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兩會”熱點掃描"/>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本刊特約記者 劉 棟
砥礪前行加油干 穩中求進再揚帆——2017年全國“兩會”熱點掃描
本刊特約記者 劉 棟
京城的初春,陽光明媚、萬物復蘇。
2017年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2017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對億萬國人來說,今年的全國“兩會”有著別樣的意義,這既是代表委員們五年任期中的最后一次大會,也是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的一次重要會議。
從熱鬧的“部長通道”,到熱烈的審議會場,部長們和代表委員們的每次發言表態都在傳媒的報道下成為了關注的焦點。透過今年的全國“兩會”,人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中國式民主”日益展現出的獨特優勢和魅力,更看到了一個更加開放、透明、自信的政府形象。
3月5日上午8點剛過,人民大會堂北大廳早被各路記者擠得滿滿當當。不夸張地說,這里恐怕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前最熱鬧的地方。記者們翹首以盼,等的是共和國的部長們從此處進入會場前,能多在“部長通道”前駐留一會兒,給出更多回應社會關切的“干貨”。
8點10分,工信部部長苗圩首先出現在通道中,工作人員迅速上前,將他拉到了發布席上。在記者們的追問下,他在7分多鐘內先后回應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鋼鐵去產能、打擊和防范網絡詐騙等方面的問題。
這邊,苗圩還在發布席前回答記者的提問;遠處,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已在通道處等候。談及當前兩岸關系的問題時,他表示,去年兩岸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原因大家都非常清楚。2017年,我們會堅定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努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我們的對臺大前,李克強總理就曾專門向部長們提出一項硬要求:“今年的‘部長通道’一定要比去年搞得更好!”大會組織方也想出了不少“新點子”——通過微信征集記者提問,以便部長們更好地兼顧到各方需求。
上午會議結束后,“部長通道”又再度熱鬧起來。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監察部部長楊曉渡、國家信訪局局長舒曉琴又先后走上發布席,回應記者關政方針不會因為臺灣局勢的改變而變化。

全國“兩會”召開期間,“部長通道”備受關注
……
從“部長通道”開啟,到8點50分大會開幕前,短短40分鐘內先后有8位省部級官員站到發布席上,平均每人回答了兩至三個提問。如此計算,平均每五分鐘就有一位部長站到發布席前。與往年相比,這一“高效率”讓不少記者大呼過癮。
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于藥品審批、反腐倡廉、落實信訪工作責任等方面的問題。半天時間,11位部長密集發聲,坦誠回應,主動作答。
3月1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全國“兩會”期間第四次開啟的“部長通道”迎來人氣頗高的一天——12位列席會議的國務院部門負責人依次在這里駐足答疑,直面媒體、回應熱點。
從過去的“繞著走”“記者拉”,到如今的“自覺等”“主動講”,“人民”“大家”“群眾”成為每次“部長通道”開放時的高頻詞。部長們積極作答、言辭誠懇、內容實在,關切社會熱點,暢通百姓心聲。
連續四年在“部長通道”負責現場管理的主持人朱恒順說,今年報名走“部長通道”的部長們比往年更加積極主動,人數創了新高,對記者們提出的問題也直面回答。在記者們看來,“部長通道”的變化折射出政府執政理念的升級。只有開放透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才能最廣泛地凝聚改革共識;只有達成共識,才能形成改革合力。
不足一米的距離,密密匝匝的話筒……新形勢、新需求、新舉措,從“新”到“心”,部長們不回避、不躲避,回應社會關切,并通過媒體直達民眾。透過頻現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的“部長聲音”,政府直面熱點難題、接受人民監督的決心和信心一再彰顯。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也意味著,到2020年,我國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將脫貧,592個貧困縣將全部摘帽。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
《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時,特別強調“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并詳細羅列了年度計劃——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30%以上。加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開發,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勞務輸出、教育和健康扶貧;實施貧困村整體提升工程,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強化資金和項目監管,創新扶貧協作機制,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切實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最嚴格的評估考核,嚴肅查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確保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先后五次“下團組”,從看望政協委員并參加聯組會,到參加遼寧、四川、新疆代表團審議,總書記在四次講話中都強調要做好扶貧工作。尤其是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要繼續選派好駐村干部,整合涉農資金,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已經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要繼續鞏固,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堅決制止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
在審議和討論中,扶貧工作下一步要如何發力也成為了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去年,全國人大代表嚴誠忠曾隨“精準扶貧”專題調研組前往貴州遵義、湖南湘西等地區實地探訪。在遵義市,他看到一些工業園區得到進一步建設,就業崗位有所增加,特色產業提升了農業產值,實施的“雨露計劃”“陽光工程”提升了就業技能,這樣的多措并舉拓寬了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
