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
【摘要】大眾媒體應承擔社會教化功能,在跨平臺的傳播視閩下,充分認識互聯網環境下的受眾需求,發揮渠道優勢,滿足聽眾良性需求,進一步將“私語廣播”做大做強。在具體操盤策略上應進行辯證討論,節目應實現個性尊重與輿論疏導的統一,實現分眾與合眾的統一;節目主持人要善于用故事吸引和陪伴聽眾,厘清角色定位;通過縮小傳受主體關系的間性與聽眾交流反饋,引導正確的性價值觀,抒寫生命哲學。
【關鍵詞】私語廣播兩性節目跨平臺傳播需求層次性價值觀
受到傳統文化和認識能力的限制,涉性話題一直是一個私密性很強的領域。以兩性話題為線索搭建整個節目(或時段)內容框架的“私語廣播”,在廣播節目中是一種不可忽視但至今仍較少被討論的節目類型。長期以來,這類節目處境相對尷尬,其編播制作中涉及到的相關理論與反思甚至倍受爭議。
隨著互聯網播出平臺不斷涌現,“私語廣播”類音頻節目成為各網絡平臺上的主打推送對象。在新的傳播格局下,應以怎樣的價值維度考量“私語廣播”,此類節目在不同傳播生態下面臨何種問題,如何實踐有效的應對路徑?筆者在此背景下,提出對“私語廣播”的觀察和思考。
一、“私語廣播”的昨天:一段簡要的歷史回顧
“私語廣播”是以內容形態為分類基礎命名的一類音頻節目。在我國大陸地區,涉及兩性內容的“私語廣播”節目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初,經過20余年的發展,此類節目在傳統電臺已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
1992年,我國首檔以性教育話題為主的電臺節目《悄悄話》在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開播。隨后,廣州人民廣播電臺創辦了《零點一加一》,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創辦《今夜私語時》(原名《生命·生育·生活》),山西人民廣播電臺創辦了《午夜悄悄話》等節目,廣播性教育節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今,比較活躍的“私語廣播”節目中,除了北京臺的《今夜私語時》、山西臺的《午夜悄悄話》等老牌節目,部分婚戀、涉性節目還涌現出黑龍江臺的《葉文有話要說》、河北臺的《幸福悄悄話》、杭州交通經濟廣播的《伊甸園信箱》等。整體上看,傳統廣播電臺因其自身對導向意識和社會效益的追求,此類節目制作水平較高,數量相對有限,節目的選材與形式比較慎重。
互聯網迅猛發展,“無門檻”的網絡環境似乎給“私語廣播”節目提供了新的滋生土壤,但隨著此類音頻節目數量上的激增,也帶來了內容良莠不齊、監管形勢嚴峻等現實問題。根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目前比較活躍的廣播音頻客戶端(APP)中,大多設置有“兩性”板塊,且該板塊多居于首頁的顯著位置。筆者對當今網絡市場上的三家主要音頻平臺——聽聽FM、荔枝FM和蜻蜓.fm進行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2016年9月,聽聽FM的“兩性”板塊下設“性愛課堂”“午夜密語”“戀愛顧問”等6個二級菜單,“精選推薦”中共有167個相關欄目;荔枝FM的“兩性”板塊共包含219個欄目;而蜻蜓.fm的兩性內容音頻節目位于“情感”板塊的“兩性私房話”二級菜單中,共19個欄目。這三個音頻客戶端中,每個欄目都有幾期至幾十期不等的音頻節目。節目點擊量大多過萬次,有的甚至超過百萬次。
對傳統電臺與網絡電臺中的“私語節目”觀察和比較,讓我們得到以下結論:傳統廣播電臺中“私語廣播”節目數量有限,內容與形式不夠豐富,但節目質量較高;就目前的市場調查投入,很難對其市場規模和聽眾形象做定量描述。而網絡客戶端上,“私語廣播”節目數量龐大,內容與形式不拘一格,由于監管標準不統一,節目質量參差不齊,用戶規模龐大,用戶的基本特征基于注冊情況可以被測控。在特定的媒介發展歷史階段和跨平臺傳播視閾下,如何發揮渠道優勢有效滿足聽眾收聽需求,制作播出高質量的“私語廣播”節目,應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話題。
二、“私語廣播”的今天:基于價值論說的傳播必要性觀察
國人的思維定勢和禮儀傳統使得我國在性教育和性關懷領域存在結構性短板——未成年人獲得性知識的渠道不甚暢通,學?;蛎襟w無法切實有效地滿足他們對性知識的需求;成年人的性需求不被社會重視,難以通過媒體獲得足夠的性關懷。從媒體的天然使命出發,廣播理應發揮其聲音優勢,在跨媒體、跨平臺傳播環境中,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為滿足受眾的良性需求提供有效的內容產品??梢哉f,“私語廣播”在新的傳播環境中是具有很大的發展潛能和市場開發空間的。
