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縣澄潭中學 呂炎艷
歷史不曾遠去夢想不再遙遠——讀長篇小說《晉陽秋》有感
浙江新昌縣澄潭中學 呂炎艷

慕湘

江山萬里,卻籠罩著帝國的魔爪;黃河洶涌,卻阻不斷日寇的鐵蹄;山河破碎,民族的危機來臨。晉陽的青年學生,滿懷愛國的熱情,不畏犧牲堅決抗戰,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假期里有幸偶得慕湘少將的自傳體式長篇小說《晉陽秋》。初讀時不甚上心,自認為抗戰小說就是描寫國土如何淪喪,百姓如何凄慘,愛國者如何拋頭顱灑熱血,反正是差不多的樣式。可是,讀著讀著就引起了我的深思:首先它是作者在民族危亡之際自身經歷的回憶——以太原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斗爭為背景,雖是小說,但可信度很高,與現在的一些抗日神劇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其次,它那流暢簡約的白描與清新澎湃的文風彼此交織,構成了一幅洋溢著民間色彩的絢爛風俗畫,活潑生動地反映出七七事變后太原知識分子階層的心理變動,保留了關于犧盟會的諸多立體史料,顯得氣勢恢宏。慕湘以充滿激情的文字追憶著抗戰期間那充滿理想與熱情的烽火歲月,更寄托后死者對無數長眠地下的戰友的哀悼。于是,“史”中就蘊含了“詩”意。于是,我深深地被感動了,我為高世俊夫婦為國犧牲卻獨留小女而落淚;為抗戰進入更艱苦的相持階段,男主人公卻不幸在與日軍的戰斗中犧牲而激憤,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組建到壯大而欣喜。作者曾在《晉陽秋》系列書(《滿山紅》《汾水寒》《自由花》)的結尾處寫道:“我今重來訪舊跡,舊跡迷離不可尋。萬千往事成今古,一片哀思寄白云。”有人評論:于茫茫煙塵中驀然回首,只有內在情感契合的有心讀者方有緣相與雁行。我自愧我不是。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那些抗戰老兵。他們為祖國的和平與安定,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他們是受人尊敬,令人敬仰的。他們堅毅的精神品質與愛國熱情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他們是真實的存在。中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那些勇敢無畏的抗戰英雄。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換來了中國的和平與安定。歷史的腳印顯現了和平的可貴。鮮艷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嘹亮的國歌縈繞在耳畔。中國經過不懈的奮斗,迎來了今日的繁榮富強。中國人民將繼續努力,開創更美好的未來,那一刻,我為中國的崛起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今日的生活是幸福的,今日的和平是來之不易的。歷史提醒著我們,前輩們的精神引導著我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把握現在,迎接未來,讓強國之夢不再遙遠。
(指導教師:陳秀霞)
(本欄編輯 孫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