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成
摘 要:杉木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經濟效益良好,在林業生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和撫育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簡要介紹了杉木速生林豐產栽培技術及其撫育管理的相關內容,旨在為杉木種植戶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杉木;栽培技術;撫育管理;林業生產
中圖分類號:S7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3.117
杉木是我國特有的樹種,被廣泛種植于我國長江流域、秦嶺以南地區,具有生長快、經濟價值高、豐產性能良好等優點。營造杉木速生豐產林是解決我國木材短缺的重要手段之一。杉木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在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建筑行業、橋梁工程、造船、木樁、家具、木纖維工業原料和藥用等。因此,研究杉木速生豐產林的栽培技術和撫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適生環境
杉木比較喜光、喜溫暖、濕潤,不耐旱,忌水漬,適生于年降水量800~2 000 mm,濕度比較大,靜風,霜雪少,溫差變化小的氣候條件下,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生長得比較好。它多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少數分布在海拔1 000 m左右的山地,在干燥瘠薄或過于黏重的土壤上生長比較差,高山、山脊也不利于其生長。
2 選種培育
2.1 選育良種
選育良種是實現杉木速生豐產的重要途徑。杉木種子應選擇國家級杉木優良種園基地生長健壯的成熟母樹上的成熟種,采收期為每年立冬至冬至這段時間,以球果由青色轉為青黃色時采集的種子質量最好。
2.2 圃地選擇
苗圃地應選擇日照時間短、有水源、易灌易排、土層深厚肥沃的山地或者稻田作為培育杉木苗的基地。
2.3 整地施肥
整地時間在每年1月,先用草甘膦藥液噴殺雜草,待雜草死后便用犁耙碎土。施肥在犁耙碎土后進行,每畝應施復合肥100 kg以上,將肥料均勻地撒在地上;跟著開廂起畦,畦高10~15 cm、寬100 cm,畦長的確定以便于經營管理為原則,然后噴灑乙草胺藥液殺滅草籽。
2.4 播種
播種時間為每年1—2月,在噴灑乙草胺藥液一周后的陰雨天氣播種。播種有撒播和條播2種方式。播種量每畝6~8 kg。早播苗木生長季節長,苗木抗旱抗病能力強。種子下地后,緊接著要覆蓋刨花(木材加工碎物)或者黃心細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以保持畦面濕潤,防止雨水沖走種子和日曬導致畦面板結。覆蓋的刨花或者黃心細土還可以有效預防立枯病的發生和蔓延,并能減少雜草生長。
2.5 圃地管理
杉木種子下地后,一般情況下,30 d后幼苗開始出土,出土后要及時做好除草護理工作。間苗和補苗宜在每年5月進行,苗高達5 cm以上時的陰雨天氣或雨后開展,間苗與補苗須同時進行,分兩三次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使畦面苗與苗之間通風透氣,分布均勻,有一定的營養面積供苗木生長發育需要。補苗則是保證不缺株,提高每畝苗木產量。間苗后,一般每平方米以保留杉苗110~150株為宜。
追肥:追肥有利于促進苗木早期的生長發育,增強其抗病抗旱的能力,時間在每年6—9月。當苗木長至10 cm左右高、木質化前開始追肥,每畝每次應施撒可富復合肥20~25 kg。
施肥方法:雨前或者陰雨天直接均勻地撒入苗床,或者是對水澆灌。一般每畝至少應追肥兩三次。
病蟲防治:如果杉苗生長初期遇到雨季,容易發生立枯病。這時,應注意排水防澇,觀察病害發生情況。杉苗立枯病常用波爾多液或者硫酸亞鐵藥液噴灑防治,對于防治后仍無法挽救而死去的苗木,必須清除燒毀,保護圃地其他苗木健壯生長,提高合格苗木的出圃率。
3 造林
3.1 選地
杉木造林地塊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質地疏松、富含有機質、濕潤、排水良好的坡地,低洼積水、土壤過于瘠薄的地塊不宜栽種。
3.2 備耕
修山宜在上年的11—12月進行,即先在地的四周開好防火線,并報防火部門批準后,組織人力選擇無風陰天或早晨,從上至下、從外至內點火煉山,也可采用免煉山方式造林作業。
3.3 整地
杉木造林多在山地。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35°以上的采用穴狀整地,坡度在20°~34°的采用帶狀整地,坡度在20°以下的采用全墾整地。各種整地方式都應在修山或煉山后進行。挖穴時,表土應放在穴的上方,便于回土填穴時放入穴底,增加肥效。挖穴應按三角形配置方式進行,穴規格為40 cm×40 cm×30 cm,造林密度為每畝150株。
3.4 栽植
