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政
摘 要:火災調查原則作為火災調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火災調查基本精神、發展趨勢和價值取向的主要表現,火災調查原則是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制定與落實中所必須參照的規則和核心。文章針對火災事故調查相關的原則進行了認真分析與梳理,具體原則涉及客觀性原則、公正性原則、合法性原則、及時性原則、高效性原則等,這對火災調查原則的不斷完善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火災調查 調查原則 火災事故調查
中圖分類號:X92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1(b)-0158-02
作為指導火災調查、貫穿其始終的規則和原理,火災調查原則的定義表現出普遍性、規范性、固定性和抽象等特點。火災調查原則也是我國火災事故調查規定的原始依據,也是在火災調查工作中的基本守則。該文試圖對火災調查的相關原則進行解析,具體涉及及時原則、客觀性原則、公正原則與合法性原則等,就如何重構火災調查原則展開分析,為火災調查原則的不斷完善提供借鑒。
1 及時性原則
及時高效是對火災調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及時高效調查,才能保障相關人員的利益,才能更好維護社會公共財產的安全。在火災事故調查規定中目前已經將時效的及時性納入調查原則,這是不斷對這一方面相關制度具體實施過程中進行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對火災調查提出最新要求,這一要求實際上也反映了以人為本,最大程度保障相關利益者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理念。
1.1 時效制度
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對時效的規定有兩種:第一種是對消防機構規定履行行政職能和調查職能的法定期限,逾期未履行要承擔相應的后果。第二種是對規定期限內必須完成相關行政職能和調查智能并給出相關報告。兩者都對其違反規定逾期未完成做出了罰則的規定。第一種時效制度的制定主要是要求相關行政部門必須在火災發生后的相關最佳調查期限內展開調查,避免因調查未及時展開,產生證據滅失、遺漏、假錯等情況。第二種時效制度主要是針對火災調查中行政人員的辦事效率、調查效率等進行考量,以保證調查中采集的證據質量,促進調查公正。火災事故調查規定有這樣的內容,消防機構應當自接到火災報警之日起30日內做出火災事故認定;情況復雜、疑難的,經上一級消防機構批準,可以延長30日,這也就是對火災調查發生后,30日內必須履行調查職能、展開調查并在30日內必須給出事故認定,而且是自火災報警后計時,更確保了火災事故調查的及時有效性。對于一些火災事故中情況負責,存在各種疑難因素難以認定的,可以申請上級機關延長30天,這也同時保障了火災調查機關的基本權益,確保其在及時調查的前提下,充分考慮科學性、準確性。
1.2 簡易程序
相比普通程序,簡易程序更簡化,更適用于火災損失較小、調查處理難度較小的火災調查。合理利用兩種程序,不僅能夠節約調查成本、節省火災調查人力物力中的資源消耗,同時可以提高相關效率。火災事故調查規定明確規定了簡易程序制度,這也是在吸取了一些地方自行出臺的簡易化程序的基礎上,并進一步對適用范圍、實施步驟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和要求。
依據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可知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有顯著區別。同時具有下列情形的火災,可以適用簡易調查程序。具體為沒有人員傷亡的;直接財產損失輕微的;相關人員對火災事故事實沒有異議的;沒有放火嫌疑的。這種界定界定較之從前有了長足進步。
2 客觀性原則
客觀原則所要求的是相關調查人員在調查取證過程中必須按照火災發生發展的客觀事實,用科學方法進行分析,還原事故真相,避免人為臆斷因素存在。
2.1 火災客觀規律
火災的調查工作是對火災客觀規律不斷認知、客觀分析的過程。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對火災形成的客觀規律、災害發生的客觀規律等進行明確的區分,并對調查認定的內容做了相關規定。
