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萍,李美娟,王 青,祝 敏,陳明慧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徐州中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徐州 221003)
延續護理對出院腦卒中患者遵醫行為及滿意度的影響
孫 萍,李美娟,王 青,祝 敏,陳明慧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徐州中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徐州 221003)
目的探討延續護理對出院腦卒中患者遵醫行為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6~12月在神經內科出院的腦卒中患者11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出院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為期6個月的延續護理,主要通過電話隨訪、家庭訪視、微信平臺等手段進行延伸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者遵醫行為及對醫院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遵醫行為及對醫院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 延續護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遵醫行為,提升患者對醫院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延續護理;腦卒中;遵醫行為;滿意度
腦卒中是一種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見病,我國每年腦卒中發病率120/10萬,致殘率高達70%~80%,約3/4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喪失勞動能力[1]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質量,同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該病發病迅速,但治療和護理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于受醫療資源、醫院床位周轉率、醫保限制及個人經濟狀況等影響,患者不可能長期住院治療,一般病情穩定即回家休養。回家后如何治療和護理就成了現實問題。腦卒中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抽煙、喝酒、不良的飲食習慣等原因造成。大部分患者對其相關知識掌握十分欠缺。因此對卒中出院患者開展延續護理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另外至第三方滿意度調查工作開展以來,由于大部分患者留有后遺癥,對該病沒有正確的認識,心情急躁或抑郁,往往導致對醫務人員的滿意度不高。通過延續護理,提高了患者的遵醫行為,建立了良好醫患關系,提升了患者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12月在神經內科出院的腦卒中患者110例,診斷標準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經頭顱CT示:腦出血28例,腦梗塞70例,腦栓塞20例。納入標準:(1)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2)神志清楚;(3)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標準(1)有精神疾病病史;(2)溝通障礙或拒絕合作;(3)神志欠清或老年癡呆者;(4)外省市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男36例,女19例,平均年齡(63±4.5)歲;觀察組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齡(60±5.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后恢復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出院時責任護士均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生活起居、飲食起居、心理指導、康復指導、藥服指導等。
觀察組在出院前1天由責任護士向患者介紹延續護理的目的、意義、形式、內容、電話隨訪及家庭訪視的時間等。雙方有效溝通后,給患者建立出院檔案。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住院號、出院日期、住址、電話、住院時的病情、出院時意識狀態、肢體功能、肌力等,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制定延續護理計劃。
1.2.1 成立延續護理小組:共5名,其中護士3名,包括1名護士長及2名責任護士,1名醫生,1名康復治療師,由護士長總負責。
1.2.2 電話隨訪:在患者出院后的第一周護士進行第一次隨訪,以后為每月1~2次,直至6個月。內容包括:是否按時吃藥、飲食、心理狀況、如何進行患肢功能鍛煉、自理能力如何等,遇到護士不能解釋的問題,做好詳細記錄,進行評估并告之管床醫生,共同制定解決方案,及時反饋給患者,并定時追蹤。同時詢問患者對醫院環境、食堂飯菜質量、醫護人員技術、服務態度是否滿意對醫院發展和建設有何意見和建議,對患者提出的意見及時改進,并向有關領導反應。
1.2.3 家庭訪視:由1名醫生和1名責任護士有計劃的逐一對每位患者進行家庭訪視1次。訪視內容:體格檢查、服藥依從性、生活起居、飲食情況調查、自理能力評分、心理評估;指導功能鍛煉、糾正不正確的鍛煉方法、實施心理干預、并告之康復鍛煉的必要性,復診時間,同時爭取家屬的配合,以便督促患者及時服藥,功能鍛煉等。
1.2.4 網絡訪視:建立“神經內科醫患互動健康教育微信平臺”,對有能力上網的患者或家屬,可通過微信平臺以文字、視頻、圖片方式向其宣傳生活起居、飲食服藥、康復鍛煉等知識,在線解答患者提出的疾病知識。
1.3 評價方法
由延續護理小組成員共同討論研究自制評價量表,主要包括合理飲食、功能鍛煉、規范用藥、對醫院滿意度4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出院時發放一次,6個月的延續護理結束后責任護士及床位醫生上門發放一次,由調查對象親自填寫,書寫困難者協助填寫當場收回。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錄入EpiData 3.0并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相關問題
觀察組合理飲食、功能鍛煉、規范用藥患者分別為48例、52例和51例,占比分別為87.3%、95.5%和92.7%;對照組合理飲食、功能鍛煉、規范用藥患者分別為34例、31例和41例,占比分別為61.8%、56.4%和74.5%。觀察組合理飲食、功能鍛煉、規范用藥患者的比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42例滿意、10例較滿意、3例一般;對照組26例滿意、18例較滿意、8例一般、3例不滿意。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4.5%,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0.245,P=0.000)。
3.1 延續性護理是近年來護理工作中新的發展方向,與傳統的護理相比,其對護理的時間以及范圍進行了加深,是醫院護理的延伸和拓展,延續護理成為整體護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美國老年協會對延續護理的定義為:延續護理是通過設計一系列的護理活動,以確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護場所(如從醫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護場所(如醫院的不同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協作性與連續性的照護,通常是指從醫院到家庭的延續,包括由醫院制定的出院計劃、轉診、患者回歸家庭或社區后的持續隨訪與指導[4]。
腦卒中患者大部分存有自理能力受限、肢體功能障礙、沒有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服藥的依從性差、并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悲觀等心理。積極開展延續護理,督促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按時服藥,正確的功能鍛煉,并加強心理護理,使其接受現實,以良好的心態對待疾病,提高從醫的依從性[5-6]。本院通過出院后電話隨訪,及時有效的了解患者出院后居家的生活狀態,對疾病知識的需求程度,通過醫生護士走進家庭,進行面對面的病情評估、具體指導,方便了患者就醫需求,使患者及時掌握相關疾病的康復知識,通過微信平臺的在線答疑解惑,健康理念、康復知識的宣教,患者及時掌握了合理飲食、規范用物、功能鍛煉知識,本研究結果表明:開展患者延伸護理后在合理飲食、規范用藥、功能鍛煉方面優于延伸護理前(P<0.05)。說明延伸護理的開展大大促進了患者康復,提高了其生活質量,減輕了家庭和社會負擔。
3.2 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深入開展及患者對健康需求的進一步提高,單純的院內服務已不能滿足患者健康的需求,尤其是對一些慢病、居家生活、長期康復患者,通過延續護理的開展,醫護人員以電話隨訪、微信平臺服務,走進患者家庭等方式,傳達健康知識和信息,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服務,滿足患者進一步康復的需求,拉近了護患之間的距離,提高了患者對醫療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提升了醫院的社會效益。本研究顯示,開展延伸護理服務前后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分別為80.0%和9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模式,也是今后護理學科發展的方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吳兆蘇,姚崇華,趙 冬.我國人群腦卒中發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s1):236-239.
[2]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魏 梅,陳煥娣,譚 靜,等.延續性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3,34(9):1473-1475.
[4]董亞娟,郎紅梅,張虎軍,等.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延續護理研究[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1):83-85.
[5]胡瓊芳,李賢連,林麗娜,等.強化隨訪管理在中青年腦卒中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2):231-234.
[6]Majra JP, Silan VK. Barriers to Early Initia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Breastfeeding in a Tertiary care Institute of Haryana: A Qualitative Study in Nursing Care Providers[J]. J Clin Diagn Res,2016,10(9):16-20.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3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