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改秀
(西山煤電(集團)古交礦區總醫院燒傷科,山西 太原 030200)
面部燒傷患者心理護理探討
梁改秀
(西山煤電(集團)古交礦區總醫院燒傷科,山西 太原 030200)
目的 總結面部燒傷患者心理護理對策并評價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面部燒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法納入病例分為對照組與實觀察組。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88.9%,遠高于對照組61.1%(P<0.05)。結論 多數面部燒傷患者普遍存在不同心理障礙,全面評估入院患者心理情況,結合評價結果制定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對策,在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同時提高護理滿意度。
面部燒傷;心理護理
由于面部燒傷后可能導致不同程度毀容與畸形,因此相比普通外傷患者面部燒傷患者心理變化更具復雜性,對于燒傷給面部美觀所帶來的影響難以接受,患者在心理情感方面表現出焦慮、抑郁,心理障礙嚴重者可能有輕生傾向,對未來生活充滿悲觀、絕望,或對身邊人群及社會產生敵視、怨恨。基于此,我院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接診的部分面部燒傷患者臨床護理中,取得理想護理效果,現將本次護理體會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面部燒傷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應本次研究需要將納入病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8例。觀察組男10例,女8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44.5±3.6)歲;7例熱液燙傷,5例火焰及電火花灼傷,6例硫酸燒傷;16例燒傷面積達面部的10%~45%,2例燒傷面積達面部面積的46%~90%。對照組男7例,女11例;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43.7±3.4)歲;12例熱液燙傷,4例火焰及電火花灼傷,2例硫酸燒傷;14例燒傷面積達面部的10%~45%,4例燒傷面積達面部面積的46%~90%。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急診入院的面部燒傷患者情緒波動較大,入院后臨床護士除密切配合醫生及時處理燒傷外,還應為積極安撫患者情緒,在接待患者時態度一定要和藹、熱情,使患者感到備受重視與關愛。
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整潔、安靜的療養環境,進出入患者病房放去腳步放輕,在病房門懸掛噪音警示牌。
燒傷部位處理完后,全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況,觀察患者心理反應,了解患者需求,分析影響患者心理變化的相關因素,結合綜合評價結果制定個體化心理護理措施。燒傷部位處理完成后患者急于想要知道預后情況,擔心是否毀容,是否殘疾,此時護士人員重視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多使用鼓勵性、安慰性語言安撫患者情緒,表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行為,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結合患者病情階段提供實時性心理護理,畏懼手術及擔心術后預后情況時病情平穩期患者的主要問題,基于此種現況,護士人員通過應用科學的理論知識引導患者,抵消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治療信心,正確預估自身病情急的預后。
在每項護理流程中融入對患者的關心、愛護、尊重、理解,認真、誠懇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在同患者交流時注意說話語氣,掌握正確的交流技巧,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每一個訴求護士人員無不感同身受。為充分體現出對患者的尊重,在診療時稱呼患者全名,并示以患者微笑,近距離接觸時難免會與患者發生眼神對峙,為避免患者緊張、尷尬,切忌將眼神對峙延長過久,或報以禮貌性微笑,化解尷尬窘境。向患者宣傳面部燒傷相關知識,包括創傷處理、抗感染治療、注意事項、創傷愈合過程,使患者認識到創傷愈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維持良好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能促進創傷盡早愈合。
1.3 觀察指標
采取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調查問卷表評價本次護理效果,以0~100分視為有效評分范圍,結合得分情況將護理滿意度劃分為四個等級:①評分在85~100分視為非常滿意;②75~84分表示滿意;③65~74分表示基本滿意;④0~64分表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38.9%非常滿意本次護理,33.3%滿意本次護理,16.7 %基本滿意本次護理,11.1%不滿意本次護理,護理總滿意率為88.9%;對照組22.2%非常滿意本次護理,27.8%滿意本次護理,11.1%基本滿意本次護理,38.9%不滿意本次護理,總滿意率為61.1%,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在遭受特殊部位面部突發燒傷后患者日常生活形態發生變化,傷后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容程度焦慮抑郁孤獨悲觀絕望恐懼等不良心理。此種情況下,護士人員結合患者一系列心理演變過程,多方式、多途徑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重視診療環境對患者疾病恢復的影響,努力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安靜、整潔的優質環境,使患放下心理負擔,安心接受治療。
全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及時找出影響患者心理變化的主要因素,抓主要問題,解決主要矛盾,在護士人員的鼓勵下,患者主動傾訴,一方面加強護患溝通,構建和諧穩定的護患關系為后期臨床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患者主訴,為針對性心理護理尋找證據,為護理干預措施實施提供科學指導,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提高護理依從性。對于患者所存在的術后是否可能毀容、殘疾等顧慮,護士人員予以充分包容與理解,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對此種心理無不感同身受,充分體現出醫者父母心,在每個護理環節中融入充分的關懷、同情、理解、尊重、體貼。針對所處不同病情階段的患者提供實時性心理護理,運用科學的理論知識引導患者,邀請既往手術成功病例現身說教,增強患者與疾病斗爭的信念,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生活。
本文接受全程、個性化、時效性心理護理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反映出面部燒傷患者對心理護理服務需求的迫切渴望,臨床實踐證明科學有效的心理護理能緩解改善面部燒傷患者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滿意滿意度,臨床實用性與推廣價值頗高,未來應用前景良好。
[1] 張 毳.頭面部燒傷患者的護理干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1(11): 332-333.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2
B
ISSN.2096-2479.2017.05.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