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水萍
(南通市中醫院門急診,江蘇 南通 226001)
克林霉素外滲引起局部損傷的護理研究
管水萍
(南通市中醫院門急診,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探究克林霉素外滲引起局部損傷的有效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發生克林霉素外滲引起局部損傷的患者65例為研究對象,結合實際情況,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處理,并分析其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患者護理有效率為95.38%。結論 靜脈外滲是常見的護理并發癥,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應該加強巡視,盡早干預,預防藥液外滲,若發生此類現象,應積極處理,并加重觀察力度。
克林霉素;外滲;局部損傷;護理研究
靜脈輸液外滲是臨床常見并發癥,若未能第一時間處理,就會引發局部受損現象發生[1],林霉素是一種常用抗菌藥物,如發生外滲,會引起患者肢體腫脹,并在輸液位置2~3 cm處出現發白,或者規格大小不一的水皰,嚴重者還會出現發紺、發黑甚至壞死現象,甚至會對患者的肌腱功能造成嚴重損傷[2]。有文獻指出[3],對該類型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筆者選擇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發生克林霉素外滲者65例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針對性護理后,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發生克林霉素外滲引起局部損傷的患者65例為研究對象,均為手背局部皮膚受損。其中男38例,女37例,年齡4~93歲,平均年齡(44.6±1.4)歲。
1.2.1 早期處理
如患者輸液位置疼痛嚴重,即便外滲現象不顯著,護士也應當立即停止輸液,更換新的部位重新穿刺。讓患者抬高注射部位48 h,在此期間內休息,避免外滲位置受壓。護士記錄好外滲液量、藥物濃度、患者臨床癥狀、累及范圍等資料[4]。
1.2.2 掌指關節功能訓練
護士幫助患者進行掌指關節功能訓練,依照先后次序,輕輕下壓中指、無名指及小指,由于患者手背腫痛,因此力道應當輕微,以患者能耐受的力量為限,循序漸進進行該項工作。叮囑患者每天進行握拳運動,次數以耐受為限,其目的在于增加患者手指活動范圍,直至恢復到正常標準[5]。
1.2.3 微波治療儀照射
對藥液外滲引起局部受損者使用微波治療儀照射法,能夠加速血液循環及止痛效果。照射距離應當為距離手背5 cm,并在接受治療中,護士應調整好距離和照射溫度,以免灼傷患者皮膚。經微波治療后,患者手背逐漸轉為紅色,疼痛感減輕[6]。
1.2.4 中藥外洗
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及清熱解毒的中藥洗液,對患者進行外洗治療。方劑組成為:紅花、 桃仁、銀花、川芎、防風、赤芍各10 g,黃精20 g,川楝5 g。1 d/副,加水2.5 L,煎煮15 min,后打開藥罐,將患者左手背部放蒸汽處。在此過程中避免患者燙傷,等到藥液變溫熱后,由護士將藥水輕輕潑在患處,0.5 h/次,2次/d。微波治療和中藥外洗可在同期間交替進行[7]。
1.2.5 藥物外敷
對克林霉素外滲引起局部損傷患者可使用芙黃膏外敷法進行治療,具體為:取用芙黃膏(南通市中醫院自制,蘇藥制字Z0400445),將木芙蓉葉100 g、生大黃100 g、赤小豆100 g混合,粉碎過100目篩,分次加入熔化并冷卻至約60℃的凡士林中,分裝即得,40 g/盒。將其涂抹在紗布上,厚度約0.4 cm,面積略大于腫脹范圍,敷于患處,破損處不敷,使用膠布固定妥善,隔日更換。
1.2.6 心理護理
皮膚受損者心理存在不良情緒,擔心治療與護理預后結果。對此,護士應耐心為患者解釋治療目的,鼓勵其說出內心所想,緩解其緊張心情,教會患者正確的放松方式,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使患者早日康復。
統計分析患者護理效果。
治療后,對患者的效果進行評價,將其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及無效。
痊愈:患者受損皮膚顏色紅潤,質地柔軟,不存在痛感,腫脹消失,手指活動性良好,可以握拳;顯效:患者皮膚顏色顯著變紅,質地柔軟,腫脹以及疼痛感明顯好轉,手指活動性提升,可握拳;有效:患者皮膚顏色有所改變,皮膚質地變軟,腫脹及疼痛感有所好轉,手指活動性欠佳,握拳稍顯困難;無效:未達到上述治療標準。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
經針對性護理后,痊愈40例,顯效17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5.38%。
輸液外滲是臨床上難以避免的事件,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和患者血管通透程度、藥物刺激性等存在一定關聯性。但更多的是和護士穿刺技術及巡視情況存在關聯性。如發生藥物外滲現象,輕者患處發生腫脹、疼痛現象,嚴重者會引起組織壞死。克林霉素為林可霉素衍生物質,該藥物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一旦發生輸液外滲,極易造成皮膚受損現象發生。有文獻指出,克林霉素輸液外滲所造成的后果極為嚴重,這種情況和其本身具備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存在相關性[8]。
(1)護士因素
護理人員自身技術不過關,穿刺工作不能做到一步到位,反復穿刺容易傷及血管壁,因此在輸液過程中發生藥液外滲;另外在輸液過程中沒有加強巡視,未及時發現輸液外滲,也會造成皮膚受損現象。
(2)患者因素
第一,患者由于輸液時沒有做好相對制動,導致針頭滑落,刺傷血管,進而造成液體外滲;而損傷和外滲液體量呈正比,滲液量越多,患者受損越嚴重[9]。
第二,部分患者因為體型肥胖,輸液后組織腫脹不易察覺,發生外滲的克林霉素容易堆積在脂肪位置,影響咋吸收以及分布,大量外滲液聚集在該處,形成損傷。
第三,克林霉素只能進行深部肌肉注射,且注射局部可能會出現疼痛、硬結、無菌性膿腫,且外滲液體聚集在皮下組織和肌肉中間。克林霉素起效時間短,有藥代動力學資料證實,單次使用0.6 g的克林霉素可令血藥濃度達到峰值;發生外滲的克林霉素活性較高,很容易被肌肉和皮下組織吸收,進而對皮膚組織造成破壞。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生,護士應當做好如下護理工作:①在窗口收藥時,主動告知患者和家屬克林霉素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克林霉素外滲有可能引起的皮膚不良反應,輕者致局部腫脹疼痛,重者可致肌肉攣縮,影響關節功能,嚴重者可致局部組織破潰、壞死。②告知患者輸注克林霉素的過程中肢體勿隨意活動,避免針頭移位,患者自身要多觀察針刺局部有無液體外滲,如有滲出,及時按鈴與護士取得聯系,盡早予以局部處理。③將患者安排在固定區域,告知其勿隨意更換輸液區域。④將克林霉素納入高危藥品管理,在克林霉素輸液瓶上掛上醒目的紅色標識,告知患者勿隨意摘除,取得患者的合作。⑤發生外滲后第一時間給予針對性護理。⑥護士專人管理、專人巡視,發現滲出及早處理并填寫專用靜脈外滲處理單,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部位、外滲發現時間、外滲范圍、處理措施、回訪電話、患者簽名、登記者簽名以及回訪情況記錄等情況。⑦告知患者少量外滲可在家可用馬鈴薯切片后外敷,馬鈴薯可以提升受損組織愈合速度,其對于充血以及水腫等情況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馬鈴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興奮平滑肌以及增加血液流動的效果,可起到恢復血液流通及消腫的作用,另外也具備滲透及抗真菌效果,可在4~12 h內緩解水腫,且其就效果優于酒精、硫酸鎂濕敷。愈合期間,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響康復。