第一,對火災原因和火災災害進行了區分,火災事故調查規定明確規定消防機構應當根據現場勘驗、調查詢問和有關檢驗、鑒定意見等調查情況,及時做出起火原因和災害成因的認定。這對火災發生的原因,火災災害發生的原因做出了明確區分。在以后的認定報告中,可以進一步明確責任,維護相關人員和公共的合法利益,并對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區分進行了限定和細化。
第二,火災原因的認定方面,火災事故調查規定中明確規定“對起火原因已經查清的,應當認定起火時問、起火部位、起火點和起火原因;對起火原因無法查清的,應當認定起火時間、起火點或者起火部位以及有證據能夠排除的起火原因”。這些規定的出臺,是對火災起火原因認定的重要補充,確保認定結果可觀公正,也極大保障了相關人員的相關權益。
2.2 取證客觀
火災調查認定的證據中包括殘留物、很急、問訊筆錄、現場勘驗記錄、證據鑒定等,在搜集、審查、勘驗、鑒定和判斷這些證據的過程中,調查人員客觀公正,按照科學規律辦事,依照相關規定進行采證,是保障相關人員權益的重要部分。在火災事故調查規定中也對相關證據提取和收集做出了明確規定,例如:在相關條目中對現場提取痕跡、物品、現場實驗、尸檢、鑒定和傷害鑒定等都做出了明確規定,以保障證據的客觀真實。
3 公正性原則
公正原則是所有制度的最基本原則,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之一。尤其是對于在調查取證過程中,公正原則是體現社會正義、體現制度公正的最基本要求。公正原則主要包括程序和實體兩方面。
3.1 程序公正
程序公正是確保調查工作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具體程序中要求必須保障相關人員的知情權,規定必須聽取相關人員的陳述、申辯等。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做出火災事故認定前,應當召集相關人員到場,說明擬認定的起火原因,聽取相關人員意見;相關人員不到場的,應當記錄在案。這是對相關人員權益的極大保障,確保相關人員能夠了解所可能承擔后果,在先行告知的前提下,同時可以很大程度上確保后期十分順利地履行一定的義務,承擔相應后果。
3.2 實體公正
調查實體公正原則的要求是針對調查機關在依法調查的過程中,不可出現偏頗、私心、專斷等不利于火災調查報告的不良影響。火災事故調查規定明確對違反實體公正原則的,進行了罰則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 合法性原則
合法原則在制度上規定了火災調查機構必須在制度授權之內,依法進行工作,并規定了相關違法的罰則。合法原則主要包含主體與職權兩方面。
4.1 主體合法
調查主體的合法性原則是用制度明確相關火災調查機構必須以自身具備的職權展開調查,并必須對自身調查活動所產生的后果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火災調查主體較多,容易出現主體不明,導致調查結果不公、不嚴謹等情況。在火災事故調查規定中明確規定了縣級以上部門主管、本級消防機構實施,同時對派出所等相關機關做出了權限和職責界定。并對鐵路、森林、民航、交通等多種機構的權限和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這樣就確保了調查主體的合法性。
4.2 職權合法
職權合法的規定主要是確保調查機關在進行火災調查時正確合法使用其調查權限。在火災調查中,消防機構采取的各種手段與方法一定要在制度定范圍內,遵照已經出臺的法定程序及時進行調查,收集有力的證據,也就是說制度層面必須對消防機構行使調查權的相關程序予以明確,并對調查主體遵守相關規定明確提出要求。在火災事故調查規定中明確規定了參與火災調查的人數,對聘請火災專家或專業人士參與的條件也做出了限定。尤其在還對現場取證調查與鑒定等工作規范了相關的程序和專業要求。
5 結語
火災調查工作是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也是關系相關人員和社會公共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依據。火災調查原則是貫穿火災調查工作中必須遵循和遵守的基礎法則,也是我國火災事故調查規定的基礎科學依據和準則。
參考文獻
[1]童校.火災調查制度的優化策略[J].科技資訊,2011(21):238.
[2]湯東元.淺談我國火災調查工作現狀[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1):222.
[3]劉彬,鄭艷瓊.現行火災事故調查制度應用分析及完善路徑探討[J].武警學院學報,2011,27(6):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