“實現到2020年讓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既定目標,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尤其是一些全國扶貧工作大省更是如此。”結合自己的調研體會,嚴誠忠認為貧困地區脫貧,關鍵在于產業發展,增強造血功能,這是精準扶貧、幫助貧困人口實現長效脫貧的有效手段。
他建議,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重點扶持特色種養業、設施農業、特色林業、加工業、傳統手工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建設一批特色農業基地,扶持一批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同時,支持企業通過吸納貧困戶直接參與、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等方式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促進龍頭企業與貧困群眾對接,進行利益捆綁,提高貧困群眾的土地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勞務性收入。此外,加強勞動技能培訓,促進就地就近擇業,引入有實力、愿意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使貧困戶在土地流轉、就近務工、自辦“農家樂”生產經營中致富奔小康。
全國政協委員楊鏗則認為,通過產業扶貧和教育扶貧,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發展致富產業,變輸血為造血,創新建立脫貧的長效機制,改變過去簡單的直接“資金扶貧”模式是根本方向。“以產業扶貧為基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建議各省市政府牽頭成立產業扶貧工作平臺,用互聯網思維在平臺上實現信息共享和溝通對接,實現企業與貧困地區資源的有效整合。”
楊鏗在調研中發現,現在很多企業和企業家都有參與產業扶貧的意愿和想法,但在扶貧的具體方向和信息上存在瓶頸。如果各級政府能夠牽頭搭建產業扶貧工作平臺,眾多企業就有了施展的空間和舞臺。產業扶貧平臺組織貧困縣/村、扶貧企業、慈善機構、金融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溝通對接,確保瞄準幫扶對象;搭建產銷對接、銀企對接、研企對接的平臺,促進企業與農戶、金融機構的有效對接,確保貧困地區的實際困難和扶貧企業的產業能夠相結合。
他還建議以教育扶貧為根本,由政府牽頭設立教育扶貧基金,吸引企業參與。在此基礎上設立基礎教育和技能培訓兩種不同的教育扶貧模式,既保障適齡學生的受教育權利,又切實提升賦閑勞動力、尤其是五六十歲中老年無業人口的基本謀生技能。同時,各級政府部門出臺切實的系統優惠政策,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產業扶貧與教育扶貧。
民法典,被人們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總則就是社會生活百科全書里最重要的一個篇章。未來的民法典將由很多編組成,民法總則是整個民法典的第一編。作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民法總則(草案)的審議也成為社會各界備受關注的一件大事。
中國民法典的編纂被擱置十多年。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是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首席研究員。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4年多時間里,孫憲忠每年都向大會提交修訂民法總則的議案。
在孫憲忠看來,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第一編,它的功能是把各種民法規范一般性、基礎性、統率性的規則按照“提取公因式”的原則進行提煉,形成一個能夠對其他各個分編、其他民事法律甚至其他涉及民事權利立法的統轄性法律。現代社會民事權利的立法非常多,立法上必須要有這樣的總則。總則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不但對其他民法典分則發揮統率作用,還有統率民法中的特別法的作用,并且是其他部門法中涉及民事權利立法的上位法。
“現在我國設立民事權利的法律法規有200多個,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行政法規,其中有直接規定民事權利的,如土地法、森林法、礦藏法、漁業法、草原法等,還有間接反映民事權利的,如城市規劃法、環境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孫憲忠介紹說,民法總則對這些法律法規中有關民事權利的規定,同樣具有統率作用。
此次提交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中,也有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亮點,首當其沖的就是對胎兒合法利益的保護。草案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邸瑛琪認為,這一規定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再比如說,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從十歲下調至六歲。”邸瑛琪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這一規定更好地保護了其合法權益。
公序良俗,就是通常所說的公共秩序、善良習俗。“草案中寫入了‘不違背公序良俗’,在法律制度上實現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統一。”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白象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忠良認為,當今中國,公序良俗應當是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秩序和道德風尚。另一方面,在法律無具體規定時,公序良俗原則為法官提供了裁判依據。比如經常出現的彩禮糾紛,原先法律對這部分的財產并沒有規定,按照規定,就可以在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解決這些糾紛。
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民事活動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除了這些原則以外,民法總則草案中還增加了綠色原則,即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在對草案進行說明時表示:“這樣規定,既傳承了我國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發展理念,與我國是人口大國、需要長期處理好人與資源生態的矛盾的國情相適應。”
(編輯 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