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安榮

摘要:指出了因金沙江中游河段觀音巖水電站建設,使大姚縣灣碧鄉、鐵鎖鄉金沙江河谷地區被淹沒,庫區移民和安置成了必須解決的問題。以大姚山地芒果產業發展為例,分析了大姚山地芒果發展的意義與優勢,提出了大姚山地芒果高產優質的措施,以期為觀音巖水電站建設大姚縣庫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移民安置后續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觀音巖水庫;移民;大姚縣;芒果;高產優質
中圖分類號:S667.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5004802
1觀音巖水電站征地建設和大姚移民概況
觀音巖水電站位于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石龍壩鄉和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太平鄉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川滇兩省結合部,地理坐標在26°9′N~26°32′N,100°53′E~101°27′E之間,壩址以上干流河長 2665 km,控制流域面積25.65 km×10 km,壩高 168 m,一庫八級聯合運行時,保證出力1392.8 MW,多年平均發電量達 136.22×108 kW·h,年利用小時數為4540 h。由于水庫建設,很多地區會被淹沒,所以庫區移民和安置成了重大問題。
大姚縣是移民安置的重要縣之一,隸屬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北部偏西,100°53′E~101°42′E,北緯25°33′N~26°24′N,國土面積3536 km2,下轄8鎮4鄉,人口超30萬,縣內有22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約占32%。大姚縣地處橫斷山系云嶺東部的斜坡,地形呈塔狀,中部高,四周低,高低懸殊較大,境內有高寒山區和山區、丘陵平壩區、金沙江河谷地區、深河谷地帶4種地形,是典型的山壩共存縣。大姚縣為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四季如春的縣城,種植業、畜牧業發達,是“全省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先進縣”。由于庫區建設,大姚縣涉及搬遷人口896戶3666人,移民安置和發展至關重要。
2大姚山地芒果發展目標、規劃、意義
截至2014年5月,觀音巖水電站正常蓄水淹沒線海拔1134 m以下移民的搬遷、安置工作已基本完成,移民生產生活逐步得到恢復。在“夯實基礎、經濟高效、發揮特色、規模發展、梯度推進”的農業產業發展思路指導下,重點打造芒果種植及深加工、辣木種植、特色農副產品種植、無公害蔬菜種植、優質畜牧業養殖及庫區水產養殖等6 大項目。關于芒果種植,大姚縣安置區將結合庫區周圍剩余耕地資源,在海拔高程1500 m以下荒山荒坡開墾,規劃芒果種植面積20000畝.
4年后開始投入使用。
大姚縣的芒果產業發展對促進大姚縣的綜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①帶來巨大經濟利益,促進農民增收和地區經濟發展。據現有芒果種植經驗,盛產期平均畝產鮮芒果1000 kg,年產值可達1.6億元;②促進大姚縣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③促進芒果產業的深加工發展,建立自己的芒果產業鏈,利于產品外銷,吸引投資;④山地芒果種植,可以綠化荒山,整治土地,有效防止生態惡化和水土流失;⑤推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如鄉村果園景觀業、生態旅游業等。總之,山地芒果種植產業對大姚縣的發展十分有益,應該積極加以推動。
3大姚山地芒果產業發展的優勢
大姚縣芒果種植產業有較大優勢:①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大姚縣為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干濕季明顯,雨熱同季,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無霜期長,大姚縣的芒果種植區,位于海拔1500 m以下河谷區,年均溫在21~17 ℃,≥10 ℃的年有效積溫 6000~7700 ℃,年日照時數2356~2745 h,年均降雨量 775~1200 mm,光熱資源充足,是我國四大芒果產區中緯度最高(北緯約 26°10′~26°20′)、海拔最高(約980~1300 m)的地區,是晚熟芒果特產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②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金沙江觀音巖水電站庫區灣碧鄉林業站在1985年從云南省西雙版納引進芒果苗開始進行實驗種植,實驗成功后在灣碧鄉沿金沙江河谷地段推廣,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地農戶已基本掌握芒果栽培管理技術,對發展芒果種植積極性高,目前已經形成了植面積達10000余畝、掛果面積近5000畝、年產值約3000萬元的規模;③具有區位優勢,可以形成規模效應。大姚縣芒果種植基地毗鄰攀枝花地區及麗江市華坪縣等知名芒果產業區,可在其帶動下形成規模發展等;④政策支持。國家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及金沙江觀音巖水電站庫區基金可對移民區及安置區發展產業進行扶持,資金有保障。
4大姚山地芒果高產優質的措施
大姚縣的芒果種植產業依然存在規模小、種植管理技術落后、產業鏈短等很多不利因素限制了芒果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此,大姚縣進行了積極探索,尋找了很多有益于山地芒果高產優質種植的有效舉措,為移民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保障。
