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澤雨,黃衛東,楊 靜,鐘 心,馬佳慧
(1.長春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2.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影響COPD患者預后相關因素分析及研究
秦澤雨1,黃衛東1,楊 靜2,鐘 心2,馬佳慧2
(1.長春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2.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COPD;預后;相關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COPD)是一種可以提前預防并采取干預措施的疾病,近些年呈大范圍發展的一種氣流受限的不完全可逆的肺部疾病。當前,伴隨著全球的環境進一步污染、工業化水平加劇、大范圍的吸煙等原因,COPD已逐漸成為嚴重危害人類生活水平及健康的重要疾病。我國有相關數據顯示,在COPD的發病率中,大部分人群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患病率高達8.2%[1]。COPD的致死、致病及影響已逐年呈上升趨勢。在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表明,COPD疾病導致的致死率排全球第3位,預計到2020年可能位居世界第5位[2]。通過對COPD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進行相關分析,以提高COPD病人的生活質量。
1.1 CoPD患者對疾病的不確定感
Haipem等調查表明,在美國,每年因為COPD疾病而花費的醫療費用差不多達到了5646美元,其中有51%的為住院費用,有35~45%的為急性加重的費用。在意大利,每年因為COPD疾病而花費的醫療平均費用為2045歐元[3-4]。在一個家庭中,如果出現了COPD患者,其治療費用要占去家庭總收入的40%左右。花費的治療費用相對較高的家庭,其疾病的治療程度相對較好。因為COPD的患者其病情的反復、療效的不明確、病情發展及過程導致患者及患者家屬常常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對疾病及預后的不確定感。長期的疾病不確定感可以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趣[5-6]。而且容易導致患者中斷治療,影響其生命質量[7-8]。
1.2 焦慮、抑郁情緒對CoPD患者的影響
根據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觀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進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COPD的病情發展中,病情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困擾,讓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煩躁等各種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控制,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9]。大量資料表明,焦慮、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與COPD存在的相當大的相關性。在目前社會中,焦慮抑郁合并有COPD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健康的人群。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重,患者的全是癥狀越明顯,會出現呼吸困難、疲勞等情況,會明顯增加患者的再次住院率[10],也會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11],同時加重患者的疾病負擔和經濟負擔[12],長期忍受全身癥狀的折磨,大部分病人會產生焦慮、抑郁情緒,進而使其對疾病的發展及周圍的環境、人員、預后產生消極的情緒。綜上所述,COPD病人的焦慮、抑郁越嚴重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影響越大,所以適當的干預措施,可以改變患者的消極情緒,改變其對周圍環境及治愈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的主觀幸福感,進而提高疾病的預后。
1.3 認知、自我效能對CoPD患者的影響
韓燕霞[13]研究表明,COPD病人的疾病認知水平較低,在疾病的防治及康復訓練方面的知識尤為欠缺,總體不及格率達78.3%。醫務人員應對其進行知識的教育,開展相關的健康教育,為患者宣傳相關疾病知識,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高歡玲[14]研究顯示,COPD患者的自我效能總體處于中低水平,總體得分指標在50%左右,而其中得分指標最低的為呼吸困難。
2.1 常規治療對CoPD患者預后的影響
(1)戒煙: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的病情與吸煙有很大的關系,而戒煙可以很好的預防COPD的病情。戒煙對患者來說,只是需要較強的毅力,并不需要太大的投入,是一項符合成本效益的有效方法。戒煙還能預防全身其它疾病的發生率,從而降低吸煙相關疾病的病死率[15]。我國目前的吸煙現狀非常令人憂慮,全國吸煙的人口非常多,而控煙又不太好實現,所以說必須加強對吸煙有害只是的宣傳[16-17],所以鼓勵病人和家庭成員戒煙,這是最有效的干預[18]。
(2)藥物:教育患者和他們的家人,對藥物的適應癥、操作、副作用、禁忌癥和保存的相關注意事項。一些藥物的具體使用方法,遵循最佳效果。例如,許多慢性阻塞性肺病藥物由吸入器(MDI)或干粉吸入器(DPI),藥物直接進入肺,間隔器或管必須連接到相關的藥物進行治療。
(3)營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能常常伴有低蛋白血癥,可導致營養不良,告知你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加強自身營養狀態的評估[19],必要時可積極聯系營養師,制定相關的營養食譜。除非禁忌,在兼顧患者的口味和身體營養需求的同時,盡量給予患者富含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和易消化的食物[20]。
(4)氧療與呼吸道的護理:每天為患者應用鼻導管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每日吸氧至少15 h。氧流量維持在l~2 L/min[21]。氧療期間,觀察患者的胸悶、氣短等癥狀有無明顯改善并定時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鼻導管的通暢以使患者順利完成氧療。因大部分COPD患者痰液黏稠,排痰能力明顯下降,護士應告知其正確的排痰方法并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告知其連續咳嗽數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出[22],對于那些長期臥床無力咳嗽的患者,告知患者家屬如何協助其叩背排痰。
(5)呼吸的練習和訓練:教育病人如何緩慢的呼吸,這將幫助他放松,減少呼吸速率和防止肺泡的損傷,告知他如何改善胸壁運動。例如半坐臥位與床頭的45度升高,播放舒緩的音樂,按摩也是有益的,鼓勵患者行走、調節呼吸、鍛煉肌肉,建議其進行自我保健和其他適當強度的活動和盡量減少呼吸困難[23],還可以通過增加呼吸負荷的方法來達到特異性呼吸肌鍛煉[24],例如吹氣等。
3.1 協同護理
黃偉蓮[25]通過對60例COPD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實施社區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協同護理。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肺功能優于對照組,生活質量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駱永梅等[26]對45例對照組COPD患者常規護理進行住院和出院后的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協同護理模式進行4個月的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干預后2、4個月的自我護理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自我護理行為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在干預方法和干預時間上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有研究表明[27],協同護理,對于提高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減少急性發作及呼吸衰竭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3.2 連續護理
有研究顯示[28],如果加強對患者的連續護理,有助于穩定COPD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提高病人的活動耐力,降低病人1年內疾病反復加重的次數。江月娥[29]對100例COPD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給予連續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后多因素分級系統(BODE)指數降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狀態,延緩FEV1%下降速率。席明霞[30]研究表明,連續性協同護理模式有利于增強COPD患者肺康復依從性,改善肺功能和自我護理行為,最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3 過渡期護理
有研究表明[31],運用過渡期護理模式為COPD患者照顧者提供過渡期護理,有利于降低照顧者的疾病不確定感,提高其應對能力。實踐表明,運用過渡期護理模式可以提高COPD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降低再入院率,節省醫療花費,提高家屬的疾病應對能力等[32-33]。
3.4 路徑式護理
賀勝男[34]按照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自護能力,規范護理行為,提高病人滿意度。有研究表明[35],路徑式護理能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時間、醫療費用,提高其對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高危患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朱紅霞等[36]研究也表明,對COPD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可以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和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費用,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1] Halpin D.Mortality in COPD:inevitable or preventable?Insights from the cardiovascular arena[J].COPD,2008,5(3):187-200.
