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勝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英格蘭足球迷文化進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結果認為,英國國家隊的球迷有排外的壞名聲,英國的支持者還不習慣于把足球作為一種和平時期的戰(zhàn)爭,更高興的看到他最喜歡的球隊贏得了一場糟糕的比賽,而不是輸掉一場精彩的比賽。在過去的5年中,球迷的心情有所轉變。自憐的感覺已經變成了一個自嘲的宿命論。英格蘭不再期望能做得很好,反正贏不了。本身的國家氣氛視為反映英國民族性格且有歷史借鑒意義。對戰(zhàn)敗的屈服代表了一種敦刻爾克精神的形式,當面對強大的對手時候英格蘭已不抱勝利的希望,但英格蘭人仍然保持愉快的不屈狀態(tài)。
關鍵詞:英格蘭 足球文化 球迷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1(b)-0148-02
1 英格蘭足球迷文化初探
英格蘭球迷對運動員發(fā)展的早期影響已為人所知。英國國家隊的球迷有排外的壞名聲,尤其是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種族歧視,這可能表明,英格蘭球場上的踢球風格是更廣泛文化偏好的反映。球迷只為英格蘭隊的魯莽決定而歡呼,從未對歐洲大陸的技巧性策略而鼓掌。事實上,缺乏鑒賞能力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在20世紀50年代,英國的支持者還不習慣于把足球作為一種和平時期的戰(zhàn)爭,更高興的看到他最喜歡的球隊贏得了一場糟糕的比賽,而不是輸掉一場精彩的比賽。
迭戈·馬拉多納毫無疑問是世界足壇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在這里,他們對他的態(tài)度尤其值得一提。當1986年在阿根廷以出色的第二個進球突破了英國防守,球迷們(以及球員和教練)只專注于“上帝之手”的事件,那就是他是用手進的球。英格蘭球迷對這個進球感到憤憤不平,可以理解。但他們忽略了他第二個漂亮的進球贏得阿根廷當之無愧的勝利,他們的不平表現(xiàn)了對比賽誠實的偏好。然而,與此相關的誠實和偏好,也是一個英格蘭能贏得充滿激情的信念。英格蘭的球迷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意識到自己對英格蘭足球的自大,他們不僅迫切希望英格蘭取勝也認為他們理所當然應該取勝。有時,這種信念產生了令人驚訝的自憐形式。例如:在1996年喜劇演員弗蘭克·斯金納和戴維·巴蒂爾與“閃電種子”樂隊為了英國贏得比賽在歐洲杯上發(fā)布官方單曲,名為“足球回家”。
這首歌的中心思想就是,正是因為英國人發(fā)明了足球,它應該贏得比賽,最重要的是,結束“三十年的傷害”。對比其他的任何足球國家,英格蘭的失望表現(xiàn)最為獨特。這首歌的哀傷集中在對明顯不公平的感傷情緒。有學者敏銳注意到“足球回家”中隱含的狹隘的白色人種概念。此外,英格蘭的球迷似乎認為英國足球的傳統(tǒng)方式足以要求糾正歷史錯誤。這首歌沒有提及英格蘭球員的技巧,而是多次提到球員胸前的“三獅”,這是英國國家和男人的驕傲象征。然后英國球迷,一直在英格蘭隊身上寄予了太多不切實際的期望,給教練和球員加壓,同時偏向個人和集體價值,這完全不夠取得國際賽事的成功。在技術和技能之上,人們更多是稱贊英國人老老實實的努力。
2 英格蘭足球迷文化的變遷
在過去的5年中,球迷的心情有所轉變。自憐的感覺已經變成了一個自嘲的宿命論。英格蘭不再期望能做得很好,反正贏不了。本身的國家氣氛視為反映英國民族性格且有歷史借鑒意義。對戰(zhàn)敗的屈服代表了一種敦刻爾克精神的形式,當面對強大的對手時候英格蘭已不抱勝利的希望,但英格蘭人仍然保持愉快的不屈狀態(tài)。他們讓自己驕傲的失望但絕不投降。然而,這種態(tài)度雖然比通常在20世紀80年代期望的憤怒感可能更現(xiàn)實,而且在鼓勵球隊表現(xiàn)方面,20世紀90年代同樣是問題不斷,因為就像權利意識一樣,它也沒能解決英格蘭的技術缺陷問題。
