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樹波
摘 要:近幾年,資源生態問題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重點,要建立有效的措施協調資源利用和生態文明建設,在保證經濟良性發展的基礎上,建構和諧統一的環境保護原則,實現國土資源領域內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該文從研究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意義入手,簡要分析了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旨在為相關環境資源保護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土資源 生態文明建設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1(b)-0019-02
國土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命脈,而生態文明建設又是國土資源中的重點,需要相關部門提高認知度,結合我國基本情況建構有效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深度貫徹落實十八大中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和諧發展。
1 研究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意義
1.1 生態文明建設要以國土資源保護為基礎
國土資源是我國居民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自然資源的基本保證。生態文明的進步是工業文明的發展,也是超越工業文明的階段性新型文明。在生態文明發展進程中,需要人類對傳統工業文明的發展情況進行有效的反思,建立健全完整的思維框架,以確保社會形態向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優化國土空間改革的政策,要求人們在工業行為建立的過程中,健全生態結構的合理化應用體系,從而保證整體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的進一步推進,實現國土資源的有效維護[1]。
1.2 國土資源維護的終極目標是實現生態文明
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來說,國土資源的維護是項目的核心思想,以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提高發展結構的升級,真正實現國土綜合開發整治,確保社會發展進程和國土資源結構之間形成統籌和諧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人們利用生態文明建設框架滿足國土資源維護以及統籌管控效果,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國土資源框架的完整度,科學利用以及保護,能從根本上實現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
2 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問題
2.1 生態文明建設中土地利用缺乏集約型機制
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土地利用效率較低是非常棘手的問題,我國每年的建筑用地需求量在不斷增大,且整體缺口也在延伸,但是,用地管理系統粗放、浪費都是非常明顯的問題。另外,在國土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新城區低密度和分散化也是較為突出的特征。除此之外,由于我國耕地后備資源較為有限,加之耕地面積銳減,導致我國農產品供給也逼近危險邊緣[2]。
2.2 生態文明建設中礦產資源缺乏管控機制
我國礦產資源的分布結構較為特殊,多分布在生態脆弱地區,主要的能源就是煤礦,而且較為優質的化學能源非常稀缺,整體資源分布和發展結構并不能適應社會的消費需求。另外,礦產資源結構的發展和氣候變化之間存在者很嚴重的矛盾。加之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式較為單一,一些地方反復開采和大礦小開問題嚴重,礦產資源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也亟待加強。
2.3 生態文明建設中自然地質災害缺乏預警機制
正是基于我國地質條件的多樣性,自然災害的發生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國對于地質災害項目的防治工作缺乏全面且穩定的管控手段,部分地區的地質災害監測體制較為落后,整體工作處于停滯狀態。面對水資源供需關系和地下水開采不規范等問題都需要相關部門給予必要重視。
2.4 生態文明建設中海洋資源開發缺乏科學規劃
近幾年,海洋資源的開發項目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只有提升開發力度,才能在保證生態系統健全發展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措施。然而,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海洋生態系統退化以及海洋生物數量銳減,都是導致海洋生態災害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在2013年,我國海水為劣4類近岸海域的面積約為6.8平方公里[3]。
3 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優化的對策分析
3.1 強化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性
在國土資源保護的過程中,要從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的角度進行宏觀調控,其一,要統籌管控陸地資源和海洋資源,建立協調發展的基本框架。其二,要統籌管控各個區域的項目資源發展,在資源承載力范圍內建立健全完整的發展規劃。其三,要統籌各個產業之間的資源配置,確保行業能深度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城鎮化、信息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的統一。
3.2 強化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監測力度
要強化管控措施的同時,提升管理項目的實效性,根據實際情況健全生態文明保護機制。相關管理部門要建立更加完整的環境調研報告,針對各類問題進行集中的管控,確保監測項目具有規劃性[4]。只有針對地下水以及土壤環境進行集中的維護和項目分析,才能確保對各行業提供更加完整的地質信息,從而在提升監測力度的同時,保證國土資源的有效維護。
3.3 強化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節約控制力
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項目進程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合理化的控制和項目維護,健全布局結構,以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土地資源管控的過程中,要強化土地整治項目的合理性,提高農田維護以及質量管理的效力,切實維護耕地綜合生產的項目發展目標。在資源利用以及生態文明建設項目中,只有秉持節約和長遠發展的態度,才能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生態文明的社會需求,建立更加綠色的發展路徑,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的雙贏[5]。
3.4 強化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循環利用性
循環利用策略主要應用于煤礦資源的管理項目中,要求相關企業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實現高效利用、高效采選、高效循環處理等,實現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以及綜合利用率的整合,提升礦產資源項目的管理效率,依托先進技術進行整體管控體制的升級,從而實現資源開發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3.5 優化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能源結構安排
由于我國能源結構較為復雜,要實現統籌管理,就要從宏觀的角度對各項資源進行綜合分析,并且建立健全合理化管控措施,提升管理項目的實效性價值,確保資源應用效果貼合市場需求的同時,貼合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目標。也要引導社會大眾樹立更加環保的消費觀念,從思想意識層面和主觀行為方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進程[6]。
4 結語
總之,在國土資源生態文明建設項目推進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從宏觀角度出發,充分踐行可持續發展路徑,提高管理措施和管理效果的同時,建構更加完善的發展路徑,從而保證整體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獲得長足發展。只有積極轉變思想意識和管理行為,才能真正落實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萌.國土資源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節約集約利用土地[J].當代經濟,2013,18(22):8-10.
[2]余振國.珍惜地球資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25(4):22-27.
[3]李烈干,莫國金,廖世鋒,等.構筑國土資源生態安全屏障——廣西梧州市土地整治亮點頻現[J].南方國土資源,2013,15(12):56-58.
[4]余健,房莉,倉定幫,等.熵權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態安全評價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13,28(5):260-266.
[5]羅建寧,王小龍,況勛樹,等.長江上游國土資源、生態環境與災害防治[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014,20(2):18-26.
[6]張萌.國土資源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節約集約利用土地[J].當代經濟,2013(2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