(一)國內性教育和性關懷領域現存結構性短板
近年來,隨著國人視野的不斷開放,整個社會文化氛圍對涉性話題有了更大的包容度,但相比西方成熟社會,國內的性教育和性關懷還是相對滯后的。對于滿足廣大群眾基本的知識需求,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1.國內性教育發展水平與現實需求的發展不同步
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于2016年初發布《2015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將這一報告的調查結果與我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設定的性教育目標進行比對可以發現,我國的性教育是嚴重滯后于客觀現實的,這導致了青少年在性經歷上的“無知無畏”,甚至引發若干社會問題。而與聯合國2009年發布的最新版《國際性教育指導》手冊中給12-15歲青少年設定的性教育目標相比,中國版的性健康教育目標更多涉及生理衛生方面的知識,極少涉及安全意識和防范方法等內容。中國在性健康教育上更多注重知識教育,而如何讓知識轉化為性安全意識,仍需時日。其實,不論是性知識還是性安全意識和方法,都是“私語廣播”節目中應特別注重的題材。以此作為節目內容的主要價值定位,有助于彌補青少年性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
2.對老年人的性關懷存在結構性短板
醫療條件與生活質量改善、空巢老人增多,都使得老年人的個人生活備受關注。然而,當社會對老年性需求避而不談,擺出一副“性是年輕人的專利”的模樣時,老年人的性權益也就被一點點剝奪了。因此,從合理滿足聽眾收聽需求出發,對中老年聽眾的合法性權益給予適當關懷,是“私語廣播”理應肩負起的社會職責。
(二)大眾媒體承擔教化功能,錨定教育和幫助的價值定位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大眾媒體已成為現代教育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扮演著特殊的“教育者”角色。現代社會“信息爆炸”,知識高速更新,大眾媒體對各種信息的交互傳播使得人的觀念不斷進步。大眾媒體將更多承擔起對社會人群的教化功能,這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大眾媒體的教化功能體現在對受眾的教育與引導上,而“私語廣播”的特殊性,要求從業者應更加嚴格地恪守職業道德、遵從職業操守,將節目的開發與制作嚴格錨定教育和幫助聽眾的價值定位。
(三)“私語廣播”契合聽眾的需求層次
討論“私語廣播”節目的傳播必要性,還可以從人的需求層次和互聯網思維等維度加以考察。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涉及兩性話題的節目定位于人類較低層次需求,這是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是其發展的必然性?,F在的廣播節目被越來越多地開發成為藝術作品,將自我實現、尊重、愛與歸屬作為選題標準,反而忽略了底層生理與安全的人類需求。生理、安全需求等層次的信息真空,恰恰為“私語廣播”提供互聯網時代成長的空間。“私語廣播”有效契合互聯網思維,其節目特質與互聯網環境中“自下而上”“以多傳多”的漣漪式傳播方式完全吻合。
(四)廣播的“私語”特征是兩性節目生長的天然土壤
廣播的私密性、陪伴性、類群化特征是聲音媒介與“私語廣播”節目能夠較好契合的主要原因。如此特征也讓聲音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優質“私語廣播”節目成長的溫床。
廣播作為聲音媒體,具有認知通道的單向度性和單維度性,其伴隨式的信息傳播形式,持續占用受眾的聽覺認知通道并激發聽眾想象,在一定程度解決了兩性內容以視覺信號傳播的尺度把握問題,使得內容的可控性更高。然而,也正是由于廣播的非視覺傳播特征,大量超越底線的性細節描述、性藥廣告等內容流入節目中,此類問題應格外警惕。
三、“私語廣播”的明天:關于節目操盤策略的反思和建議
不論是傳統電臺,還是跨平臺、多渠道的互聯網傳播,“私語廣播”在節目制作、品牌發展的過程中都應以明確的價值觀和穩定的評價體系作為節目開發、制作的基礎或藍圖。面對日趨多元的社會文化環境、日漸開放的受眾心理以及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爆炸式傳播,“私語廣播”在內容尺度和語境選擇方面都面臨著挑戰。如何讓受眾的個性化需求與輿論環境的健康穩定相統一;如何在節目中做到觀點的適當表達,情節的適度描述;如何有效地引導受眾正確的性價值觀,這都是在跨平臺傳播視閾下“私語廣播”亟待討論的“明天”。