在為患者注射克林霉素時,應當選擇粗、直、容易穿刺的靜脈,盡可能遠離肌腱、關節及韌帶等特殊位置,避免發生藥物外滲后,引發肌腱攣縮和神經功能障礙[10]。應當多部位、交替穿刺靜脈,避免在同一部位穿刺,讓受損的靜脈得以修復。在實施穿刺工作時,應當以從遠到近的原則進行,避免克林霉素從上次穿刺點外滲,可提升靜脈利用率。
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護理人員必須經過專業訓練,力求穿刺工作一次成功。增強個人責任心,在輸液過程中應當加強巡視力度,重點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情況,查看是否存在紅腫及滲出現象。在使用克林霉素前,可給予患者輸注0.9%生理鹽水溶液或者5%葡萄糖溶液,并查看是否存在外滲現象。當完成輸液后,使用常規沖管方式,并在局部按壓3 min以上。護理人員要掌握正確的給藥方式、輸入速度及濃度。值得說明的是,在穿刺成功后,應妥善固定穿刺針,同時使用透明貼敷料,以免每次觀察穿刺局部時揭開敷料,從而降低針頭位移率[11]。
此外,護士還應當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力度,提升其自我防護水平,告知患者避免進行大幅度移動,穿刺期間內減少去衛生間的次數。
靜脈外滲是常見的護理并發癥,克林霉素是一種常用抗菌藥物,如果發生藥物外滲現象,輕者患處發生腫脹、疼痛現象,嚴重者會引起組織壞死。因此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應該加強巡視,盡早護理干預,預防藥液外滲,若發生此類現象,應當積極處理。
[1] 吳鳳英.1例克林霉素過敏的急救及護理體會[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4):367.
[2] 鄔美霞.一例靜滴克林霉素致過敏反應的護理體會[C]//.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學術年會,2012.
[3] 左雪梅,黃錦萍,黃 靜,等.三藥聯用濕敷法治療強刺激性藥物外滲損傷的效果[J].廣西醫學,2015,(5):722-724.
[4] 馮玉玲,田莉莉,葉 琳.一例PICC導管體內破損發生化學藥物遲發性損傷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4):382-383.
[5] 王 利,黨少農,張小玲,等.重癥患者輸液外滲致皮膚損傷16例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5,(10):1038-1039.
[6] 楊燕麗,強麗娟,馬躍英.老年患者靜脈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2):160-161.
[7] 李慧莉,郝雙梅,李國英,等.醫護合作預防老年患者高滲藥物靜脈滲漏性損傷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6,(11):820-822.
[8] 王俊卿.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防止新生兒輸液外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15):1914-1915.
[9] 王 春,蔣小娟.乳腺癌患者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和護理[J].世界中醫藥,2015,(A01):259-259.
[10] 李桂花,程曉瑜,董志環,等.集束化護理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6,37(11):1739-1741.
[11] 崔靈靈,潘愛紅,戴 玲.靜脈治療專業小組在靜脈輸液持續質量改進中的實踐[J].護理學報,2016,23(21):42-45.
Nursing study of local injury caused by clindamycin extravasation
GUAN Shui-ping
(Emergency door, Nant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Jiangsu Nantong 226001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damycin exosmosis effective nursing way cause local damage. Methods Will pick in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clindamycin exosmosis 6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rtial damage caused as experimental object,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mplement targete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care results. Results After nursing, nursing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rate of 95.38%,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8.46%. Conclusion Intravenous infusion is a common nursing technical operation, the nurse should master. Strengthen patrol in the nursing process, prevent the leakage of liquids, if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should actively processing, increase strength of observation.
Clindamycin; Extravasation; Local damage; Nursing experience
R472.9
A
ISSN.2096-2479.2017.40.4.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