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接受彩超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根據該院2013年7月—2016年2月的40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來進行分析研究,同期再選取40例健康體檢者來進行對比,對兩組使用了雙下肢血管彩超檢查,比較分析兩組的檢出率和影像學表現,將其和彩超符合率進行比較。 結果 觀察組患者粥樣斑塊、管腔狹窄、血管閉塞等的發生幾率要比對照組高(P<0.05);彩超檢查敏感度是67.5%,特異度是27.5%。 結論 彩超應用于周圍血管病變篩查的臨床意義重大,對患者管腔硬化和閉塞的情況能夠清晰的進行觀察,診斷的時候敏感性高,特異性低。
[關鍵詞] 彩超;糖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周圍血管病變
[中圖分類號] R4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a)-0063-02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Disease
ZHAO Wei
Imaging Section,the Fourth Hospital of Daqing City,Daqing,Heilongjiang Province,1637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40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February 2016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40 healthy persons were selected for comparison, two groups using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detection and imaging, and the ultrasound coincidence rate comparis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tenosis, vascular occlu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ensitivity was 67.5%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27.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is significant, and it can be observed clearly in the case of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and occlusion.
[Key words]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Diabetes mellitu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糖尿病在中老年群體中的發生率比較高,2型糖尿病的比例是最大的。糖尿病患者在中晚期階段常出現周圍血管病變,導致了下肢缺血和壞死,患者會致殘甚至死亡[1]。因此,臨床中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的治療關鍵的就是早期診斷粉刺。血管造影是對周圍血管病變進行檢查診斷的金標準,可是因為該檢查方式會對患者造成創傷,而且費用高昂,不適合臨床普及使用。彩超是簡單、廉價的檢查方式,臨床中有較高的價值。為了研究分析彩超應用于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檢查價值,該院2013年7月—2016年2月間對40例患者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來進行分析研究,將其作為觀察組,有男性和女性患者均20例,最小46歲,最大84歲,平均(65.8±5.9)歲。全部患者符合1999 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臨床表現為下肢麻木、感覺異常、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現潰瘍。同時排除有DSA禁忌證者,有精神系統疾病及其他不能配合研究的情況者。同期選取40例健康體檢者來進行對比,作為對照組,同意接受雙下肢血管彩超檢查。
1.2 檢查方法
儀器:GEVV7 型彩超儀,頻率:10~12 MHz。所有患者均采取仰臥位,頸部墊枕,后仰伸直;依次檢查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動脈和脛后動脈。觀察血管充盈情況,粥樣斑塊發生率、血管閉塞發生率,同時計算踝肱指數。踝肱指數=足動脈收縮壓/肱動脈收縮壓,或者,脛后動脈收縮壓/肱動脈收縮壓。正常值0.9~1.3;<0.8或>1.3均為異常,提示血管壁硬化。同時采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比較其與彩超的符合率。
1.3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 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粥樣斑塊、管腔狹窄、血管閉塞等的發生幾率要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彩超檢查敏感度是67.5%,特異度是27.5%。
3 討論
今年來超聲探頭頻率的提升以及多普勒技術的發展,讓下肢血管超聲變成了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臨床常用診斷方式。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臨床中發病率高,早期對患者進行干預和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B超的價格低廉,敏感度高,無創,所以臨床中使用率高,在很多疾病的檢查中有重要作用[3]。血壓長期處于較高水平,血管壁平滑肌、內皮細胞會受到損傷,出現增生和硬化癥狀,產生斑塊,所以管腔逐漸變得狹窄閉塞[4]。此次研究中通過彩超對血管病變進行檢查,發現有粥樣斑塊、管腔狹窄、血管閉塞等等情況,觀察組的這些情況比對照組嚴重。踝肱指數是常用的臨床診斷血管病變的方法,過高提示動脈硬化。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的該項指標要比對照組高,表明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的血管硬化程度更高。在賈樹容等在對糖尿病頸動脈和下肢動脈的研究中也發現了這一現象[5]。而且,DSA是血管病變診斷的金標準。在該研究中,和DSA的符合率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彩超的診斷敏感性比較高,可是特異性比較低,因此彩超的定位應該是篩查檢查,血管造影手術的費用比較高,對患者有創傷,所以臨床中使用時存在風險性,彩超陽性患者可以和患者溝通,如果有必要再使用DSA來確認,這樣就能夠盡早發現病情及時的干預[6]。
現代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飲食結構更加多樣和復雜,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飲食內容,加上生活和工作的壓力,生活節奏的加速,個人體育鍛煉和活動的減少,讓糖尿病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是糖尿病的常見合并癥之一,該疾病是IMT上升,官腔狹窄,管壁順應性下降,血管內有不規則的粥樣硬化斑塊,所以官腔狹窄程度加劇,導致了血栓的產生,引起了血管閉塞。該病理變化和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變相似。糖尿病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幾率更高,發展更快,下肢血管病變在糖尿病的初期就會發生,對頸部和下肢動脈產生影響,臨床中檢出率低。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率越高[7],因為體內血糖長期處于較高狀態,血管壁的蛋白質、氨基酸等非酶糖化,糖產物增加,血管壁結構異常,變得更加狹窄。糖尿病足也是患者殘疾和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患者的健康、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下肢動脈缺血對潰瘍和壞疽愈合產生了不良影響。所以臨床中盡早對患者的周圍血管病變進行治療和干預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8]。血管造影是對周圍血管病變進行檢查診斷的金標準,可是因為該檢查方式會對患者造成創傷,而且費用高昂,不適合臨床普及使用。彩超是簡單、廉價的檢查方式,臨床中有較高的價值。血管造影是血管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但是這是從血管長軸角度來進行診斷的,超聲是從長軸和短軸兩個方面來診斷的,這可以幫助我們對血管狹窄診斷進行很好的補充,血管造影的價格高,有創傷性,彩超則使用方便,可以重復使用,分辨率高,對管壁、管腔、血流動力學變化等等均有非常好的清晰度,因此可以作為常用的下肢動脈檢查方式[9],患者接受度也更好,對早期的病變能夠及時的發現,為臨床中治療和預防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提供了指導和參考。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粥樣斑塊、管腔狹窄、血管閉塞等的發生幾率要比對照組高(P<0.05);彩超檢查敏感度是67.5%,特異度是27.5%。
綜上,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接受彩超篩查具有重要意義,對患者的管腔以及閉塞情況進行清晰的觀察,診斷時的敏感性比較高,特異性比較低。此次研究中的樣本數量比較少,無法作為大樣本來統計,所以,統計學上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倚,我們在今后的研究中將會更加深入的進行其應用效果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翠文,陶紅,宋玉英.彩超對Ⅱ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75例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3):386.
[2] 孫濤,齊林,張文會.無創動脈檢測結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6):1769-1770.
[3] 符楊湘,錢嵐,曾少娜.彩色多普勒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5):826.
[4] 賈樹容,李銳,賈樹雅,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4,2(1):94-96.
[5] 劉微,車國英,梁虹,等.超聲應變率成像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腹主動脈彈性的研究[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2,12(5):34-35.
[6] 孫鵑,岳晨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變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9,18(8):743-744.
[7] 周永昌,郭萬學. 超聲醫學[J].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792-840.
[8] Armstrong DG, Lavery LA. Diabetic foot ulcer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J].Am Fam physician,1998,57(6):1325-1332,1337-1338.
[9] 穆玉明,高海燕,關偉春,等.超聲對頸部狹窄評價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6, 22(2):146-148.
(收稿日期: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