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巡禮"/>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黃進琪 劉蘭昌
江崗山上祭英烈——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巡禮
□ 黃進琪 劉蘭昌

金秋時節,我倆為完成撰寫鐵道兵原副司令員何輝燕、別祖后高級將領傳的任務,專程赴這兩位紅軍將軍的原籍——湖北省天門、大悟、紅安等革命老區,搜集有關資料,有幸瞻仰了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被先輩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出生入死、身經百戰的傳奇經歷和革命精神深深震撼,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天門、大悟、紅安都是革命老區,均被譽為將軍縣。以大悟為中心的鄂豫邊地區,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這里英勇奮斗,前仆后繼,演繹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土地革命時期,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之一;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地跨鄂豫皖湘贛五省邊的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指揮中心。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無數仁人志士為理想灑熱血,為信仰拋頭顱,僅大悟縣就有16萬人投身革命,7萬多人英勇獻身,其中登記在冊的烈士有8000多人。他們的英勇壯舉驚天地泣鬼神,青山埋忠骨,碧血染河山。
為悼念和表彰鄂豫邊區為革命事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使后人永遠銘記先烈的豐功偉績,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建成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這里是中國十大烈士陵園之一。陵園的主體建筑有一館、二碑、一墓,即:烈士紀念館,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紅軍墓。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第一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大悟縣的江崗山麓。雄偉莊重的陵園正門上“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10個鎦金大字熠熠生輝。步入陵園,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廣場,廣場后的江崗山上松柏茂密,亭臺相依。廣場南側正中央矗立著身穿戎裝、手握鋼槍的新四軍5師師長李先念的高大雕像。
拾級而上,是仿照毛主席紀念堂建筑的烈士紀念館:重檐平頂,四周是直立高大的廊柱,莊嚴肅穆。館前兩側有李先念、劉華清親手栽種的筆柏樹和龍柏樹。紀念館采用聲、光、電手段,感人肺腑的語言,相對鮮明的色彩,展示烈士的豐功偉績。館內分1個序廳,8個展廳,從4個部分介紹先烈們的光輝歷程——
第一部分,革命先導。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大悟的部分進步青年在董必武、陳潭秋的影響下,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相繼返鄉進行革命活動。1924年,大悟縣境先后建立中共組織并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黨的八七會議后,大悟人民積極投身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參加著名的黃麻起義,在境內先后爆發了著名的汪洋店起義、夏店年關暴動、宣化店起義和芳佳畈暴動,大悟人民萬眾一心,用鮮血和生命筑起了一座座歷史的豐碑。這一部分,重點地展示了徐海東、張秋琴等人投身革命的情況。
第二部分,民族忠魂。抗戰時期,大悟人民同仇敵愾,保家衛國,同日軍展開不屈不撓的斗爭。從1942年春到抗戰勝利,大悟一直是新四軍5師和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指揮中心。在鄂豫邊區特別是大悟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新四軍5師抗擊了15萬日軍和8萬多偽軍的進攻,共殲滅日偽軍4.37萬余人。所展示的8000余人的大悟英烈墻震撼人心,生動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大悟人民為贏得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的重要貢獻。
第三部分,中原英豪。抗戰勝利后,以大悟縣為中心的中原解放區,已成為全國七大戰略區之一。1946年6月26日,在李先念、鄭位三等率領下,中原軍區在宣化店打響了埋葬蔣家王朝的第一槍,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中原部隊勝利突圍后,黨領導的游擊武裝頑強堅持斗爭,直至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其中在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中原軍區獨立第2旅副旅長、大別山工作委員會書記的何耀榜,在大別山堅持游擊戰爭20年之久,被鄂豫邊區人民視為傳奇英雄,都尊稱他為“游擊司令”,李先念稱贊他為大別山不倒的群眾領袖。
第四部分,輝煌大悟。在大悟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不僅留下了周恩來、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而且走出了徐海東、劉華清、聶鳳智、程世才、周志堅、何輝燕等37位開國將軍。面對這些將軍的浮雕,緬懷他們的光輝業績,我們肅然起敬。
走出烈士紀念館,我們登242級石階到了江崗山頂峰,這里矗立著“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高22.8米,為花崗巖砌成。碑身前后分別鐫刻著李先念、徐向前所書“為革命事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們的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而奮斗”的題詞。碑座東面黑色大理石上鐫刻著鄂豫邊區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奮斗的光輝歷程和記敘烈士們豐功偉績的碑文;南北面有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時期軍民們英勇頑強對敵斗爭的浮雕。碑前面兩棵雪松蒼翠挺拔,象征革命精神萬古長青、永垂不朽。巍巍紀念碑屹立于高山之巔,鮮花簇擁,松柏環抱,巍峨英姿,直指長空!
陵園北側,登75級石階,與“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平行相約300米處的金龜山頂上是“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呈臥式軍事地圖狀,三支巨大的紅色箭頭,象征中原部隊三支主力從三個不同的方向勝利突圍,紅色的花崗巖碑座象征大悟這塊紅色的土地。整體碑型,既象一團火焰,又似一簇勁草,使人聯想起革命篝火在燃燒,革命先烈如勁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革命先烈的精神永世長存,永遠激勵后人奮發向上。
接著,我們沿著鵝卵石鋪就的蜿蜒曲折的林蔭小道往山下走,然后,拾級而下來到“紅軍墓”。紅軍墓坐落在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的正東方,四周青松相映,陽光沐浴,空氣清新。這里共有70個排列整齊的墓穴,安息著1937年7月6日前參加革命的老紅軍,有著名烈士張文津、吳祖貽和毛澤東的侄子毛楚雄,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病故的聶風智、喻澤貴等老首長,其中有開國將軍12位。面對紅軍墓,我們緬懷英烈,低頭默哀……
青山處處埋忠骨,碧血點點染江河。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用生命換來了美好的今天,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心里就難過。撫今追昔,我們永遠銘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續寫燦爛華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編輯 孫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