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明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積極實施《留學中國計劃》,以“留學中國教育展”為工作平臺,積極宣傳推介中國教育,促進高層次合作與交流,樹立我國教育國際化品牌。
一、持續舉辦“留學中國”教育展,
為中國教育對外推廣作出貢獻
自1999年以來,中心先后在日本、韓國、泰國、德國、法國、印度尼西亞、英國、意大利、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美國、荷蘭、俄羅斯、西班牙、捷克、波蘭、白俄羅斯、葡萄牙、馬來西亞、匈牙利、比利時、加拿大、新加坡、奧地利、瑞士、墨西哥、阿根廷、摩洛哥、沙特和阿聯酋等國家舉辦了“留學中國”教育展。截至2016年9月,中心已組織教育展出訪團組85個,在30個國家的40多座城市舉辦“留學中國”教育展及相關活動159場次,參展的中國院校總計1660所次,參觀人數累計逾46萬人次。
(一)“留學中國”教育展已形成品牌,在世界上影響力不斷擴大
2001年,泰國留學中國教育展,泰國詩琳通公主出席展覽開幕式并為教育展剪彩。2008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西班牙留學中國教育展,西班牙愛蓮娜公主多次出席中國國家展團開幕式。2011年,英國留學中國教育展,教育部時任部長袁貴仁、英國大學與科技事務大臣大衛·維萊茨、駐英使館劉曉明大使出席。2011年,日本留學中國教育展,日本文部科學省中川正春大臣出席了開幕式以及剪彩儀式。2012年,比利時留學中國教育展,時任國務委員劉延東和歐盟負責教育、文化、語言多樣性及青年事務委員瓦西利烏女士在教育部前副部長郝平和駐歐盟使團公使銜參贊李建民等的陪同下參觀展覽。2013年,俄羅斯國際教育展上,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黨委程家財副書記作為唯一的國家展團發言嘉賓,代表整個中國展區在開幕式上致辭。2015年,在印尼舉辦的留學中國教育展上,劉延東副總理出席教育展開幕式并鳴鑼開展。
(二)“留學中國”教育展成為中外人文交流機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1、2012年,中心在美國舉辦的留學中國教育展成為中美人文交流機制的重要配套活動。2011年,中心在英國舉辦的留學中國教育展成為中英人文交流機制的重要配套活動。2012年,中心在比利時舉辦的留學中國教育展成為中歐人文交流機制的重要配套活動,劉延東同志蒞臨了展覽。2015、2016年,中心在印尼舉辦的留學中國教育展成為中印尼人文交流機制的重要配套活動,其中,2015年,劉延東同志蒞臨了教育展。
(三)“留學中國”教育展成為高層次教育交流的重要平臺
2011年,日本留學中國教育展暨中日大學論壇在日本東京成功舉辦。論壇的主題為“中日大學新型伙伴關系的構建”。中方52所大學、日方50所大學參加了論壇。 2011年,由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和英國文化協會共同主辦的中英大學合作高峰論壇在倫敦舉辦。此次論壇是第六次中英部長級教育磋商峰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教育部時任部長袁貴仁、英國大學與科技事務大臣大衛·維萊茨和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出席論壇并致辭。2015年,印尼留學中國教育展期間,舉辦了以“促進中印尼學生雙向流動”為主題的中印尼大學校長論壇,中方35所院校和印尼方33所院校代表參加了此次論壇,為中印尼校際間交流合作和兩國學生流動提供了渠道,搭建了平臺。在舉辦“留學中國教育展”的同時,為了方便海外華人留學生回國就業創業,中心還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組織了多場“留學英才招聘會”。
(四)留學中國教育展的舉辦同時穩步推進留華畢業生聯誼活動
依托“留學中國”教育展這一工作形式,留華校友工作也得以走出國門。近年來,我中心借教育展之機在來華留學重點生源國和留華校友工作開展有一定基礎的國家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留華校友活動,受到參與人員的好評。其中,“印尼留華聯誼會交流活動”和“中西教育交流會暨西班牙留華畢業生見面會”兩項活動影響最為深遠。我們還促成了印尼和韓國來華留學生校友總會的成立。
二、建立來華留學招生系統,
豐富線上宣傳,吸引海外學生來華留學
為了讓更多有意來華留學的外國學生更快速、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院校,中心開發了來華留學招生服務系統(IstudyinChina),方便自費來華留學生與國內高校在線交流咨詢和申請。目前,IstudyinChina已上線20多所院校的近千余課程,這些院校既有綜合性大學,也有專業性大學,開設的課程囊括了理、工、農、醫、人文、社會科學、經濟、體育、語言、藝術等學科。
三、留華校友工作
2004年,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在來華處設立了“世界留華畢業生北京聯絡處”(以下簡稱“聯絡處”),啟動并開展留華畢業生工作,為世界各國留華畢業生互相加強聯系、增進友誼提供服務,建立留華畢業生信息資料庫,加強來華留學人員回國后的工作,成立留華畢業生聯絡組織等。該項工作是培養知華友華力量,提升我國軟實力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
