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許濤同志在2016年全國來華留學管理工作會議上指出,會議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管理,二是交流。會議共討論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統籌協調,分工合作
來華留學事業發展順應當前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是我國高校在創建“雙一流”過程中的必然選擇。教育部國際司的來華留學工作要做三件事:一是頂層設計;二是重大項目的建設和實施;三是協調各事業單位,形成工作機制。
2011年成立的部際協調小組在推動相關政策落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相互協調、形成合力的過程中,國際司一方面要傾聽省市、高校的訴求,認真學習各方經驗,并在分析研判后,形成全國來華留學工作的指導性意見;另一方面,要做好表率,加強統籌,共同推進各項工作。
二、制定標準,提質增效
當前,教育對外開放工作已進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盡管來華留學生人數已接近40萬,但是相比于出國留學人數(2015年,以留學身份出國的在外留學人員數量為182萬),只占其不到1/4。要解決出國留學人數和來華留學人數不平衡的問題,應創新方式方法,既擴大規模,又提質增效,使二者相輔相成。重點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訂國家來華留學質量標準。標準是行業發展的基石。來華留學質量標準,屬于合格標準、低位標準。在這方面,國際司正在著手制訂兩個重要標準:《來華留學高等教育標準》《來華留學生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除此之外,還在推動制訂《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國際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外交部 教育部關于允許優秀外籍高校畢業生在華就業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第二,提升課程質量和推進英文品牌授課項目建設,推動來華留學工作在規范化、制度化、機制化方面有進一步提升。第三,推動來華留學獎學金重大項目的實施。2017年來華留學獎學金的設計與發放,將精準聚焦國家戰略,堅持“抓兩頭”。一方面,助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2016年《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教育行動》出臺后,教育部將與沿線的18個省(區、市)簽訂省部共建協議。今年已與甘肅、寧夏等8個省(區、市)簽訂協議。2017年起,來華留學獎學金項目將全力向“一帶一路”沿線省份傾斜。另一方面,支持高端人才的培養。來華留學項目具有極強的政治意義,下一步的來華留學獎學金將重點聚焦全球頂尖人才的培養。既有的中國政府卓越獎學金項目、全球青年領袖短期訪學項目等項目,將加大力度、提高標準。教育部也將針對國家重大急需給予支持。由于教育部的獎學金有限,各高校應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三、創新方法,注重宣傳
第一,設置門檻,制定基本標準,把好入口關。各學校應有基本的措施,不能只把語言關。高校希望在招生方面有所突破,招收來華留學生時,采用招收國內學生時的方式和評價標準,就可以成為一項突破。第二,抓好留學生就業、創業等出口問題。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幾所學校在對留學生出口服務方面已經形成系統。第三,來華留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工作應創新模式和方法。留學生來中國后,不僅是讓其學習知識技能,更要讓其回到來源國后,成為“知華友華”的重要力量。據了解,部分“985工程”大學正在推動來華留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下沉到學院的新探索;國家留學基金委的“感知中國”項目,帶領留學生走進政協,深化了留學生對中國國情的認知。第四,加強來華留學的宣傳工作。對于一項工作而言,發布文件只完成了四分之一;抓落實,相當于完成一半;仍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宣傳。希望各個地方、各高校,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宣傳來華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宣傳其在傳遞中國理念、講述中國故事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來華留學工作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全社會的了解和認識。
編輯 呂伊雯 校對 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