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璇


[摘要] 目的 觀察前列地爾、依帕司他的聯合方案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臨床治療的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2014年3月—2016年3月間入該院治療的60例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作為對象,按照治療方案將其平均分入兩組。醫師給予對照組常規加前列地爾治療,給予實驗組常規加前列地爾與依帕司他的聯合治療,比較兩組療效,觀察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UAE、ALB、Scr、BUN、FBG、TC、T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各項指標與該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ALB顯著高于后者(P<0.05),其他各項顯著低于后者(P<0.05)。結論 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以前列地爾、依帕司他的聯合方案實施治療,可以使各項指標得到顯著改善,同時使腎功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關鍵詞] 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前列地爾;依帕司他;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a)-0023-02
腎功能進行性損傷與蛋白尿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也是引發腎功能衰竭,致使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近年來,2型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病人群呈現出增加的趨勢,此疾病伴隨的腎功能進行性損傷及蛋白尿對相關患者的威脅也顯著升高。臨床研究發現,在糖尿病發病早期,患者的腎功能損傷尚處于可逆階段,醫師給予患者以適當的藥物控制,能有效減少蛋白尿,降低腎功能損傷的程度[2]。該院此次選擇60例患者為對象,綜合究了前列地爾、依帕司他二藥聯合方案的用藥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60例患者全部為該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間收治,均確診為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征得患者的同意后,隨機平均分組,各組情況如下。實驗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46~75歲,平均(60.33±1.75)歲;病程0.55~2.87年,平均(1.63±0.47)年。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45~76歲,平均(60.27±1.80)歲;病程0.60~2.85年,平均(1.60±0.4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相同的常規治療:①生活干預:控制對鹽分、脂肪、蛋白質的攝入,其中蛋白質每日控制為0.8~1.0 g/kg;保持適當的運動;合理作息。②血壓血糖控制:給予適當的降血壓與降血糖藥物,使血壓低于130/80 mmHg,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于8%。③血脂控制:根據患者病情,選用阿司匹林等藥物,對血脂水平加以控制。此外,對照組給予前列地爾(通用名稱:注射用前列地爾;商品名稱:保達新;批準文號:H20130418),10 μg前列地爾溶于1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次/d共用藥3周。實驗組在以上治療基礎上,另給予依帕司他(通用名稱:依帕司他片;商品名稱:伊衡;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893),50 mg/次,3次/d,共用藥12周。
1.3 臨床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對兩組中患者的以下幾項指標加以檢測:①生化指標:24 h尿蛋白(UAE)、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②血糖與血脂:空腹血糖(FBG)與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治療期間,密切關注不良反應,并加以準確記錄。
1.4 統計方法
將Excel表格中的原始數據轉換為SPSS 19.0版軟件的數據庫文件。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檢驗方法是χ2值法;有正態分布特征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檢驗方法是t值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2.1.1 生化指標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UAE、ALB、Scr、BUN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ALB高于對照組,UAE、Scr、BUN低于對照組,均為(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UAE、ALB、Scr、BUN均與該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注:①治療前,兩組UAE、ALB、Scr、BUN對應比較,t值分別為0.035、0.413、0.054、0.230,均為P>0.05。②治療后,兩組UAE、ALB、Scr、BUN對應比較,t值分別為9.085、6.601、2.999、1.616,均為P<0.05。③治療后,實驗組UAE、ALB、Scr、BUN相比于該組治療前,t值分別為7.819、5.770、2.782、3.118,均為P<0.05。
2.1.2 血糖與血脂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BG、TC、TG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實驗組與該組治療前相比(P<0.05)。見表2。
注:①治療前,兩組FBG、TC、TG對應比較,t值分別為0.134、0.351、0.373,均為P>0.05。②治療后,兩組FBG、TC、TG對應比較,t值分別為1.550、7.376、2.515,均為P<0.05。③治療后,實驗組FBG、TC、TG相比于該組治療前,t值分別為2.693、9.232、9.493,均為P<0.05。
2.2 用藥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兩組共60例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癥狀。部分患者在靜滴前列地爾時,有輕度的頭暈與頭痛癥狀,給予調低滴速處理后,癥狀得到有效緩解。
3 討論
前列地爾是當前糖尿病腎病的主要臨床用藥,臨床藥理研究發現,它可集中在腎小球部位,使藥理作用充分發揮,同時能夠有效擴張血管,避免血栓的形成,減少蛋白尿,并保護患者腎臟[3]。但是,隨著臨床研究的持續進展,部分研究者指出,單一用前列地爾為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施治,效果并不十分滿意,而加入另外一味高效藥物依帕司他,則可充分發揮協同療效[4]。依帕司他這一醛糖還原酶類抑制劑,用于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治療,可通過對多元醇代謝進行綜合調節,改善腎小球的高濾過問題,減少蛋白尿的生成,從而使腎病病情的發展得到抑制。而且,它還能夠促進纖維連接蛋白、IV型膠原等相關基質生成量增加。
該院有鑒于以上臨床研究發現,此次聯合使用前列地爾、依帕司他二藥為30例患者實施治療,結果發現,相比于治療前,患者的UAE、ALB、Scr、BUN、FBG、TC、TG幾項指標均有顯著改善(P<0.05),而且,用藥期間并無明顯的不良反應。這證明此二藥聯合使用,不僅具有較高療效,且安全度較高。
研究人員進一步將此聯合用藥方案與單一用前列地爾的30例患者臨床療效進行比較。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用藥患者的ALB明顯地高于后者,UAE、Scr、BUN、FBG、TC、TG則顯著地低于后者(P<0.05)。這一數據證實,聯合用藥方案對于患者各項指標的改善力度明顯地高于單一用藥,其綜合療效優于后者。此結論與其他報道結論一致[5]。
綜上所述,前列地爾、依帕司他的聯合用藥方案可顯著改善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的病情,且用藥安全度高,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阮希成,蔡奕琪,肖建宏,等.前列地爾及依帕司他治療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27):96-97.
[2] 郭三千,曹磊,羅紅,等.依帕司他對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的保護作用分析[J]. 淮海醫藥,2014,32(2):176-177.
[3] 侯保健,蔡莉,胡菊萍.前列地爾及依帕司他治療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2.
[4] 羅翠蓮. 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采用前列地爾和依帕司他治療的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 16(54):43.
[5] 劉繼維,馬玲.前列地爾及依帕司他治療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效果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4):157-158.
(收稿日期: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