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瑾
(上海市徐匯區(qū)中心醫(yī)院,上海 200031)
產后乳汁淤積的原因和護理對策
肖 瑾
(上海市徐匯區(qū)中心醫(yī)院,上海 200031)
產后乳汁淤積致使乳腺炎的發(fā)生是產褥期時常發(fā)生的問題。乳房腫脹時,產婦常因疼痛不愿繼續(xù)哺乳,使病情加重形成局部膿腫引起乳腺炎,嚴重影響產婦心理健康和嬰兒的生長,近年來許多臨床護理學者對產后乳汁淤積的護理有了新的方法和干預措施,本文結合相關研究資料作一綜述,試尋求一種能有效減輕產后乳房脹痛避免乳腺炎發(fā)生的護理方法。
產后乳汁淤積;護理;對策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天然的天然食品。調查發(fā)現:純母乳喂養(yǎng)率為24.8%,與我國提出的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yǎng)達85%的目標相差甚遠;存在最多的喂養(yǎng)問題為乳房腫脹,占56.5%;并有85.6%的產婦需要幫助緩解乳房不適。臨床中,乳汁淤積是產科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因此乳汁淤積,是我們實施母乳喂養(yǎng)最大的障礙,所以做好產后的預防護理和治療,對產婦和嬰兒都很重要。目前,臨床上廣大的護理學者對產后乳汁淤積的護理進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本文結合相關文獻作如下綜述。
1.1 生理因素
產婦于產后第1~2天體內的催乳素與催產素均未達到高峰,乳汁產生相對較少,分泌的少量乳汁存留在腺管內,刺激乳腺周圍組織,從而引起乳房內靜脈充盈、淋巴滯留,乳汁排出不暢而導致乳房腫脹。其次,青少年期不合理的束胸或穿戴過緊的胸衣,使乳房發(fā)育不良以及各種類型的乳頭異常,如扁平、過大、皸裂、凹陷,均可使新生兒不能含接乳頭,乳汁不能及時被吸出,也可發(fā)乳房腫脹。
1.2 自身因素
有些產婦尤其是產后2~4天,乳汁分泌少,自認為不能滿足嬰兒的需求,對母乳喂養(yǎng)缺乏信心;大部分孕婦為80后獨生女,不具備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剛開始喂奶時,產婦不了解正確喂養(yǎng)方法,一旦出現乳頭疼痛感、皸裂便放棄哺乳;另有部分產婦擔心身材受影響而拒絕哺乳。
1.3 嬰兒因素
主要還是由于人工喂養(yǎng)過早,拒絕母乳,尤其是遇到乳頭凹陷或平坦時;其次新生兒吐羊水不愿吃奶,其對睡眠依賴性大,相對來說對于乳頭吸吮的次數減少;各種病理性因素造成母嬰分離,產婦由于產后乳房沒有得到新生兒及時有效地吸吮,乳房腫脹發(fā)生率較高,且泌乳時間后延,回乳時間提前,會造成乳腺管不通暢,乳汁淤積。
圍產期給孕婦建立乳房保健門診,指導并實施乳房保健,糾正乳頭凹陷,扁平乳頭等異常;指導孕婦6個月開始擦洗乳頭,7個月開始進行乳房按摩;同時介紹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吸吮初乳的重要性,告訴產婦哺乳中發(fā)生乳房脹痛的因素及危害性;教授母乳喂養(yǎng)姿勢,讓產婦了解,充分地進行早吸吮,可使嬰兒吮到初乳的同時還可規(guī)避奶脹事件的發(fā)生。給予乳房早期護理干預后,可對催乳素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進而形成射乳反射,進而提前乳汁分泌的時間,同時也使乳腺導管保持暢通,脹痛減輕,利于增強乳房皮膚的韌性與抵抗力,避免出現乳頭皸裂事件出現,從而保證母親哺乳的順利進行。
研究表明,新生兒出生后20~50分鐘處于興奮期[8],當新生兒出生30 min內給予其母乳吮吸且3天內勤吮吸后,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乳汁淤積現象的出現。經醫(yī)護人員指導后,產婦可及時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按需哺乳,且醫(yī)護人員應叮囑產婦在哺乳過程中應先吮吸單側乳房直到全部奶量,而后更換對側。
