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保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diào)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有定力。定力,原指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堅強意志、執(zhí)著信念和道德操守。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時代發(fā)展和新的實踐,賦予了定力新的內(nèi)涵。早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習近平對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講話時指出,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共產(chǎn)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以此來增強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銳性,以此來提高抵御各種風險和經(jīng)受住各種考驗的能力。2013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把“增強政治定力”與“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實現(xiàn)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我們既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zhàn)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chǎn)黨肩負著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使命,“目標”和“使命”呼喚共產(chǎn)黨人必須增強政治定力與戰(zhàn)略定力。
定力源自于中華民族對美好夢想的不斷追尋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華夏文明流傳至今,根本原因就在于炎黃子孫對祖先創(chuàng)造文明的自信和傳承。中華民族對自然、對社會、對人類的探索大多來自集體智慧。火藥、司南、印刷、宮廷建筑,我們很難歸功于哪一位天才。倉頡創(chuàng)制文字、神農(nóng)嘗試百草、文王推演八卦這明確指名道姓的功績也絕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集體創(chuàng)造便得到了集體認可,更易于傳播和繼承。“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中華民族以勤勞智慧的民族品格、不懈進取的創(chuàng)造活力、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最終創(chuàng)造出輝煌燦爛、綿延悠久的東方文明。
面對王屋太行,愚公固心不移,志以子孫之力平萬仞之山,終于感動上天;象耳山下,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途中偶遇磨杵婦人,幡然醒悟,靜心定志,終成詩仙,萬世傳唱;面對“滿紙荒唐言”,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終將“一把辛酸淚”寫成千古絕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中華民族定力的深刻歸納。
《大學》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定力,來自于“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是充分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定力內(nèi)容的精華而形成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政治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要重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jīng)驗,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成功經(jīng)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我國古代主張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這些都能給人們以重要啟示。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fā)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fā)展而來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改革開放新時期,定力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通過修養(yǎng)而達到的一種最高政治境界,其內(nèi)容集中表現(xiàn)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定力,不為各種錯誤思想所惑;正確判斷形勢,堅定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的定力,不輕信、不盲從、不跟風、不起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自信的定力,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局的定力,做到因事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抵御誘惑、守住底線、廉潔自律的定力,政治清明、拒腐防變、抵御各種風險;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不動搖的定力,“一心為了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正確應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復雜斗爭的定力,“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定力就是堅定維護核心的決心與信心
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堅持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就必須繼續(xù)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當然,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各方利益盤根錯節(jié),矛盾問題錯綜復雜,也正因為發(fā)展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我們才更需要增強政治定力,增強“四個自信”,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并明確習近平同志為黨中央、全黨的核心,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是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政治決定,是六中全會對黨的歷史的一個重大貢獻。 堅定維護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和權威,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就是黨員領導干部最大的政治定力。這需要我們必須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定力,在思想上擁護核心、在政治上維護核心、在行動上緊跟核心。在對黨忠誠上做到純粹。要把“四個意識”內(nèi)化于心,成為思想自覺、黨性觀念、紀律要求、實際行動。同時,我們強調(dià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符合中國國情,要有制度自信,并不是說我們的制度是完美的,“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在牢牢把握改革正確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之余,我們更需要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nèi)外而施之”,統(tǒng)籌好宏觀、中觀、微觀,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為治有體,施治有序,“蹄疾而步穩(wěn)”,完善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和權威是一面旗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驅動和方向指引,這面旗幟上既承載著我們黨奮斗綱領和目標追求,也鐫刻著全體黨員的價值標準與價值取向。當前,西方錯誤思潮泛濫,不顧歷史和現(xiàn)實的盲目崇拜只會帶來思想的混亂和社會的動蕩,失去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寶貴歷史機遇;思想僵化,黨和國家就會失去活力,各項改革事業(yè)也將止步不前,葬送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明確,為防止黨和國家走上邪路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引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發(fā)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形成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黨在新時期創(chuàng)造的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它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提供了科學正確的行動指南和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以科學的理論體系作指導,才能使得我們的黨帶領人民,做到思想統(tǒng)一、步調(diào)一致,激發(fā)巨大能量和旺盛活力。
保持定力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核心驅動
定力,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是“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自信,是蹄疾步穩(wěn)、久久為功的堅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zhí)著,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從容。
有了這樣的定力,就能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想升華到最高點,在真善美與假惡丑之間作出正確的抉擇,不至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愚蠢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重大成效。2015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指出,我們必須保持政治定力,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思感、頑強的意志品質,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持續(xù)抓下去。2016年1月,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guī)治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表明,反腐沒有休止符,未來還要鍥而不舍地繼續(xù)抓下去,這充分體現(xiàn)了黨中央的政治定力。在反腐敗斗爭中,黨員干部的態(tài)度和行動怎樣,是考驗其政治定力的重要表現(xiàn)。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增強抵御誘惑、守住底線、廉潔自律的定力。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nèi)局勢面前,我們更需要以足夠的政治定力和戰(zhàn)略定力,始終保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昂揚的斗志和審慎謀劃的心態(tài)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問題。盡管中國在享有全球化帶來的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付出了資源損耗、環(huán)境污染等代價,但中國沒有由此否定全球化,而是體現(xiàn)出很強的戰(zhàn)略定力,同時不斷提出“中國主張”盡力改善它。
《孫子兵法》云:“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戰(zhàn)略定力,就是實施戰(zhàn)略的意志和決心。戰(zhàn)略定力是“每臨大事有靜氣”的沉穩(wěn),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堅毅,更是“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氣度,主要表現(xiàn)為追求遠大目標的矢志不渝,應對復雜局勢的泰然自若,運籌利益全局的胸有成竹。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們不能數(shù)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fā)展模式,也絕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這就更需要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具備長遠眼光和戰(zhàn)略定力,方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慎重則必成,輕發(fā)則多敗”。只要我們始終保持足夠的定力和耐心,堅定筑夢、追夢、圓夢的信念與信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
(作者系求是雜志社宣傳聯(lián)絡部主任)
責任編輯:康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