4.1加大投資,增強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促進大姚縣芒果的高產優質生產,大姚縣計劃總投資約5645萬元,其中工程建設費用4600萬元,其中:土地整理及培肥計劃投資400萬元,生產耕作道路計劃投資400萬元,滴灌設施計劃投資1000萬元,提灌站計劃投資1000萬元,種苗繁育計劃投資200萬元等,極大的改善了基礎設施,為大姚縣芒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4.2加大科技投入,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和技術研發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姚縣為了促進芒果產業的高產優質生產,從2015年啟動了移民科技培訓,每年進行1期芒果種植技術培訓班,通過及時開展科學種植和新品種培育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和技術指導,逐步提高了大姚縣移民的種植水平。目前,大姚縣已經培訓1310人次。大姚縣還積極和大學、科研單位合作,進行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和芒果優質品種的改良、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等,極大促進了芒果產業發展。
4.3加強產業聯合,多產業共同發展
大姚縣的芒果種植產業不應單一發展,而應和其他產業結合,最大限度的發揮芒果種植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等。比如,芒果種植產業和旅游業相結合,開拓和發展鄉村度假、民俗體驗、旅游示范村、觀光采摘和科普教育活動等,使芒果產業種植區形成具有大姚地方特色的旅游區,獲得綜合效益。
4.4提高芒果產業種植技術
大姚縣山地芒果種植進行的是基地建設,為此進行了很多芒果種植技術的改良和研發。
(1)建立芒果種植產業鏈。大姚縣從土地整理及培肥、生產耕作、滴灌設施、種苗繁育基地、批發市場、芒果加工廠出售等項目進行了完善規劃。
(2)選擇優良的芒果品種。大姚縣的山地芒果產業種植,選的是果味香甜、纖維少、細嫩可口、可食部分達70%以上的果形美觀、掛果率高、貯藏方便時間相對久的芒果品種,保障了芒果的品質和商品率。
(3)適宜的時間種植。大姚縣芒果種植應避開冬春干旱期,選擇在雨季來臨5~6月份。這既能避免冬春干旱造成苗木死亡,又能減少澆水勞力投入。
(4)種植品種選擇。根據大姚縣氣候特點等體情況來安排種植品種,春旱低溫陰雨地區選擇花期較晚的品種種植,干熱區可種早中晚熟品種等,或根據氣候和地形條件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種結構等,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栽”。
(5)加強土壤改良。對部分現有耕地資源及坡度小于25°的成片可墾荒地進行土地綜合整治,包括土地開墾整理、土壤培肥、溝渠整治等,提高該區域土地利用的經濟與生態效益。
(6)保障灌溉。大姚縣的山地芒果種植全面推行滴灌種植,灌溉用水通過提灌站提取江水,每1000畝設置一個提灌站,保證了芒果的生長和發育。
(7)健康施肥。大姚縣以生產無公害產品為目標,肥料種類及使用要符合“無公害食品肥料使用準則”,大力提倡使用雞、牛、豬、羊糞、人糞尿、餅肥等農家有機肥,配合適量的優質高效肥使用,多使用生物肥料,盡少使用化學肥料,減少肥料對土地的破壞和對芒果的污染。
(8)加強病蟲害防治。大姚縣十分重視芒果的病蟲害防治。常見的芒果病害有炭疽病、白粉病、流膠病、蒂腐病等,蟲害主要有芒果短頭葉蟬、芒果脊胸天牛、柑桔小實蠅、切葉象甲、芒果尾夜蛾、果核象甲等,大姚縣為了建設無公害芒果基地,優先采用物理的、生物的防治方法,例如設立驅蟲燈、驅蟲白板等進行蟲害防治,在掌握病蟲害發展規律、病害原理的基礎上,把握關鍵時期適量的采用高效、含毒低、殘留少的藥液進行防治等,以物理的、生物手段為主,化學手段為輔,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姚縣積極采用各種綜合性措施,保證了大姚縣山地芒果的質量和產量,使其符合國家綠色食品質量安全標準,促進了大姚縣山地芒果產業的發展。
5結語
因觀音巖水電站的建設,大姚縣的移民安置成了重要的民生問題。大姚縣通過諸多有效措施的實施,使大姚縣的居民逐漸恢復了生產和生活,通過芒果產業的實施,最終達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總體要求。在促進移民區發展方面,大姚縣積極進行了山地芒果種植產業的規劃和發展,本文從大姚縣的地理、區位條件、芒果產業種植的目標、規劃、建設、已有優勢及存在不足等方面作了系統分析,并提出了促進大姚縣芒果種植產業高產優質發展的措施,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東,孫華江.淺談如何促進大中型水庫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發展[J].科協論壇,2013(12):302~303.
[2]劉強.淺談東營市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5).
[3]盧濱,黃謹,陳建峰.貴州大中型水庫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J].水電移民政策技術管理論壇,2012.
[4]魏啟亮.云南山地芒果高產優質種植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12(2):68~71.
[5]羅正宏.云南山地桑樹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5(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