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陸克中
摘 要: 針對計算機專業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不強的現象,分析了目前實踐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工程實踐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實踐課程建設、加強制度建設和構建學生科技和競賽活動平臺五個方面對開放式實踐教學進行了探索思考,并結合池州學院計算機專業介紹了開放式實踐教學的一些改革探索實踐。
關鍵詞: 開放式;實踐教學;計算機專業;探索思考;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c)-0000-00
1 背景
近年來,大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都感覺很緊張和缺乏自信,感覺學了四年好像什么都不會,對就業參加工作感到恐懼。然而事實上大部分學生都具備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所欠缺的是專業實踐能力,沒有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因此,對于應用型本科學校來說,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尤為重要,探索實踐高校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007年學校升本以來,學校堅持“地方性、開放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和“以生為本,以用為先”的人才培養理念,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對于新升本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更應強調“應用性”,更應把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培養的目標。
2 實踐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目前,實踐教學逐漸被各高校和教育部門重視,各高校都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力度。然而,各高校由于各自環境和落實程度不同[1],實踐教學效果也千差萬別。另外,由于受到長期以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各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普遍都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1、實踐教學理念陳舊,局限于僅僅通過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環節設計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的開放性不強[2];2、“雙師型”實踐教學隊伍力量不足,教師大部分都沒有企業工作經驗,工程實踐能力不強,工作中教學任務繁重,工程實踐學習不足;3、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比重不足,實踐教學內容和手段單調,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多,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少[3],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過程較少;4、實習實訓效果不佳,高校很多學生校外實習流于形式,實際動手實踐機會不多,達不到生產實習的作用和目的,實習效果不好。
3 開放式實踐教學探索思考
3.1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建立“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和企業共同研究制定課程計劃,制定(修訂)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校企共同組建工程實踐教育教學培訓隊伍,共同開發工程培訓課程、設計培訓項目、編寫工程教育系列教材,共同實施對學校學生和企業員工開展的面向生產一線的實踐教學與培訓,并共同監控培訓與實踐教學的質量。學院與企業合作,初步探索“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3.2專兼結合,加強工程實踐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著重把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做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原則。在師資隊伍建設上要突破現有體制,通過專兼職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合作,構建一支專業化、職業化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聘請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師或高級技師,擔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改善師資結構,利用他們高超的專業技術以及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來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效率。積極組織雙方教師參加針對新技術、新規范、新工藝而舉辦的各類專題講座和培訓,使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時得到補充和更新,及時掌握有關的技術信息。
每年選派教師利用假期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教師深入生產一線,參加企業生產實踐,使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專業技能;強化訓練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鼓勵教師努力獲取各類資格或技術等級證書,以及本行業相關的技術職稱,專業教師實行持證上崗,使部分教師轉變成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專業實踐教師。
3.3強化實踐課程建設,提高工程實踐教學質量
在校企合作平臺下,實行“平臺+模塊”模式,科學構建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企業訓練課程模塊,著力打造專業實踐能力,并改革課程體系,加強實踐課程群建設,力爭在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創新工程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梯隊、教材建設、教學效果等方面有較大改善。
在教學內容的建設上,應充分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格與特點,避免純技能訓練的內容,把圍繞“應用性”作為教學內容的設計依據,精選出能使“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相結合,“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相結合,“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相結合的課題教學內容。同時結合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規范,以體現課題內容與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相結合。
