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會長 王東進

黨的十九大,是在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重要會議。黨的十九大,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了規劃、繪就了藍圖、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戰略、作出了部署、確定了目標,是凝聚黨心民心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是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總綱領、總路線、總方略。
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總綱領、總路線、總方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將具有更加旺盛的生機與活力,更加磅礴的力量,更加堅實的步伐,邁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奪取更加偉大的勝利。
應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總綱領、總路線、總方略,以新理念、新境界、新作為推進工作,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偉大事業中,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的貢獻。
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通篇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光芒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智慧金輝。報告揭示了黨的執政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要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人們最關心、最根本、最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這個報告,是當代最鮮活、最智慧、最管用的馬克思主義光輝文獻,是治國理政的智慧寶典,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的偉大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報告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共同富裕、民族復興、世界舞臺這五個關鍵詞作出了定義,也回答了我們要走什么樣的道路,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我們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我們要采取哪些基本方略,我們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我們要做出什么樣的貢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理念,十分重要。理念是創新的基礎,是行動的先導。在一定意義上說,理念比制度更重要。改革創新首先是理念的更新。有了新理念,才能創造新理論、提出新思路、設計新制度、謀劃新方略、制定新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在一系列新理念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戰略、新方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我們黨和國家在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理論基礎、指導思想和政治靈魂。
新時代醫保研究要有新理念。只有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前提下,樹立新理念,才能開拓新境界、形成新格局。
首先要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關民生、健康、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新理念、新判斷、新思想、新概念、新論述、新要求,學深弄懂,融會貫通,內化為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思想基礎、政治靈魂,進而形成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指導原則、研究方向、研究重點、研究路徑和研究方法。
其次要切實樹立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新理念。
一要把人民對健康的追求作為奮斗目標。人民群眾在健康保障方面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我們就著力研究什么問題,這就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
二要樹立共享發展的理念。醫保事業是人民的事業,要依靠人民,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互助共濟、共建共享,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這就是大健康的理念。
三要樹立公平正義和可持續的理念,醫保研究要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障可持續性為主線,以解決相關領域之間、區域之間、人群之間,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為著力點,為實現全民醫保的“四更”目標。
四要樹立法治醫保的理念,把深化醫保改革與加強法制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依法參保、依法施保、依法治保,使全民醫保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
五要樹立醫保現代治理的理念,實現全民醫保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醫保在內的社會保障是國家現代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一定要從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局角度和戰略高度,來審視、研究全民醫保的現代治理,不斷提升全民醫保現代治理水平。
境界決定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又決定結局。恢宏的境界,才會有宏闊的眼界,才會有大格局、大擔當,干成大事業。
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新境界,就是要把握新時代的脈搏,順應新時代的潮流,要跳出醫保看醫保、論醫保,要從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中心任務和全局工作的視角審視、研究醫保,要從推進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健康中國戰略高度研究醫保制度改革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要從全面理性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大格局,綜合系統深入研究醫保問題,要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設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的客觀需要和發展邏輯上研究醫保問題。這樣,新時代醫保研究就會有一種新的格局,有一番新的氣象、新的局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這是對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總方針、總任務和總要求,也是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方針、任務和要求。新時代醫保研究就要為實現這些任務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支持。
特別是在著力解決領域之間、區域之間、人群之間保障范圍、保障水平、保障質量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深化醫保支付制度(方式)改革、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全面建設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助推“三醫聯動”、形成共同建設健康中國、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偉大事業中有新作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