸村委會,再請村委會的工作人員用摩托車送一段,摩托車也到不了的村莊,只得步行前進,有的時候還要再走3個多小時。
每到一戶困難群眾家里,他都會坐下來跟他們聊天,通過家長里短式的談話一點點地摸清該戶人家的具體情況,并記錄他們的脫貧需求。這樣的方式雖然很有效,但是也非常耗時,一整天下來最多能走訪一兩戶人家。
對于走訪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王勇也都盡全力幫他們解決。
村民羅登云由于家庭十分貧困,雖然很想建房但由于經濟困難一直無法啟動,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王勇當即著手開始為他爭取各項政策支持。
最終在他的爭取下,羅登云獲得了10萬元的建房貸款,其中4萬元由國家財政補助,6萬元為政府貼息貸款。同時還給他發放了6000元的建房補貼,并爭取到集中安置指標,解決了他在建房期間的住房問題。
與羅登云同村的另一戶有3個孩子,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兩個十多歲的適齡兒童都被輟學在家務農。發現這一情況后,王勇一方面告誡家長法律明確規定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既是孩子的權利,也是家長的義務,任何人都不得剝奪。同時,讓他明白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也能幫助這個家庭逐漸走出困境。
在王勇的勸說下,這位家長同意讓兩個孩子重返校園,但是他沒有能力聯系到學校接收兩個孩子。隨后,王勇又為兩個孩子聯系了最近的學校。
有了政府的各種貸款補助和優惠政策,當地困難群眾建房的積極性更加高漲,雖然建房期間需要暫時居住在帳篷里,生活多有不便,但看著屬于自己的房子一天天地成型,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同時,一些平時比較閑散的勞動力,也紛紛主動到外地打工掙錢,一方面盡快把銀行的貸款還清,另一方面爭取建第二層樓。
要想真正實現脫貧,不僅要把房子建好,還要發展適合的產業作為長期收入的保障。為此天星鎮政府從水富縣購進了2萬余只雞仔送給當地的困難群眾養殖,雞仔養大后又由該公司負責回收。同時,成立了生態菜牛養殖合作社,首批購買了100余頭牛給村民養殖。
天星鎮出產的一種寸金黃瓜在當地特別暢銷,這種黃瓜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而且口感特別香脆,成為很多人送禮的首選。但這種黃瓜對生長環境要求特別高,只有天星鎮的一個村委會才種得出來,因此一直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為此,天星鎮政府一方面動員這個村委會的群眾大力種植,通過這一特產來增加經濟收入。另一方面也請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進行研究,爭取早日把這種黃瓜的生長特性摸清并加以改良,讓更多的地方能夠大面積種植。
一切困難都只是暫時的
天星鎮的干部職工對工會的認知度和美譽度越來越高,這主要得益于工會開展的各項活動和普惠制的幫扶慰問,只要有職工生病住院或生日等,工會工作人員都會為他們送上精心準備的慰問品。而職工本人或親屬遭遇疾病或家庭重大變故,工會也都會盡全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鎮上一名叫任澤春的女職工幾年前患上精神障礙疾病,為了讓她能夠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治療,鎮政府領導同意讓她休病假在家休息,逢年過節工會工作人員都會給她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同時,作為工會主席的王勇還主動結對幫扶,及時幫她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困難。
天星鎮社保所的張云康在騎摩托車上下班的路上不慎摔傷住院,王勇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代表工會趕到醫院進行慰問。
每年高考分數公布后,天星鎮總工會的工作人員都會十分留意困難職工子女的高考成績,一旦有人考取大學就會主動提醒他們到工會來申報金秋助學項目資助,如果申報后還存在困難,工會干部們就會主動與其進行一對一的結對幫扶。
類似結對幫扶困難職工群眾的案例在天星鎮可以說每年都有好幾起,基本上每一名干部職工都有結對幫扶對象,逢年過節都要買上一些慰問品上門慰問。
雖然這點慰問品或者慰問金對一個家庭的幫助不會太明顯,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份心意與他們結下了深深的情誼,并鼓勵他們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走出困境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