對于剖宮產術后的產婦,產后由于乳房增大,位置下垂導致乳腺管排乳不暢,易形成包塊,哺乳后應帶支持乳罩,提高乳房改善循環(huán)。指導家屬多關心體貼產婦使其保持心情舒暢以免肝氣郁結加重病情。母嬰分離時也應擠出奶汁放冰箱待用,一側二十分鐘左右,每日8~10次,以防乳房過度充盈。
4.1 按摩療法
按摩有利于幫助產婦盡快疏通經絡,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將淤積的乳汁排泄出來,盡早使乳腺導管通暢。方法有:卷心菜環(huán)形按摩法、小蔥搗汁向心性按摩和穴位按摩法。
4.2 濕熱敷法
濕熱敷法可以有效的緩解腫脹疼痛,具體方法有:冷敷法、硫酸鎂濕敷法、紫花地丁和蒲公英煎水濕敷以及中藥外敷法,中藥外敷法科分為金黃膏外敷、芒硝外敷、發(fā)酵面粉外敷、新癀片調和米醋外敷、小麥麩子外敷和仙人掌泥與土大黃粉外敷等都可以有效治療
4.3 中藥治療
蒲公英煎湯:有研究,予蒲公英30 g,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分服。3天一療程,臨床運用證明療效好,無毒副作用,不增加患者經濟負擔。蒲公英有通乳、散結、消炎等作用。
鹿角粉內服:對產后乳腺管不通者,除常規(guī)護理外,可適當配合中藥鹿角粉兌熱黃酒吞服。鹿角粉的藥理作用,據《本草經疏》記載:鹿角,生用則味咸氣溫,惟散熱,行血消腫,避惡氣而已咸能人血軟堅,溫能通行散邪。
絲瓜絡內服:揭興鈺等研究表明絲瓜絡“通經脈,利氣血,乳汁下”等藥理功效,對各種原因引起的乳汁不通有治療作用,故治療乳腺管堵塞、硬結有很好的療效。方法取干絲瓜絡6~9 g,抖去灰塵,剝去外皮,除去絲瓜絡內的瓜籽,放在清潔干凈的瓷碗內,將絲瓜絡燒成粉末,用開水沖調,過濾除去雜質,將濾液1次頓服,l天可服1~2次,間隔時間為4~6 h。
中藥熏蒸:蒲公英、紅花、銀花、紫花地丁、赤芍、柴胡。方法:將上述中藥每付濃煎成400毫升藥液放入熏蒸儀的容器中再加入同等量的清水。啟動電源加熱藥液產生蒸汽,調節(jié)霧量后將噴氣頭對準乳房距離15~20 cm,設定好熏蒸時間,每天熏蒸2次,每次熏蒸30 min,連續(xù)熏蒸3天。
近些年產婦身心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當產婦乳房不通暢時會增加患化膿性乳腺炎的風險,帶給產婦以巨大的身心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對哺乳造成影響。根據不同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及個性化護理服務,有利于緩解乳房脹痛,產婦對哺乳的依從性也會增加,進而大大提高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率,使產婦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能夠以愉快、舒適地心情渡過母乳喂養(yǎng)階段。
[1] 紀若思,朱麗萍,華嘉增.母乳喂養(yǎng)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149.
[2] 馬信華.乳頭異常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護理研究進展[J].吉林醫(yī)學,2010,31(18):2928.
[3] 王彥芳,劉軍節(jié).初產婦乳房疼痛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9,37(12):30-31.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1
A
ISSN.2096-2479.2017.05.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