(一)分眾·合眾——個性尊重與輿論疏導的辯證統一
基于互聯網思維和新的傳播模式,“私語廣播”節目應做到聽眾的細分和內容的細分,并充分尊重分眾后的受眾群體個性。在互聯網時代,每個個體都參與傳播過程,個體既是受者也是傳者。受者將自己個性化認同的傳播內容繼續傳遞下去。社會媒介體系通過公眾的交往和互動選擇被重新組合,具有共同價值認同的個體逐步聚集,讓特定的信息被循環傳遞呈現指數型的輸出和積累。最終,輿論環境形成了分眾結果,呈現出各種個性化特質和趨勢,這也使得整個社會媒介體系中個體間的平等和自由成為可能。因此,節目選題可以遵循需求層次維度進行細分,劃分為“生理健康”“兩性生活”“兩性心理”“兩性情感”等板塊。比如:《今夜私語時》的周播編排為:周一為兩性熱點話題和與戀愛、婚姻相關的“愛情課堂”;周二為兩性心理,邀請心理咨詢師解答典型案例與問題;周三為兩性情感,請嘉賓解答和咨詢聽眾情感問題;周四、六、日為兩性健康,邀請醫生解答生理衛生與兩性保健等問題;周五為大學生版,討論青少年的涉性問題。網絡音頻客戶端中的《和100個人談性》節目,涉及面廣,包括性少數者、性癖好者、泛性戀者、同性戀者、性癮者、變性者、被性侵者、性咨詢師、性治療師、性器具師等特殊人群代表的訪談,滿足了受眾細分后的群體需求。
另外,“私語廣播”節目應堅持群眾觀點,并嚴格修正、過濾不良內容,堅持輿論引導,傳播正能量。在互聯網環境下,通過受眾的個性化認同和選擇所表現出的“共性”僅僅局限在一個數量有限的群體內部。這個“有限群體”存在于“新熟人”和“漸熟人”所構成的具有共同興趣、愛好或是共同穩定價值觀的共性網格與共性環境中。一旦此共性環境生態失控,就可能在某一節點或環節出現持續累積的惡性后果,并因為共性環境中個體的共同偏好而積累成新的輿論環境。如果不予以有效的干預調控,失控的風險會越來越大。私語廣播中,大多數分眾話題敏感而尖銳,且有爭議性,所以,節目制作者應堅持以合眾的力量對分眾中的某些不良言論進行修正,形成具有正向力量的輿論場。
(二)情節·觀點——用故事吸引和陪伴聽眾
筆者認為,“私語廣播”中主持人定位和表達方式非常關鍵,輕觀點、重情節,不說教、為聽眾講故事,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對聽眾溫婉的陪伴。這將決定節目是否可以有效地實現教育和幫助聽眾的價值目標。
首先,對于主持人而言,更應注重情節的恰當表述,表達觀點尤其要慎重。如果主持人的觀點表達太過明顯甚至強硬,其結果或使聽眾認為說教色彩太濃,或使節目過于迎合小眾而產生不良的輿論效果。當然,如果內容太過文藝而愈發“行云流水”,缺乏思考,又會淪為“宣揚享受”的怪談,達不到教育和引導的目的。兩性廣播節目不能簡單迎合聽眾,溫婉陪伴中更要見深度。
其次,“私語廣播”應適當設計矛盾沖突,激活收聽參與?!八秸Z廣播”往往在深夜或睡前時段播出,此時段聽眾可以較為專心地聆聽節目,有聲信息更能激發收聽想象。因此,嘗試讓故事變得有波瀾、有起伏,用矛盾沖突去引發聽眾想象和思考,恰可讓節目內容不流于表面而富于深度。除了創設故事中的矛盾沖突,主持人穩定而富于特色的角色定位也可以是節目中矛盾沖突的激發點。主持人和嘉賓可以分別設定角色,根據不同的角色關系,在節目中代表不同聽眾群的立場進行合理表達,以此引發不同觀點的共鳴,達到引導目的。
(三)語境·價值——回歸生活本質,抒寫生命哲學
“私語廣播”對性的探討,應回歸到真實的生活語境中。性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和權利,是生活的必要元素。因此,涉性話題的討論應該建立在對不同聲音平等尊重的基礎上,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真實、客觀的表達。回歸到真實的生活語境的探討,是讓兩性話題引發思考、引起共鳴的必要條件。不假設、不極端、不主觀想象,是對探討者的保護。主持人、專家、嘉賓等發語人作為傳者,應盡量縮小傳受關系的主體間性,從說教本位轉變到交流本位,與受眾平等交流,即時互動、及時反饋。
“私語廣播”從業者應當站在生命哲學的高度審視性價值觀念。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性的功能認識已經不再停留于繁衍層面。性文化、性科學、性觀念必然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公開談性,不再是禁忌。性學家也系統地研究性學、引進國外理論,建立對性進行評價的價值尺度、理論體系。因此,涉及兩性內容的“私語廣播”應該從科學、文化、觀念等角度,以尊重生活、敬畏生命的高度建立起正確的性價值觀,進而影響聽眾。我們更應站在生命哲學的高度,回歸生活語境,去迎接“私語廣播”嶄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