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聰

摘要:研究目的:對入市集體土地的利用提出展望建議。方法:層次分析法、理論分析法。結果:①當前集體土地入市政策由國家主導,政策性強,市場未能充分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②地方政府未考慮入市后有效利用的問題。結論:入市本質在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率,利用是入市最大的前提。
關鍵詞:集體土地入市;土地利用;yaahp
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集體土地已經出現大面積閑置,并有加速的趨勢。2015年,我國農民工總量突破2.77億人[1],農戶進城,已造成集體土地大量閑置;2015年全國高校農村學生錄取人數占全國的59.1%。他們大都從小脫離農業生產,不具備從事傳統農業的可能。另外,城鎮擴張對建設用地的需求不斷增加。如何處理閑置土地以統籌資源,小農經濟如何滿足未來需求,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當前政策推行和研究現狀
筆者曾對宅基地入市試點西安市高陵縣灰堆坡村做了實地調研。調研發現,宅基地入市完全取決于農戶意愿。如何利用已入市的集體土地,地方政府完全沒有規劃。已入市的宅基地仍為農戶實際占有或閑置。這顯然不符合市場規律,也完全背離了政策的初衷。
張志強指出“農村剩余勞動力快速轉移,大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出現閑置現象,土地要素導致不能實現城鄉統籌的優化配置”[2]。有學者從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的角度出發,提出一系列推進入市的建議[3]。該建議立足政策和制度,只考慮如何促進閑置集體土地入市,忽視如何有效利用的問題。農村固有的區位、經濟、自然條件使入市集體土地的開發利用受到額外限制。因此,集體土地能否入市首先要考慮的是利用。
本文認為土地入市需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農戶意愿,二是能否有效利用。后者顯然應起到決定性作用。參考城鎮土地分等定級規程[4],本文將建立入市集體土地利用評價體系,使用yaahp軟件對各影響因子的權重進行層次分析,依此探討其是否能夠入市,以及入市后作何用途等問題。
2 評價指標與模型
2.1 指標的選取、權重與量化
選擇區位、基礎設施條件等5個準則,共選擇16個指標來刻畫集體土地入市的適宜度,通過yaahp構建層次模型和判斷矩陣,得出各指標的權重
各指標以百分制量化,由于地區經濟水平的差異,量化得分也不同,實際賦分時應參考當地實際狀況。
2.2 模型使用
在yaahp軟件中進行加權計算,用等差法將得分分為4個等級,等級越高,說明對該地塊開發利用的限制因素越少,越能進行有效利用。還應考慮優勢條件,因地制宜,決定主導發展方向。公式如下:
3 入市集體土地用途的構想
應建立市場監管和用途規劃制度,防止集體土地涌入市場,擾亂城市市場和金融體系,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還應探索在我國農村勞動力不斷流失、耕地高度細碎化的情況下實現農業機械化和規模化的道路。
3.1 超市等基礎設施
農村經濟發展,中小商超需求大、投資少,同時是好的便民措施。
3.2 高級住宅旅館等
部分農村地區環境好,生態價值高,可吸引高收入階層用作高級住宅,還可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短期服務。
3.3 度假村、農家樂等旅游產業
部分農村有一定的自然或人文景觀,適宜開發鄉村旅游。
3.4 學校、衛生所等公共設施
偏遠農村教育、醫療條件差,人員生活困難,政府應加大公共事業投入,改善民生。
3.5 規模農業
農村勞動力持續減少,規模化、機械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未來。
3.6 保障性住房
落后農村住房條件差,甚至受到自然災害威脅,政府可修建保障住房,改善居住條件。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北京,2015
[2]張志強.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0
[3]楊子.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農戶意愿調查分析.2014
[4]《城鎮土地分等定級規程》(GB/T 18507-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