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金燕


[摘要] 目的 分析針對性護理措施對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前放化療的作用。方法 該研究選取該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間化療科住院部所收治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編號奇偶性方法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各37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案干預毒副作用發生率以及心理狀態差異。結果 兩組患者毒副作用發生率對比,觀察組為11.76%(4/34),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對比,治療前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AS量表評分為(36.5±2.9)分,SDS量表評分為(35.8±1.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前放化療期間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對可降低各類毒副作用發生率,并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有積極作用,臨床價值值得肯定。
[關鍵詞] 直腸癌;糖尿病;術前放化療;針對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a)-0160-02
直腸癌是目前臨床報道中已證實的最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該病癌變病灶位置偏低,可通過乙狀結腸鏡或直腸指征明確診斷[1]。但也有報道中認為[2-4],由于直腸癌癌變病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系較為復雜,手術根治難度較大,且術后復發率較高。為彌補手術治療直腸癌存在的局限性,近來有報道[5]中指出在術前實施放化療的觀念,以放化療+手術治療聯合干預,以提高臨床療效。而對于合并糖尿病的直腸癌患者而言,由于其對放化療以及手術的耐受程度有限,故術前放化療期間的護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為分析針對性護理措施對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前放化療的作用,該研究選取該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間化療科住院部所收治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下進行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取該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間化療科住院部所收治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編號奇偶性方法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分別納入37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齡40~80周歲,平均(56.8±3.9)歲;觀察組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齡45~76周歲,平均(58.1±3.5)歲。對比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包括:密切監測患者各項體征狀態;環境護理;飲食控制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包括:①心理干預。直腸癌患者在明確癌變病情后多容易產生絕望、擔心、焦躁等負面情緒,加之患者存在糖尿病等并發癥,因此生活質量會受到極大影響,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導致患者身體內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異常,血糖升高并導致病情進行性加重。故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尤其注意告知患者疾病治療的方法,采用相應方法治療并取得成功的案例,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等等,以加強患者對放化療的依從性與信心,提高治療期間情緒狀態的良好性;②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以講座、手冊、一對一輔導等多種方式加強直腸癌、糖尿病等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正確認識到控制飲食以及運動配合在血糖調節方面的重要價值,并指導患者運用所掌握的各種健康教育知識進行自我護理,以避免放化療期間各類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③血糖監測。加強對患者血糖水平的監測工作。放化療治療期間患者血糖監測頻率應當適當提高,檢測值包括三餐前空腹血糖、任意一餐餐后1.0 h、2.0 h血糖等,每日監測頻率應達到5次以上。血糖穩定后可適當降低至3次;④腸道準備。手術前3 d護理人員需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進食過渡至半流質食物,手術前1 d應過渡至流質食物,手術前8.0 h應常規禁食,手術前4.0 h應常規禁飲,以確保手術前期腸道準備工作順利進行;⑤黏膜護理。放化療期間受藥物刺激等因素影響,部分患者肛周組織皮膚可能出現異常表現,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干預。如針對便次增多,里急后重的患者,應在放化療前遵醫囑用沙培林(1支:1KE)+8.0萬U單位慶大霉素+5.0 mg劑量地塞米松+40.0 mL劑量氯化鈉注射液,配置為混合灌腸液并行保留灌腸干預,維持3~5 d。除此以外,放化療治療期間全程強調患者便后應仔細沖洗肛周以及周邊皮膚,用濕紙巾或柔軟紙巾輕輕擦拭,穿著寬松且柔軟的棉質內褲,不得使用帶刺激性浴液清洗會陰或肛周部,盡量保持皮膚干爽清潔。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案干預毒副作用發生率以及心理狀態差異。毒副作用應用CTC 3.0標準進行統計,焦慮狀態應用SAS量表評價,抑郁狀態應用SDS量表評價。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專用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加以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選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選用χ2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毒副作用發生率對比,觀察組為11.76%(4/34),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對比,治療前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AS量表評分為(36.5±2.9)分,SDS量表評分為(35.8±1.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疾病之一。已有統計資料中顯示:近年來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三位[6],對社會大眾健康水平構成嚴重威脅。有報道中認為,由于直腸癌癌變病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系較為復雜,手術根治難度較大,且術后復發率較高。為彌補手術治療直腸癌存在的局限性,近來有報道中指出在術前實施放化療的觀念,以放化療+手術治療聯合干預,以提高臨床療效。但術前放化療干預期間,受到藥物刺激以及患者自身等因素的影響,極易誘發皮膚、黏膜、血液等毒副作用,患者心理狀態差,對疾病治療產生惡性影響。
該研究中應用針對性護理措施對34例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干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毒副作用發生率對比,觀察組為11.76%(4/34),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對比,治療前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AS量表評分為(36.5±2.9)分,SDS量表評分為(35.8±1.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對性護理措施可通過心理干預、健康教育、血糖監測、腸道準備以及黏膜護理等手段的綜合應用,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精神壓力,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降低放化療期間各類毒副反應的發生率,避免對治療產生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前放化療期間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可降低各類毒副作用發生率,并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有積極作用,臨床價值值得肯定。
[參考文獻]
[1] 代素梅,馮萬芹,陳紅,等.護理干預對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同步化療聯合熱療治療中晚期直腸癌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8):32-34.
[2] 尚立絨.以人為本護理理念在直腸癌放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4):115-117.
[3] 郭素萍,凌秀珍,鄧益君,等.直腸癌術前輔助放化療引起放射性直腸炎的分級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4(9):35-37.
[4] 陳歷賽,段寶鳳,朵林,等.1例直腸癌根治聯合放化療粒子植入術后并發癥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5,30(12):42-43,47.
[5] 鄺玉群,張偉健,陳轉鵬,等.低位晚期直腸癌患者術前新輔助放化療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1):208-210.
[6] 李霞.融入中醫理念的臨床護理路徑對直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的影響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3):419-422.
(收稿日期: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