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斌斌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點以及抗生素耐藥情況,為指導臨床對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抗生素藥物的合理選擇,對感染癥狀進行有效控制提供依據。方法 該研究中納入該院內分泌科住院部2016年1—6月期間收治糖尿病合并足部感染患者共計35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臨床資料展開回顧分析。對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檢驗分布結果進行統計,并對革蘭陽性球菌以及革蘭陰性菌對臨床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進行對比觀察。結果 該組35例受檢標本共分離病原菌50株。其中,19例分離出病原菌≥2株,多重感染發生率為54.29%(19/35)。50株病原菌中,共檢出革蘭陽性球菌27(54.00%)株,革蘭陰性菌23(46.0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替考拉寧、萬古霉素的敏感率均為100.00%,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腸球菌對各類抗生素藥物的敏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敏感率均為70.00%,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肺炎克雷伯菌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敏感率均為71.43%,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敏感率均為100.00%,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結論 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復雜,多重耐藥菌分布常見,臨床對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的診治應當以耐藥菌檢測結果為依據,指導抗生素合理用藥,以降低耐藥感染等危險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 糖尿病;足部感染;病原菌;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a)-0031-02
糖尿病晚期患者以足部感染最為常見,足部感染患病率正逐年上升[1-2]。為指導臨床對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抗生素藥物的合理選擇,對感染癥狀進行有效控制,該研究中納入該院內分泌科住院部自時間段2016年1—6月期間收治糖尿病合并足部感染患者共計35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臨床資料展開回顧分析,以研究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點以及抗生素耐藥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中納入該院內分泌科住院部自時間段2016年1—6月期間收治糖尿病合并足部感染患者共計35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臨床資料展開回顧分析。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21例,女性患者共14例,患者年齡范圍為25~80周歲,平均年齡為(58.1±2.9)歲,糖尿病病程為2~25年,平均病程為(6.8±2.3)年。
1.2 方法
對35例受檢對象足部感染創面進行徹底清創,盡可能采集新鮮肉芽與組織(若無法采集新鮮肉芽組織,可用專用無菌拭子進行擦拭取樣)。若患者足部感染已形成深部膿腔或竇道,則用探針或無菌針筒取樣后送檢。分離菌株應用全自動細菌檢定儀(生產廠商:美國DADE;產品型號:Mi-croscan Walkaway 96SI)進行鑒定到種。藥物敏感性實驗方法為紙片擴散法,質控菌株包括ATCC27853銅綠假單胞菌、ATCC25922大腸埃希菌、以及ATCC29223金黃色葡萄球菌(以上質控菌株均由本省臨床檢驗中心購入)。
1.3 觀察指標
對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檢驗分布結果進行統計,并對革蘭陽性球菌以及革蘭陰性菌對臨床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進行對比觀察。
1.4 統計方法
該文中記錄的數據均采用SPSS 19專用統計學軟件加以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原菌檢驗分布結果
該組35例受檢標本共分離病原菌50株。其中,19例分離出病原菌≥2株,多重感染發生率為54.29%(19/35)。50株病原菌中,共檢出革蘭陽性球菌27(54.00%)株,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共20株,腸球菌共7株,共檢出革蘭陰性菌23(46.00%)株,其中銅綠假單胞菌共10株,肺炎克雷伯菌共8株,大腸埃希菌共5株。
2.2 耐藥性檢驗結果
革蘭陽性球菌對臨床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檢驗結果見表1。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替考拉寧、萬古霉素的敏感率均為100.00%,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腸球菌對各類抗生素藥物的敏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革蘭陰性菌對臨床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檢驗結果見表2。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敏感率均為70.00%,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肺炎克雷伯菌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敏感率均為71.43%,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敏感率均為100.00%,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
3 討論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若不及時處理,部分患者需截肢或直接危及生命安全。目前已有觀點中指出糖尿病足部感染是因血管病變以及神經病變聯合炎癥感染所致[3-4]。該研究中對35例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檢驗結果進行研究,病原菌分布情況為:該組35例受檢標本共分離病原菌50株。其中,19例分離出病原菌≥2株,多重感染發生率為54.29%(19/35)。提示多重感染常見于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革蘭陽性球菌感染分布以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腸球菌為主,革蘭陰性菌分布則以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以及大腸埃希菌為主。同時,該研究中耐藥性實驗結果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替考拉寧、萬古霉素的敏感率均為100.00%,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腸球菌對各類抗生素藥物的敏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敏感率均為70.00%,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肺炎克雷伯菌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敏感率均為71.43%,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敏感率均為100.00%,顯著高于其他藥物(P<0.05)。結果提示在臨床針對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病原菌檢出結果以及患者是否合并多重感染,對抗生素用藥進行合理選擇,針對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推薦用藥替考拉寧、萬古霉素,針對革蘭陰性菌感染患者則推薦用藥亞胺培南、美羅培南。治療期間還需根據藥敏實驗結果及時對抗生素用藥方案進行調整,以促進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足部潰瘍創面的早期愈合。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復雜,多重感染分布常見,臨床對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的診治應當以耐藥菌檢測結果為依據,指導抗生素合理用藥,以降低耐藥感染等危險事件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黃鶯,曹瑛,鄒夢晨,等.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特點及耐藥性15年變遷[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6(2):87-92.
[2] 沈秋燕,林迪妮,朱虹,等.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754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12):889-894.
[3] 莫澤緯,全會標,高勇義,等.老年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海南醫學,2013,24(17):2550-2552.
[4] 王濤,曹萌,李拉克,等.糖尿病足感染多藥耐藥菌的分布及耐藥性與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327-329.
[5] 樓百層,梅健慧,駱京京,等.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4):3232-3234.
(收稿日期: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