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仕紅
(臨沂市中心醫院,山東 臨沂 276400)
無縫護理模式在小兒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柴仕紅
(臨沂市中心醫院,山東 臨沂 276400)
目的 通過比較無縫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模式在小兒外科手術應用中的護理滿意率,評價無縫護理模式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擇期行外科手術的120例兒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無縫護理干預的觀察組與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將兩組護理滿意率與局麻、全麻患者所占比重作以比較。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6.7%顯著優于對照組79.9%,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小兒外科手術患者中實施無縫護理干預能顯著降低全身麻醉使用率,降低手術麻醉風險,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廣泛推廣。
無縫護理;小兒外科手術;護理滿意度
美國福羅里達州醫療中心首先提出的無縫護理近年在小兒外科手術臨床應用中取得顯著成效,有效提高小兒患者手術順應性的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為手術治療創造有利環境,確保其順利開展。筆者現將我院小兒外科手術中開展的常規護理與無縫護理對照研究作如下報道,旨在探討無縫護理在小兒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與對照組病例取自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擇期行外科手術治療小兒患者,應本次研究需要按護理方法不同將納入病例均分為各有病患60例的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6~12歲,平均年齡(7.6±1.8)歲。對照組男27例,女33例;年齡5~11歲,平均年齡(7.4±1.5)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提供臨床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無縫護理,巡回護士采用“一對一”模式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術前1d進入患者病房,以非醫務人員的身份與患者溝通交流,建立朋友關系,向患者說明來意,使其知曉將由本人負責此次手術護理,向患兒簡單介紹手術概況,包括手術麻醉醫師、主刀醫師、手術室環境,激發患者對手術治療的好奇心,使其產生期待進入手術室的欲望[1]。主動將手術環境、手術一般情況、治療效果、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麻醉、護理等相關事宜告知患者家屬,使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手術當天巡回護士在入室等候間隙仔細核查患者術前用藥、禁食、禁飲、不能攜帶入室的相關物品。與此同時對安慰患者家屬,耐心靜候。護士人員全程陪伴患者左右,結合手術開展情況予以適當撫觸護理,若患者意識清醒,護士人員以鼓勵或安慰的口吻告知患者手術進展情況,安撫患者情緒,指導患者放松身心,不要緊張,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如有不適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緩解。第一時間將手術順利完成的消息告知患者,使其安心,對于患者術中的積極配合與良好順應性予以表揚與鼓勵,處理好相應傷口后與麻醉醫師一同將患者送回病房,將術中患者用藥、麻醉、手術情況向臨床護士作以詳細交接。手術后2天對患者進行術后回訪,了解患者術后有無疼痛,疼痛程度如何,能否耐受,同時叮囑患者術后注意事項,追蹤調查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手術護理的滿意度以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對本次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與不同麻醉方式患者比重作以比較。護理滿意度共分四個等級:(1)85~100分值對應的滿意度評價等級為非常滿意;(2)75~84分對應的滿意度評價等級為滿意:(3)65~74分對應的滿意度評價等級為基本滿意:(4)0~64分對應的滿意度評價等級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本次手術室護理工作評價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的患者例數分別為22例(36.7%)、14例(23.3%)、22例(36.7%)2例(3.3%),總滿意率為96.7%;對照組對本次手術室護理工作評價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的患者例數分別為14例(23.3%)、23例(38.3%)、11例(18.3%)12例(20.0%),總滿意率為79.9%,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手術麻醉方式局部麻醉的有37例(61.7%)多于對照組27例(45.0%);全身麻醉的患者有23例(38.3%)少于對照組33例(55.0%),兩組局麻與全麻患者比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基于家庭及相關衛生保健人員協調配合巡回護士主導下在術前、術中、術后向患者提供持續性、整體性、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生理及心理護理即為無縫護理[2]。小兒患者心理尚且處于未成熟階段,生理及藥理反應相對成人較大,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對陌生的手術環境更易產生緊張、恐懼、害怕等心理,患者術中治療配合度差,手術順應性不佳,這些不利于手術順利開展因素的存在使得無縫護理在小兒外科手術中實施顯得十分必要。
相比傳統護理模式,無縫護理模式更加了適應了手術治療需求,突破傳統護理模式下被動護理,護士人員積極轉變服務意識,主動向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以非護理人員的身份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為后期診療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消除醫患雙方間的隔閡與陌生感,提高患者治療、護理依從性,無縫護理模式下以患者為中心,充分體現出現代護理的人文主義情懷,對生命及人的尊重與重視。全程陪同及術中無微不至的關懷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心中的恐懼感,保持身心放松,利于手術實施,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本文接受無縫護理的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全身麻患者比重低于對照組,說明無縫護理不僅能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而且還能降低手術麻醉風險,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肯定,未來發展前景廣闊,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高。
[1] 馬新影,郭 蓓,王 琳.無縫護理模式在84例小兒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2016,10(6):240-241.
[2] 張微竹,王阿蕾,付 莉,等.無縫護理模式在小兒外科手術護理中應用的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9):3885-3886.
本文編輯:劉帥帥
Applic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mode in pediatric surgical nursing
CHAI Shi-hong
(Linyi central hospital,Shandong Linyi 276400,China)
Objective By comparing the seamless nursing model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pediatric surgery nursing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mod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120 cas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undergoing surge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seamless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care,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local anesthesia, to compare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96.7%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9.9%,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use of general anesthesia, reduce the risk of anesthesia,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worth popularizing widely.
Seamless care;Pediatric surgery;Nursing satisfaction
R473.74
A
ISSN.2096-2479.2017.05.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