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信息技術作為一項新興的技術,是我國農業主要生產要素之一,推動了我國農業的發展。隨著國家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在社會中被廣泛應用,對生產水平和人類發展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明顯,電子信息技術水平已經逐漸變成衡量國家發展水平的首要標準之一。我國是農業大國,更需要在農業信息技術領域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嘗試新興技術,努力發展現代化農業,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本文通過從電子信息技術在我國農業方面廣泛應用的角度進一步思考,論述了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方面的應用領域。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合理利用農業信息技術對推動我國農業發展道路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電子信息技術 農業 地理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0-0242-01
電子信息技術是新興的科研技術,主要研究關于信息的生產、收集、儲備、交換、傳輸、處理過程以及其使用的科學領域。在21世紀中,電子信息技術在技術革命中具有重要位置。我國農業部門人員想要加快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速度,采用電子信息技術是達到標準的唯一途徑。農業信息技術就是將電子信息技術使用在農業領域上生產、經營和管理之后產生的技術,例如3S技術、虛擬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等。我國在農業科研領域的研究人員,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成果,不斷地將電子信息技術所衍生出來的新成果使用在農業領域上,進而促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1 引入3S技術
所謂3S系統,就是指遙感、地理信息體系、定位體系的統一名稱,由多種技術相互融合、推動所衍生出來的技術。此外,在農業領域中,遙感技術能夠迅速并且準確地采集有關于農業領域的資料和生產信息,然后結合地理信息體系和全球定位體系能夠達到信息采集以及處理的定時、定量和定位的科研技術,其客觀性強,不易被人干擾。RS技術在農業中發揮著自身的優勢,發展方向不只是具備較多傳感器、分辨率、譜段和時相,還將使用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確度向人們提供廣泛性、反復性、連續性的農業信息。其中,GIS系統是3S技術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使用遙感以及非遙感農業信息設立了農業數據庫,并模擬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設立了農作物生長信息模型,進一步解決了在農業中遇到的各種障礙。GPS的作用是精確定位出農作物的位置。例如,在測定土地肥力以及確定施肥時間時,首先運用RS技術獲取土地數據并處理,再利用GPS和GIS技術建立產量與施肥的變量模型,之后對農田進行施肥和預測。在此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最終使投入和產出達到最理想的比例。
2 農業數據庫體系
數據庫體系是計算機系統的組成部分,其儲備、管理和使用數據集合都是有組織性和動態性的,這一系列步驟都是緊密相關聯的[1]。使用數據庫體系可以標記、分類、整理許多信息,達到定量化、規范化的標準,并且以記錄為單位儲備在數據庫里面,在數據庫體系一致的管理下,人們可以檢查、搜索數據庫,做到能夠迅速、精確地檢測到信息,所以為方便對農業進行管理,必須建設各種農業數據庫體系。使用農業數據庫將收集的大量農業數據通過科學完善之后,會成為今后指揮農業生產的法寶,在推動我國農業建設發展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3 虛擬技術
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虛擬技術正在慢慢地融入到農業生產過程中。虛擬技術是指人造環境在電子計算機基礎上,其能夠對原有的物理特性和動態行為作出準確的反應。在此情況下,研究人員就可以利用工具隨時地與客觀對象交流溝通。三維實時圖形顯示技術、三維定位跟蹤技術以及觸覺、嗅覺等傳感技術是虛擬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虛擬現實技術演變成為了如今的虛擬農業技術,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規劃出虛擬的物體,即農作物、動物等,在使用遺傳學理論培育出近似虛擬農作物、動物等。虛擬技術對農作物的改善、質量及產量的提高都有著重要影響[2]。
4 多媒體技術
電子計算機網絡體系的目的是分享資源,將分散在各地的計算機體系、終端數據設備與中心服務器、控制體系等通過使用通信手段連接在一起,并對網上數據進行開發、收集、傳輸、處理、重復使用的綜合系統。在最新的技術和科研成果被開發的同時就可以將其發布在網絡上,傳播到世界任何地區,從而實現數據跨越不同地區的實時傳送。除此之外,還能夠及時向全世界傳播先進的科學知識,將技術快速的變成主要生產動力。
5 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優化生產
研究人員在露天的環境下播種農作物,進而造就了其具備較長的生長周期、受環境因素影響等特性[3]。所以想要提高農作物產率可以從兩個方面出發,第一個方面是通過使用電子計算機控制技術對農業生產進行模擬,制作數據模型,從而實現工業化農業。這項技術是將計算機技術和數學模型作為基礎的,將模擬和原理共同利用在農業生產中,以達到充分使用資源,降低成本,改變環境,將質量和產量提高的目的。當前,這項技術在我國部分地區投入使用,并且取得了成果。
6 結語
總之,我國農業的獨特性、復雜性決定了農業信息化將是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由于我國農業信息技術還不成熟,差強人意的基礎條件、較低的水平、參差不齊的發展速度,我國農業部門人員建設農業信息的水平需要不斷提高,任重而道遠。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首要條件就是擬定合理的規劃,適合我國基本情況和發展策略的總體規劃,通過農業信息化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利用3S技術、虛擬技術、多媒體技術等農業信息技術,改善我國農業發展情況,加快農業電子信息技術的產生與發展,從而推動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寶祝.我國農業信息技術與農業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07,09(08):4-8.
[2]單玉麗.臺灣農業的信息化管理及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2010,01(12):18-22.
[3].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J].中國無線電電子學文摘,2011,01(5):161-238.
收稿日期:2016-09-08
作者簡介:王雅丹(1993—),女,海南儋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