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虹
(內蒙古榮譽軍人康復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截癱合并尿路感染8例護理觀察
王 虹
(內蒙古榮譽軍人康復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目的觀察截癱合并尿路感染的護理效果。方法 在復習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護理實踐和體會。結果 發現在院休養的高位或低位截癱的殘疾軍人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尿路感染存在,常出現周身不適、出汗、排尿異常、體溫變化等非典型的特異性臨床癥狀。結論 應重視截癱合并尿路感染的護理,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對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病,延緩腎功能損壞的進程起到致關重要作用。
殘疾軍人;截癱;尿路感染;護理
尿路感染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正常人群的發病率9%,女性比男性易感約高10倍。有報道顯示,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尿路感染的發病率高達36%之多,但是對截癱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發病情況報導甚少[1]。本文對我院長期休養的8例高、低位截癱合并尿路感染的殘疾軍人進行護理觀察,旨在提高我們對截癱合并尿路感染的認識和重視,指導護理實踐,延緩腎功能損害的進程。
1.1 一般資料
本文8例截癱患者均為男性,其中高位截癱4例,低位截癱4例,年齡37~70歲,平均年齡53.5歲。原發病除1例為椎管病變外,均為不同外傷致高、低位截癱,病程10~40年。8例截癱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其中1例合并嚴重的腎功能不全(尿毒癥),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腎結核、精神障礙。
1.2 臨床表現
8例患者均無正常的自主排尿,都有不同程度排尿異常。當尿路感染嚴重時患者有周身不適,有神經支配的部位大量出汗,體溫升高等,合并糖尿病者,尿糖明顯異常[2]。
1.3 實驗室檢查
一般尿常規檢查,尿液混濁,有白細胞25—滿視野,膿細胞,偶有紅細胞。合并糖尿病者,血糖在8.2~10 mmol/L。合并腎功能不全者,尿素氮(BUN)9.3~32.7 mmol/L(正常值2.9~7.1 mmol/L),二氧化碳結合率(CO2-CP)10~19 mmol/L,(正常值20~29 mmol/L),肌酐(CREA)739 mmol/L (正常值50~115 mmol/L)。
1.4 超聲檢查
雙腎及膀胱彩色多普勒檢查,8例患者均有輕重程度不同的腎積水,1例雙腎有散在鈣化灶,1例右腎輕度萎縮,1例腎功能不全。膀胱內尿儲留,均提示炎性改變。
1.5 護理與預后
8例患者均為在院長期休養的殘疾軍人,因他們均為高、低位截癱致神經元性膀胱,自主排尿功能喪失,伴不同程度的尿潴留、過多殘余尿液在膀胱內儲存,為細菌生長提供了環境。所以對截癱患者加強護理,方法有:
(1)加強個人衛生護理,由于他們沒有正常生活自理能力,加強個人衛生護理,是減少合并癥發生的重要環節;
(2)保持尿路通暢,減少尿儲留和殘余尿液在膀胱的滯留時間,去除利于細菌生長的環境。現8例患者全部給予留置導尿;
(3)定期進行膀胱沖洗,常用沖洗液為1‰的呋喃西林液或生理鹽水500毫升+慶大霉素24萬單位,每周沖洗2~3次,沖洗液在膀胱內保留一定時間后排出,并且要求患者定時定量飲水[3];
(4)加強尿管護理,留置導尿的尿管均為弗雷氏尿管,按照說明要求定期更換尿管,每天進行尿管消毒,一般采用1‰的新潔爾滅液擦拭尿道口及尿管,并囑患者定量飲水,每2小時排尿一次。對尿毒癥患者及早進行透析。由于截癱導致神經元性膀胱是不可逆的,易發生尿路感染反復發作,所以對截癱合并尿路感染的護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必須引起我們護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正常人的排尿需要有健全的排尿機構和完整地神經支配,尿液從腎臟形成后,經過腎盂和輸尿管流入膀胱,當膀胱內尿液達到一定容量時,在完整的神經支配下,尿液經膀胱逼尿肌、腹壁肌群收縮由尿道排出體外。而截癱患者則喪失完整神經支配,膀胱逼尿肌喪失收縮功能,使膀胱呈囊帶狀,造成尿潴留、尿失禁等排尿異常。患者由于感覺障礙,在尿路感染發病時沒有典型的尿頻、尿急、尿痛等臨床表現,以多年護理觀察,截癱患者發生尿路感染表現包括周身不適,排尿困難且尿量少,尿液混濁,大量出汗,經觀察發現病情較輕者,汗液分布在有神經支配的部位,病情較重時無知覺部位有少量汗液,偶有體溫升高。若護理中不仔細觀察易忽視,要求護理工作者在護理中認真觀察病情,以早發現、早采取護理措施。
本文所載8例截癱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常規尿化驗均有不同程度異常,通常尿常規顯示白細胞0~15,無膿細胞和紅細胞,如出現癥狀時尿化驗顯示白細胞、膿細胞25-3/4視野或滿視野,可見紅細胞,個別有管型。糖尿患者尿糖明顯異常,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尿素氮9.3~32.7 mmol/L,二氧化碳結合率10~19 mmol/L,肌酐739 mmol/L。
由于感染細菌的變異和耐藥菌株的產生,給臨床治療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在護理過程中觀察長期休養的高低位截癱的殘疾軍人,為了預防尿路感染的發生,自己在不間斷地服用頭孢類、呋喃類等抗生素,無疑也給臨床治療、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除了要認真觀察病情變化,做好日常的生活護理外,還要監督和指導他們用藥,尤其是抗生素應用,杜絕濫用抗生素[4]。加強對這類殘疾軍人的護理,保持尿路通暢(留置尿管),并且注意個人衛生,使尿管清潔,每日對尿道口及尿管進行消毒,囑患者定量飲水,定時開放尿管排尿(每2 h開放一次),減少殘余尿液潴留,進行必要的膀胱沖洗(用1‰呋喃西林液或生理鹽水加慶大霉素),去除利于細菌生長的環境等措施,減少尿路感染的反復發作,對延緩腎功能損害的進程,提高殘疾軍人的生存質量和生存率有著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
[1]楊奎芳,金彩霞,馮國萍,等.頸椎骨折合并截癱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5,16(9):222-223.
[2]王香平.對多發傷伴截癱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1(5):103-105.
[3]薛國強,任玉林,趙立明,等.截癱患者尿路感染臨床護理及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7):2362-2363.
[4]李 欽.高位截癱患者并發尿路感染的中西醫護理[J].海峽藥學,2016,28(10):210-211.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