[2]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enerating Evidence, Guiding Policy. Seattle,Accessed July 11,2013,2,45.
[3] Nishimura K,lzumi T,Tsukino M,et a1.Dyspnea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5-year survival than airway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J]. Chest,2002,121(5):1434-1440.
[4] Fan V S,Curtis J R Tu S P,et a1.Using quality of life to predict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c lung diseases[J].Chest,2002,22(2):429-436.
[5] 龍秋菊.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65-66.
[6] 宋喜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與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1):16-18.
[7] 孫春燕,鄭莉彥,李炳芬,等.卵巢上皮癌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11,24(6):96-98.
[8] 李國媛,王春梅.不同年齡乳腺癌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社會支持和生活質量的對比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15):1435-1436.
[9] Hanania N A, Mullerova H, Locantore N W, et al. Determinants of depression in the ECLIPS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hort[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183(5):604-611.
[10] Jennings J H, Digiovine B, Obeid D,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J]. Lung,2009,187(2):128-135.
[11] Doyle T, Palmer S, Johnson J, et al. Associa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ith pulmonary-specific symptom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 J Psychiatry Med,2013,45(2):189-202.
[12] DiBonaventura M d, Paulose-Ram R, Su J, et al. The burde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ong employed adults[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2012,7:211-219.
[13] 韓燕霞,鈕美娥,汪小華,等.自我管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知信行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4.
[14] 高歡玲,張金梅,劉愛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認知、自我效能和健康行為的相關性.護理研究,2013,27(12):4116-4118.
[15] jiang CQ,Xu L,Lam TH,et al.Smoking cessation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The Guangzhou Biobank Cohort Study-CVD[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10,64(11):1004-1009.
[16] 衛生部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領導小組辦公室.2008年中國控制吸煙報告[J].中國健康教育,2009,25(1):61-64.
[17] 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07[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27-33.
[18]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2006,8,200.
[19] Gronkiewicz, C& Borkgren-Okonek,M.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Nursing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Crit Care Nurs,2004,27(4):336.
[20] 黎 明.內科護理學.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51.
[21] Clary GL,Palmer SM,Doraiswamy,PM.Mood disorder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nsl,dll. CurrPsychiatry R in.2002.4(3):213-221.
[22] 朱元玨,陳文彬.呼吸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877.
[23] Smeltzer,S,Bare,B,et al.(2008).Textbook of medical-surgical nursing (11th ed.).Philadelphia:Lippicott Williams & Wilkins.
[24] LU XF.Psychological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ofcommuni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ttend to Practice and Research,2009,6(18):111-112.
[25] 黃偉蓮,周婉洪.協同護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現代臨床護理,2014,13(5):39-40.
[26] 駱永梅,席明霞.協同護理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2):32-33.
[27] 陳 霞.協同護理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效果及自護能力影響.現代護理,2015,13(6):99-100.
[28] 王 嵐.連續護理模式對COPD病人生活質量干預效果的研究.天津醫科大學,2010,42,543.
[29] 江月娥,張向群,陳少娟,等.連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BODE指數的影響.護理研究,2014,28(3):923-924.
[30] 席明霞,唐 朝.連續性協同護理模式在COPD穩定期患者肺康復訓練中的應用.護理管理雜志,2015,15(3):189-190.
[31] 曾麗智,陳 沁,劉 輝,等.過渡期護理干預對COPD患者照顧者疾病不確定感和應對方式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2-13.
[32] Neff DF,Madigan E,Narsavage G.APN—directed transitional homecare model:Achieving positive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COPD[J]. Home Health Nurse,2003,21(8):543-550.
[33] 耿利瓊.過渡期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6C):1716-1718.
[34] 賀勝男,鈕美娥.健康教育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15,29(2):552.
[35] 譚耀坤,鄧惠英.路徑式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9):1754-1755.
[36] 朱紅霞,馮 妍.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113-114.
本文編輯:王 琦
R563.9
A
ISSN.2096-2479.2017.05.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