英格蘭隊僅僅是清靜無為、接受,而不是激發(fā)更多的自豪感和更多努力,他們認為沒有什么可以比現(xiàn)在更好了。英格蘭在2010年世界杯敗給德國隊不僅僅是一個英格蘭最糟糕的比分記錄之一,而是球隊干脆向德國隊投降了,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士氣上。這個很不符合英格蘭隊的風格,他們沒有表現(xiàn)出獲勝的決心,而這是英格蘭隊經久不衰的優(yōu)勢。同樣的,2012年歐洲杯他們完全被意大利隊壓制,只在上半場前15分鐘存在優(yōu)勢,他們沒能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保持控球優(yōu)勢,有時候他們幾乎無法碰到球。
3 英格蘭足球迷與媒體的融合
就媒體而言,尤其是其高層次因素,英格蘭有一個對技術漏洞的認知。盡管技術、策略和技能失敗可鄙,英格蘭隊卻幾乎沒有受到系統(tǒng)性的指責。球迷自己也記錄了這種心態(tài)變化:在2012年歐洲杯的情況出現(xiàn)轉折,英格蘭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帶著最低的期望值出戰(zhàn)。這在媒體中都有報道,人們沒有想到英格蘭取勝。英格蘭就繼續(xù)輸球。他們不讓自己表現(xiàn)太尷尬,但其實沒有人真的在意。真有人放棄比分?只是觀看英格蘭隊踢球就夠了嗎?最近與波蘭的對抗更多表明了這種轉變。英格蘭隊踢得不好,他們被一個本應該輸給自己的隊伍所擊敗。借口并非信口雌黃,人們接受了英格蘭隊球藝不精的現(xiàn)實。
有個球迷在自己網站上說:如果你仍然認為英格蘭隊是世界上最好的隊伍之一,舉起你的手。你們有很多人。你們都有一點信心,那我就有了。他接著將英國足球文化及其對侵略性而不是技術的標榜作為一個主要因素。然而,他的結論基調卻很明顯:闡述了一些關鍵的問題,拒絕任何改革的建議。除了微弱地建議足協(xié)和英超聯(lián)賽加強工作聯(lián)系,在其他方面無能為力。球迷們已經開始將忍受失敗作為榮幸的英國時尚,分析問題或鼓吹國家比賽、英格蘭隊或足協(xié)的基礎性改革根本沒用。盡管他們失望痛苦,球迷的斯多葛主義實際上可能助長了自二戰(zhàn)之后英格蘭的糟糕表現(xiàn),并確保其持續(xù)到下一個10年。
4 結語
運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英格蘭足球迷文化進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結果認為,英國國家隊的球迷有排外的壞名聲,英國的支持者還不習慣于把足球作為一種和平時期的戰(zhàn)爭,更高興看到他最喜歡的球隊贏得了一場糟糕的比賽,而不是輸掉一場精彩的比賽。在過去的5年中,球迷的心情有所轉變。自憐的感覺已經變成了一個自嘲的宿命論。英格蘭不再期望能做得很好,反正贏不了。本身的國家氣氛視為反映英國民族性格且有歷史借鑒意義。對戰(zhàn)敗的屈服代表了一種敦刻爾克精神的形式,當面對強大的對手時候英格蘭已不抱勝利的希望,但英格蘭人仍然保持愉快的不屈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張沛鋒.校園足球活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2,34(4):82-86.
[2]黃璐.足球改革與社會變革——對《體育與科學》學術工作坊活動主要觀點的評論與回應[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6,31(1):6-12.
[3]黃璐.國際足聯(lián)危機性案件的延伸論證[J].體育科研,2016,37(2):16-23.
[4]李紀霞,董眾鳴,徐仰才,等.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28(3):99-104.
[5]黃璐.國際足聯(lián)改革路線圖研究:批判性反思[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42(4):7-14.
[6]黃璐.國際體育組織自治問題審視——以奧林匹克善治改革為背景[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6,31(1):6-11.
[7]李新威,李薇.我國校園足球的異化現(xiàn)象[J].體育學刊,2015,22(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