3.4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工程實踐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工程實踐教學良好開展。制定中心管理規章及相關制度,配套制定簡潔、嚴謹、操作性強的管理工作流程,如《學生操作規程》、《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工作規范》、《中心安全規章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強化教學管理,構建實踐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行實踐教學運行動態監測。構建學習型組織,保持先進的工程實踐教育教學理念,熟悉教學研究方法,掌握現代化教學管理手段,樹立現代大學管理和服務意識,推進“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管理與服務工作。
3.5構建學生科技與競賽活動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進一步開拓大學生創新科技活動工作思路,著力建設大學生創新訓練平臺,大力開展校內學生開放創新活動,加強大學生工程素質創新訓練,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開發學科競賽項目,完善學科競賽管理。精心組織校內外學科競賽以及專業技能培訓和比賽,為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搭建平臺,吸引更多學生參與課外科技訓練和研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 開放式實踐教學改革實踐
4.1整合優化校內實踐教學資源
學校計算機專業開放式實踐教學主要依托校數學與計算機學院實驗實訓中心開展的,經過多年建設和資源整合,學院實習實訓中心現建有軟件技術實驗室、硬件技術實驗室、網絡技術實驗室、網絡工程實訓室、綜合布線實訓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物聯網工程實驗室、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實訓室等實驗室,初步形成了基礎實驗平臺、專業實驗平臺、綜合設計平臺、實習實訓平臺等實踐教學體系,滿足軟件開發、網絡工程、綜合布線、網絡安全、物聯網應用等方面的實踐教育需求,可滿足網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育教學需要,落實完成學生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專業競賽、實踐創新和畢業設計等環節。中心從提升實踐教學服務功能、更新補充滿足開放性實驗要求的設備儀器、優化配置實踐教學師資力量和實驗室開放著手,為開展開放式實踐教學提供有力的硬件基礎保障。
2011年實驗實訓中心獲得省級“學研用一體化IT類人才示范實習實訓中心”,2013年“池州學院——合肥鼎杰網絡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項目獲得學校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學院依托中心和實踐基地項目建設,為計算機專業開放式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2加強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建設,拓展校外實踐教學資源[3]
近幾年,學院和多家校外企業開展合作,現有校外實踐基地10余家,主要有安徽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池州分公司、中國移動池州分公司、中國聯通池州分公司、星網銳捷網絡有限公司、安徽翰子昂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朗訊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安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想陽光服務站、北京博創興盛科技有限公司等。每年選派一批學生到實習基地開展各類工程實踐活動和畢業實習實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與就業能力。
另外通過校企合作,學院先后與安徽創新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合肥鼎杰教育有限公司、合肥凌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清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進行深度合作,聘請了多位資深技術人員作為我院的高級講師,承擔了部分創新實踐的指導工作。學生在企業和校內導師的指導幫助下,結合生產實踐或工程項目,擬定畢業設計(論文)課題,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4.3注重“雙師型”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的培養
培養計算機專業工程實踐專業骨干教師,特別是“雙師型”教師,建立一支職稱結構合理、數量足夠、專兼結合、學歷層次較高、素質優良、相對穩定、學術成果豐碩,管理規范的高素質師資隊伍,以適應應用型人才教育的需要,對于實踐教學效果與水平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學院十分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近些年來,通過內培外引,逐漸壯大了應用型師資隊伍。先后有4名教師獲得了信息產業部組織的物聯網工程培訓證書,2位教師獲得了Android工程師培訓證書,4位教師進入企業進行了機器人方面的培訓等。
4.4重視開展學生學科競賽和創新實踐活動
學院同時十分重視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大力開展數學建模、程序設計、職業規劃等第二課堂活動。目前已有多種創新實踐平臺,提升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大學生挑戰杯比賽、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程序設計大賽、機器人大賽、單片機比賽、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比賽等,并取得優異的成績。目前,學院已獲得數學建模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安徽賽區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2項;獲得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團體三等獎1項,安徽賽區二等獎2項;獲得安徽省機器人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獲得安徽省ACM程序設計大賽3等獎1項、優秀獎3項;獲得安徽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銅獎1項、安徽省電信杯數字安徽知識大賽三等獎1項、安徽省職業規劃銅獎1項。
參考文獻
[1] 陳濤,胡成松,孫寶林. 教學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軟件導刊.2013(12).
[2] 張洪田.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 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 2011(08).
[3] 喬占俊,李學哲,徐斌. “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以“電氣工程實驗中心”為例[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