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君++徐建民
摘要:做好異地災備中心據備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一項應急防災工作。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系統應用程序系統因出錯、病毒入侵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均會導致數據丟失,迫切需要既高效安全又異地數據容災系統。因此,關于異地災備中心數據機房工程建設災備中心數據機房的建設問題備受人們的關注。基礎設施與基礎網絡架構是成功的災備數據中心建設的關鍵因素。機房系統由災備中心基礎設施、網絡通信系統,、數據備份系統、災難恢復計劃等組成,本文簡述了災備數據中心建設的必要性,分析了災備數據中心建設需要考慮的因素,并闡述了異地災備中心數據機房工程建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災備數據中心 建設 機房工程
中圖分類號:TP30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0-0209-01
當前,全國范圍災備數據機房建設是用戶對數據中心的可靠性的要求上升到新的高度的產物。從目前數據中心的影響范圍來看,各個領域的用戶將更關注災備數據中心的建設。為了應對各種自然災難對數據安全的沖擊,災備數據機房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
1 異地災備中心數據機房建設的重要性
1.1 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災備數據中心建設是許多領域業務連續運作的一道防線,是重多數據機構生存的必備條件之一,同時也是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災備技術手段需要根據標準及評測去指導機房路線,災備中心的宗旨就是在共享和集約兩方面實現突破。在建設流程方面,要按照目標需求制定相應的方案。在做這些方案的時候按照相應的規劃設計、實施和運營管理去進行整個災備系統的建設。
1.2 是防御風險的需要
要做到應用災備,在異地災備上盡可能要用比較少的資金做到五級的災備等級。做好災備建設是指災難發生后從IT系統停機導致業務停頓開始到IT系統恢復可以支持業務恢復運營之時所需要的時間,我們要求把這些系統停機到整個業務的時間定義為RTO。RPO是指發生意外災難事件時可能丟失的數據量。這種數據丟失可以幫助識別威脅,評估目前整個生產中心要防范的風險,針對不同類別的風險做災備中心的建設和業務連續性的建設。
2 災備數據中心建設需要考慮的因素
(1)災備數據中心的選址。災備中心在場地設備正常運行情況下,應在異地建立的備份機房,設計時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按照不同的等級進行設計。根據災備中心機房建設規范,合理選位,良好的選址是保證災備中心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首要條件。應選在建筑物本身及周圍沒有強振動源、火災易發點等安全隱患的地點,且附件上空無航線, 附近無高壓電站和發射電臺等, 避免受到電磁干擾。盡量選擇獨立的建筑物來建設災備中心,可以有效的隔離災備中心與周圍的建筑。當周圍建筑發生火災或其它緊急情況時,不會影響到災備中心。
(2)災備中心的選擇還要考慮技術約束,對數據丟失的容忍度不允許丟失,確保生產中心和災備中心之間的距離限制在一定光纖傳輸范圍之內。
(3)管理方面上要簡便易行。開放式的架構使得系統的擴展性很強,避免災備系統架構綁定使它的結構變得開放性。
(4)災備數據中心的基礎條件。機房的各項建筑基礎環境都應參照生產數據中心機房環境設計,至少考慮到災備恢復情況下額外的外部技術支援,在工作人員容納方面應保證有足夠空間容納一定數量的技術人員集中協同辦公。
(5)互為備份存儲基地。主要從距離和環境差異來預防不可預知的災難,利用本單位數據中心的設備與資源存儲的幾率實力相當。該合作方式必須制定災備的管理制度。
3 災備數據中心建設的有效措施
3.1 災備模式的建設
是指災備中心與生產中心采用同步備份與異步備份技術,其具有極高的數據保障。異地災備是指災備中心與生產中心在不同的城市,一般災難恢復速度與數據保障能力略低,但網絡傳輸主要采用基于單模光纖組成的光網絡通信方式來實現,可以采用光纖專網大大光骨干光網絡傳速效率,光纖網絡根據不同的災備中心的距離有可能應用到不同的光網絡,有可能采用光纖城域主干網。
3.2 規范異地災備機房的建設
3.2.1 主體建設
建筑和結構應根據災備中心的等級來對應選擇, 抗震設防等級為甲級或乙級,按照建筑設計耐久年限≥00 年,且安全等級為一級。 災備機房的主體結構必須采用大空間及大跨度柱網。建筑外立面不宜采用張揚或個性突出的風格,二層以上的機房應有貨梯。且載重量≥2.5t,主機房凈高應不小于 2500 mm。災備機房的使用荷載應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體結構具有防火和控制不均勻沉降的性能,主機房不要布置在衛生間、廚房、實驗室及動力站房等區域的垂直下方,且對機房頂面樓層相應的地面或屋面應做防水處理。
3.2.2 機房走線
機房走線有上走線和下走線,采用上送風應采用上走線方式;如采用下送風可采用上走線或下走線方式。上走線宜設置至少兩層走線架,其中下層數據線與電源線應分架敷設;數據線中的多模光纖宜設專用線槽并放置頂端。上走線可以減少消防隱患,可以容納大量的數據線和電源線。下走線方式:主機房一般采用下送風,在數據線和設備增加不頻繁且保證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可考慮在活動地板下走線。下走線須注意的是數據線與電源線要分開敷設,電源線應根據機房的等級,按照安全等級要求設置不同的安全防范設施。
3.2.3 建立安全防范系統
一是建立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災備中心的網絡機房、網絡接入間主要走道應安裝7×24視頻錄像,錄像精度應不低于16幀/妙;二是建立入侵報警系統,災備中心和其他重要部位宜與閉路電視監控系統聯動。同時要具有遠程管理功能;三是安裝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系統監控嫩嫩能夠及時發現供電、空調設備及機房環境的缺陷,保證機房的運行狀態處于穩定。
4 結語
總之,在災備數據化建設進程中,新一代異地數據機房的建設模式代替了數據分散式存儲與處理方式,這種新模式降低了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這種大集中的數據機房的容災與備份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災備機房數據中心的網絡架構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建設的過程,而網絡有源備份與支持設備的增加對所建設災備機房數據的基礎設施有一個完善的評估。
收稿日期:2016-09-08
作者簡介:宋麗君(1980—),女,江西贛州人,本科,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智能化;徐建民(1978—),男,浙江湖州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
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