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化
張道庸為什么改名陶勇
□ 尹化

陶勇
陶勇原名張道庸,是什么原因,什么時候,什么人為他改名為陶勇的?現有不同表述。
《戰將陶勇》(蔣二明、江舒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版)一書說是1939年11月,陳毅、粟裕準備派張道庸、盧勝帶4團團部機關和2營,趁替泰州的李明揚、李長江部從蘇南、皖南交界處的三戰區軍火庫運送槍支彈藥到江北,乘機在江北立足發展。但國民黨顧祝同、冷欣是不會同意江南新四軍到江北去的,因此不能用新四軍番號,而改用蘇皖支隊的名義,這樣敵頑一時就弄不清這支是什么部隊了。陳毅考慮到張道庸的名字在三戰區是掛了號的,到江北去得把名字改一下,張道庸到江北后,陳毅替他向三戰區請個長假,糊弄一下國民黨。
是誰給張道庸改名的呢?《戰將陶勇》一書說是:陳毅說:“我已替你想了一個。道庸的名字有點封建色彩,不好。這里是陶村,用與道庸兩字音韻相同的字代替,就叫陶勇吧!”粟裕在旁拍手稱贊:“好!一個樂陶陶的‘陶’字,點出了他的樂觀性格;一個勇敢的‘勇’字,道出了他的戰斗風格。”張道庸覺得“陶勇”這個名字響亮、干脆,有英雄氣概,就欣然采納。盧勝也改名李勝。
《虎嘯血野》(侗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一書又是一種說法:“1938年4月18日,這對張道庸來說是終生難忘的一天。”這天,陳毅笑著說“張道庸,張道庸。老張啊,你的名字不大好,有點封建色彩。”
“那就請兩位首長改一個。”
粟裕思考了一會說:“那就去張,取諧音叫陶勇吧。”
話音剛落,陳毅拍手叫好:“樂陶陶的陶,英勇善戰的勇。一個陶字點明了樂觀向上的性格,一個勇字說明了善打勝仗的特點!這個名字好,這個名字確實好!”
“那就叫陶勇吧。”陶勇高興地說。
這里把為張道庸改名的人由陳毅改為粟裕。改名的時間從1939年11月,提前到1938年4月。改名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原來的名字有點封建色彩。
黃祖友、王北發寫的《陶勇將軍的軼事》(載江西省新四軍研究會《鐵軍縱橫》2002年第3期)一文又有新的說法:
陶勇司令員原叫張道庸,改名為陶勇,那是1941年3月以后的事。
一天中午,陶勇司令員來到機要科,一進門,他就對機要員說:“小黃,你分別給新四軍軍部和師部陳粟首長發個電報!”
小黃說:“司令員,你要發什么報呀?”
陶司令說:“我要改名。”
小黃:“司令員,你的名字不是很好的嗎?干嘛改呀?”
陶司令嘿嘿一笑說:“張道庸這個名字太復雜了,你看這個‘庸’字筆畫太多,寫起來費勁,有許多戰士還不認識這個‘庸’字哩!”
“那你準備叫什么名字?”
“道庸,道庸,就改陶勇吧!”
“那姓呢?”
“姓就不要了,革命者,姓什么都一樣。”
機要員小黃擬好電文,發給陳毅、粟裕。
不久,延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發來電報:張道庸哪里去了?
陶司令說:“小黃,你馬上叫石林(陶的秘書)擬個電文,立即向延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報告,就說我張道庸改名為陶勇了。”
陶勇改名這一件事,就有三種不同說法:
改名原因,一說是為了迷惑國民黨,二說是張道庸這名字有點封建,三說是張道庸這個庸字太復雜了。
陶勇這個名字是誰給改的,一說是陳毅給改的,二說是粟裕給改的,三說是陶勇自己改的。
在改名的時間上,一說是1938年4月18日,二說是1939年11月,三說是1941年3月以后。
陶勇改名這一特定史實,產生以上三種不同說法,反映有些歷史人物傳記,包括人物軼事等文章,光憑主觀臆斷或隨意編造,這會造成歷史混亂,誤導讀者。
在改名時間上,侗楓的1938年4月18日說不可能。因為由張道庸擔任副團長的新四軍第2支隊第2團,于1938年4月17日才從福建來到皖南歙縣巖寺,粟裕率浙南紅軍游擊隊于4月18日才到達巖寺。一到巖寺,陳毅、粟裕和張道庸剛見面,相互還不熟悉,就要給他改名字?這不大合情理。至于黃祖友等說1941年3月以后才改名陶勇,不可信。因為早在1940年的郭村戰斗和黃橋戰役中,陶勇的名字在新四軍電報或序列名單中就經常出現了。
改名的原因,一說有點封建,但這不應成為必須改名的原因;至于“庸”字太復雜,他已經用了幾十年了,為什么到1941年才提出改名字呢?至于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發電報問張道庸哪里去了,這完全是戲說了。為了斗爭需要,迷惑敵人,改姓換名在新四軍是常有的事。1939年劉少奇從華北來華中時就改名胡服;同年葉飛率新四軍老6團從茅山地區挺進蘇南東路地區時,就改名葉琛,副團長吳焜改名吳克剛,6團改用“江抗”二路番號。1942年譚啟龍到浙東任中共浙東區委書記時就改名胡志萍,何克希任浙東軍政委員會書記時改名何靜。張道庸要從江南去江北,改名陶勇,當屬同樣原因。
至于是誰給改為陶勇的?說陶勇是自己改名,看來也是戲說。那么是陳毅還是粟裕給改的?陳毅、粟裕同時都在場,陳、粟兩人的傳記中都沒有講到為張道庸改名的事。而《陳毅傳》作者之一的胡松植在《江南陳毅》(解放軍出版社1985年7月版)一書中,寫到1939年11月陳、粟要派4團給李明揚運槍支彈藥,陳毅對張道庸說:你們這次去江北是秘密的,不能讓顧祝同和冷欣知道。你這個張道庸,也把名字改一改,就叫陶勇吧。粟裕說:這個地方叫陶村。我看就用陶村的陶,勇敢的勇。陳毅說:對,部隊也改名叫蘇皖支隊。張道庸一聽,很高興。陶勇出門碰到保衛科長張文碧,告訴你個好消息,陳司令給我改名字了,叫陶勇。我認為這個說法比較可信。
盡管張道庸率4團團部機關和2營送子彈過江時已改名陶勇,看來陶勇這個名字只是對外,內部仍有稱張道庸的。如項英1939年12月2日在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就有“葉飛、張道庸”率部隊過江。直到1940年4月16日項英給中共中央的電報,要求“將葉(飛)張(道庸)兩團調回江南”,仍用張道庸。4月2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復項英的電報也稱“葉張兩團均不能南調”,也還是稱張道庸。
(編輯 韓鴻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