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摘 要:城市化規模與城市土地資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急需一種現代化的城市化規劃管理手段,而GIS技術則巧妙地將城市規劃與現代化管理方式相結合。當前不少城市都已經建立或者正在著手建立現代化的城市規劃管理系統,GIS技術在實現面向公共服務的城市規劃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分析了GIS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現狀,并進一步研究了平臺構建的關鍵技術。
關鍵詞:GIS技術;城市規劃;公眾服務;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2.101
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讓城市建設呈現出蓬勃之勢,同時對于城市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建設的發展離不開對其所進行的規劃。城市規劃也需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注重做好科學技術的融入和應用。運用GIS技術進行城市規劃則可以讓規劃的內容更加科學、合理,能夠讓城市建設越來越好。尤其近些年來,GIS理論和技術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改變了傳統以二維為主的地理信息系統構建模式,能夠在應急響應、市政管理問題解決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探索GIS技術的構建模式,讓城市規劃越來越具有公眾性,堅持公眾服務為主則具有重要意義,應當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1 GIS技術發展及應用現狀
1.1 GIS技術的發展
GIS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縮寫,其主要是采集、存儲、管理、分析、描述和應用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與空間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信息的計算機系統,整體來說由硬件、軟件和相關的數據等內容組成。GIS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加拿大與美國,而后逐漸在各個國家中得到廣泛應用。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地理信息的處理、分析手段日趨先進,GIS技術日臻成熟,已廣泛地應用于城市規劃、市政管理、政府管理、環境、資源、交通、公安、災害預測、經濟咨詢、投資評價和軍事等與地理信息相關的幾乎所有領域。比如硬件系統采用服務器/客戶機結構,初步形成了網絡化、分布式、多媒體GIS,“開放的GIS環境”概念盛行之后,以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享為目標的GIS體系得以構建,其更加注重數據標準化的構建,并形成了可行性的數據標準。
1.2 GIS技術應用現狀
GIS技術主要應用于農業、林業、生態資源、土地資源、環境資源和自然災害預測等方面。由于各個城市之間城市化程度和技術力量各不相同,因此,GIS技術的普及之路仍然是極為漫長的。目前,真正建立起GIS技術的城市仍然很少,不過,值得我們期待的是,各個城市都有意識地開展了數字城市的建設工程。但是,由于資金缺乏,目前國內尚且沒有GIS平臺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成功經驗,這為數字化城市的建立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加上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規劃建設也在日新月異地高速運轉,許多城市在開展GIS技術時,盲目地追求速度,而忽視了工程的質量,由于缺乏相應的數據更新機制,導致數據庫管理模式無法持續應用。
2 GIS平臺構建的關鍵技術
2.1 基于UMSA動態切圖技術
瓦片切圖是傳統的切圖方式。這種的傳統的切圖方式主要是建立在GIS技術之上的,將所有收集來的信息都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數據模式,最終保存在系統硬盤內。瓦片切圖存在著相當大的弊端,體現在切割環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切割程序煩瑣,一個環節出錯,之后的環節都難以發揮效力。UMSA移動服務架構的出現為實現動態的切圖技術提供了可能。UMSA動態切圖技術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建立UMSA體系,進而生成地圖原理,將生成的地圖信息分解到所需要用戶的網站中去,極大地緩解了用戶在共同操作過程中服務器所承受的壓力,并大大加快了地圖的響應速率。另外,UMSA體系突破了原有的瓦片切圖的弊端,實現了多個客戶端可以共用的效果,極大地提高了生成地圖的效率。
2.2 城市規劃地理信息數據的云端管理技術
要實現面向公眾服務的城市規劃的GIS平臺,不僅要掌握相關的地理動態信息,而且還要熟悉相關的城市規劃數據。對這些涉及內容復雜、來源廣泛和信息量較大的數據實行管理非常的不方便。而建立在數字化技術基礎之上的云端管理技術為儲存、管理和整理這些海量的信息量提供了高效的處理技術,并對數據進行長時間的存儲和管理。遠端管理技術大大突破了原有數據管理的局限性,實現了對基礎地理信息的云端存儲。建立的運計算數據庫處理不僅實現了對海量地理信息的存儲,還能自動計算出其中復雜的運算,進而提高了平臺的響應速度,提升了用戶的適用舒適度。
2.3 多種專題地圖與GIS數據的無縫集成
城市規劃必然需要不同專題的地理地圖,包括城市總體規劃、動態監測地價、建筑物專題、城市網絡和大型活動場館分布圖等眾多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要素。多類型的城市規劃專題地圖和GIS數據的無縫集成實現了多種地圖專題的合成,為城市規劃提供了更為綜合的信息。數據標準化模式和操作標準化模式是實現多種類型的城市規劃專題地圖和GIS數據的無縫集成最為常用的兩種手段。目前來講,兩者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一般來說,實現兩者之間的無縫集成,要經歷以下兩個階段:①根據GIS的特點規定GIS數據中間件的數據輸入輸出接口;②用戶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完成對中間件的數據源解釋。
3 結語
面向服務的系統構架需要從數據著手,建立相應的數據共享模式,建立具備完善功能的集成數據系統,從而讓GIS平臺的構建呈現出體系化、系統化的態勢。對于數據的使用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對GIS平臺的構建進行深入研究,不斷提出相應的手段和措施,提升技術應用水平,讓GIS平臺的搭建為城市規劃做好鋪墊,為我國三維技術的進步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洪成,楊陽.基于GIS的城市設計工作方法探索[J].國際城市規劃,2015(02):100-106.
[2]曾銀龍,賈躍,朱煉.面向服務的城市三維GIS框架及應用研究[J].江蘇城市規劃,2011(04):28-33.
[3]趙珂,于立.大規劃:大數據時代的參與式地理設計[J].城市發展研究,2014(10):28-32,83.
[4]柏祝玲,張曉瑞.GIS空間分析技術在城市規劃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10):371-374.
[5]翟健,金曉春.GIS輔助空間分析在宏觀尺度城市規劃中的實踐[J].地理空間信息,2014(02):9,83-86.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