到目前為止,中心為來華畢業生舉辦各類招待會36場次,并邀請各大主流媒體對活動進行報道,得到越來越多地方政府和高校的重視和認可;多次舉辦外國留學生作文、攝影活動,并編印《留華畢業生新春專刊》;為了培養更多知華、友華力量,協助韓國、日本、泰國、印尼等國家成立留華校友組織,并提供了有力支持;配合國際司提出“全國來華留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方案(草案)中涉及留華校友工作等環節的修改意見;配合外交部信息收集工作,使留華校友工作切實服務于我國大外交戰略。應外交部非洲司對外工作需要,為梳理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階段性成果,開展面向非洲留華校友的專項信息收集工作。
近日,受我駐日本大使館的委托,中心接待了規模為50人的優秀日本留華畢業生訪華團。該團于2016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期間,先后訪問北京、上海兩地,走訪外交部、教育部、浦東自貿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華為公司等相關機構。這也是中心留華校友工作的一次新的嘗試。
四、結合中央人才相關方針政策,
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開展來華留學人才實習就業與創業服務工作
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其中放寬了外國優秀留學生在華工作限制,為其畢業后在中國境內工作和申請永久居留提供渠道。根據《意見》的精神,公安部已經在上海科創中心和北京中關村試點實施相關政策。3月份,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通知。《意見》提出,要“加強人才管理制度建設,完善外國人才來華工作、簽證、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的法律法規;擴大來華留學規模,優化外國留學生結構,提高政府獎學金資助標準,出臺學位研究生畢業后在華工作的相關政策”。
依據中央人才工作相關意見的精神,同時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經過教育部批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于2016年4月與北京大學合作,在北京大學舉辦了“首屆來華留學人才招聘會”。首屆招聘會取得圓滿成功,得到用人單位和來華留學生的積極響應,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華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汽車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團、寶馬等2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招聘職位300余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12所高校的1700余名留學生參加了招聘會。招聘會的成功舉辦,一方面方便了外國留學生在華實習、創業或畢業后派往海外就業,另一方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智力支持,為引進來華留學高層次人才搭建了優質平臺。
目前,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實施,我國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正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際化人才對于我國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有著重要意義。教育部發布的全國來華留學生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共有來自202個國家和地區的39763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11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其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計53572人,比2014年增加11.63%,高層次人才數量明顯提升。因此,如何充分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無疑是我國來華留學工作今后的一項重要工作。下一步,我中心將結合中央意見精神,配合“一帶一路”戰略,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繼續開展來華留學人才實習、就業與創業服務工作,促進來華留學事業發展,服務國家的人才戰略與外交大局。
今后,中心將繼續加大赴國外舉辦“留學中國”教育展的工作力度,同時做好留華校友工作,加強來華留學服務,推廣中國文化,積極貫徹落實“走出去”戰略。希望教育部和其他相關部門一如既往地對中心開展的相關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和指導。中心也將努力適應新的媒體格局和受眾特點,在“走出去”的方式方法和渠道載體上推陳出新,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為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文交流的發展助力添彩。
編輯 呂伊雯 校對 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