選用一年生良種健壯苗,要求苗高大于等于35 cm,地徑大于等于0.6 cm,頂芽完好、根系發達,在冬春季(12月至翌年3月)造林比較好。植苗造林時,要著重抓好以下3個環節:①在冬末春初,要抓緊陰天和小雨天氣,不失時機突擊造林;在干燥的北風天不宜造林。②要盡量縮短起苗到栽植的時間間隔,爭取做到隨起苗隨栽植。起苗后,不能及時栽植的,要用黃泥漿蘸根;當天栽植不完的,要假植起來,防止苗木過分失水。③苗木定植時,栽植苗木的深度要比其在苗圃時的根際深1~2寸,根系在穴內要舒展,做到不窩根、不露根,并要扶正苗木,用表土細泥蓋上苗根。填土到1/2時,用手把苗木向上提2下,讓苗根與細泥充分密切結合后再踩緊。第一層踩緊后,再用細土填滿穴,踩緊后再蓋上一層碎土,以略高于地面為宜,保證造林成活。為了改良土壤、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在樹種行間混交造林。
3.5 施肥
施基肥應在回土填穴時結合進行,一般每穴施0.25 kg磷肥。施用時,將肥料與穴底覆土拌勻再蓋上一層薄細土,使基肥不直接接觸苗根,避免燒根。追肥應在造林后的頭三年松土除草撫育時結合進行,每株每次應施含鉀量高的復合肥0.1~0.15 kg。
4 病蟲防治
杉木病蟲害防治要始終貫徹“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經濟有效”的方針,實行綜合防治,抓好杉木育苗、造林、撫育等各個環節的技術措施,提高林木本身抗病蟲害的能力。如果發現有病蟲,要遵循“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抓住病蟲生活史的薄弱環節,及時防治消滅它。
4.1 杉木炭疽病
該病主要出現在杉木枝、葉上,造成植株生長不良。為害嚴重時,枝梢枯死,不能成材。針對這種情況,具體的防治方法是:①適地適樹,選擇適宜杉木生長的地方造林;②采取農林間作、松土除草等措施,促進杉木生長,提高其抗病能力;③杉木抽春梢和秋梢時,噴質量分數為1%的波爾多液或者質量分數為50%的多菌靈500倍液。
4.2 杉木黃化病
該病主要出現在杉木幼齡林和中齡林上,染病植株生長緩慢,形成“小老頭”樹,嚴重時,還會成片枯死。針對這種情況,具體的防治方法是:①適地適樹,選擇適宜杉木生長的地方造林;②在幼林中間種綠肥壓青,培土和開溝排水,改良土壤結構,促進植株生長;③在黃化嚴重的地段改種其他樹種。
4.3 杉梢小卷蛾
以幼蟲蛀害杉木嫩梢頂芽,致使杉梢枯死,3~5年生幼樹受害最重。針對這種情況,具體的防治方法是:①人工剪除被害梢燒毀;②燈光誘殺成蟲;③用質量分數為80%的敵百蟲、質量分數為40%的樂果400倍液噴殺。
4.4 粗鞘雙條杉天牛
以幼蟲鉆蛀杉木的樹干和枝條,輕者引起針葉黃化,重則引起風折,甚至整株枯死。針對這種情況,具體的防治方法是:①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樹勢,促進速生;營造混交林,及時進行衛生伐。②人工繁殖、釋放腫腿蜂和茅繭蜂。③幼蟲初孵盛期,可用質量分數為50%的氧化樂果、質量分數為20%的益果、質量分數為20%的蔬果磷100倍液噴殺。
5 撫育管理
造林后,宜根據造林的整地方式和林木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分別采取不同的撫育措施。坡度在35°以上的地方,采用穴狀撫育;坡度在20°~34°的地方,采用帶狀撫育;坡度在20°以下的地方,采用全面撫育。一般杉木造林后,要連續撫育3~4年,每年撫育2次,時間分別在5月、9月,并結合施肥除萌,直到苗木郁閉成林。如果還是全墾造林,頭一兩年有條件的應間作農作物,通過護理農作物,幼林也得到撫育;第三、第四年采用鏟草松土擴穴的方法撫育。杉木郁閉成林后,如果林木間相互擁擠,郁閉度在0.8以上,被壓木在20%~30%的林分,需進行撫育采伐。撫育采伐的原則是:砍小留大,砍彎留直,砍劣留優,砍密留稀,砍雙留單,照顧均勻。撫育采伐次數或強度應根據立地條件、林分狀況、培育目的等因素確定,撫育采伐次數一般為1~2次,撫育采伐株數每次不超過30%,蓄積每次控制在20%以內,伐后無天窗、郁閉度不低于0.6.撫育采伐后,每畝應保留90~110株,這樣有利于留存林木有一定的空間和養分面積正常生長發育,達到速生、豐產、優質的目的。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杉木是價值比較高的優質速生用材樹種,在林業生產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相關栽培人員要不斷總結杉木速生豐產林的實踐經驗,完善相關栽培技術,將其應用于杉木速生豐產林的栽培中。同時,還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強對其的撫育管理,從而促進杉木的速生豐產,提高杉木種植的經濟收益,推動林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藝輝.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4(05).
[2]劉建畢.淺議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與撫育管理[J].綠色科技,2015(04).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