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娟,臧珊珊
(河北省保定市傳染病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急性病毒性肝炎護理探討
楊惠娟,臧珊珊
(河北省保定市傳染病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研究急性病毒性肝炎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進行護理干預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參考組,各39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傳統護理干預,而實驗組則在以上基礎上配合心理護理與并發癥護理,并且發放調查問卷,統計分析對比各組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結果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滿意情況對比方面,實驗組39例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4.87%;而參考組39例患者中護理滿意率為64.10%,以上組間數據結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比單一傳統護理干預方式,運用傳統護理配合心理護理與并發癥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升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護理干預效果,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急性肝炎;病毒性;護理方法
作為一類常見的病癥,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產生往往具有突發性,而且發病人群較為廣泛,而且急性發病期也是肝炎感染的關鍵時期,因而把握及時的治療,也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關鍵。而且對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而言,臨床護理效果也是保證臨床療效,提升患者治療依從度的關鍵,對患者的康復也將帶來積極的意義。而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主要擇于來院進行護理干預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8例展開積極治療,具體分析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進行護理干預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參考組,各39例。依據白細胞指標、癥狀、體征和相關輔助檢查結果均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其中,實驗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8~68歲,平均年齡(40.9±3.1)歲,患病周期2~46 h,平均患病周期(21.1±4.2)h,根據臨床病癥分類,可以分為甲型肝炎19例,乙型肝炎20例;參考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6~70歲,平均年齡(41.2±3.3)歲,患病周期3~49 h,平均患病周期(24.1±3.2)h,根據臨床病癥分類,可以分為甲型肝炎21例,乙型肝炎18例。根據以上基礎資料對比可知,兩組患者無論在年齡、患病周期、性別比例以及臨床病癥分類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一般統一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即以常規護理干預手段,即包含1、觀察護理與干預,觀察內容包含患者的生命體征與身體癥狀,即生命體征包含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指標的觀察,并且配合定期的體征指標測定;而身體癥狀則包含發燒、黃疸、嘔吐、惡心、無食欲等等,則配合相應的干預手段,比如營養支持、靜脈給藥、止吐退燒等等;2、生活護理與干預,即在急性并發癥,多數患者會產生黃疸,并且高燒持續一段時間,皮膚瘙癢,癥狀明顯,也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臥床治療,而護理人員應當注意相應的生活護理干預流程,特別是注意病房環境衛生,勤替換患者的衣物被褥,并且定期配合患者進行轉身,完成背部清潔,以避免出現褥瘡[1-3]。
而基于以上基礎,實驗組則配合心理護理與并發癥護理干預方法,即其一,心理護理,即隨著治療時間的推移,患者往往會產生諸多負面心理,而護理人員則應當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采取科學的護理干預方法,比如個別患者出現消極悲傷情緒,進而引發精神不振、抑郁癥、焦躁癥等嚴重精神病癥。所以,需要考慮患者的不同消極心理進行及時的干預、引導。因為多數消極心理的產生都是患者對病癥了解錯誤,治療流程不了解所致,因而護理人員應當普及病癥病理,進展以及轉歸的過程;其二,并發癥護理,典型的并發癥護理也是臨床應當重視的問題,即如電解質不平衡問題,主要表現為患者多次嘔吐后,因而護理干預應當針對患者嘔吐后的血鉀、血壓下降等問題進行反饋,同時由主治醫師確定相應的處理手段,即如進行輸液補充等等[4]。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而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滿意情況對比方面,實驗組39例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4.87%;而參考組39例患者中護理滿意率為64.10%,以上兩組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而言,表現為肝細胞出現蔓延性腫脹,導致肝部腫脹,外膜緊縮,導致肝部劇痛。而且細胞會出現顯著的變異,導致內部酶過度進入到血液,而血液內部的丙轉氨酶含量增加,此外還會導致肝部出現功能性障礙,甚至出現黃疸問題。而臨床治療與心理護理、并發癥護理干預也是十分關鍵的流程,而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護理干預可以保證對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效果[5]。
而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滿意情況對比方面,采用傳統護理干預配合健康宣教干預的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4.87%;而采用傳統護理干預的參考組患者中護理滿意率為64.10%,以上組間數據結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比單一一般護理干預方式,采取一般護理結合健康宣教干預可以有效提升護理干預效果,值得臨床推廣與運用[5]。
[1]周翔天,趙冬梅,裴歡歡,等.434例散發性急性戊型肝炎流行病學特征和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32(04):247-249.
[2]饒 紅,周紅琴,任宏偉.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50例[J].中國全科醫學,2014,34(08):1514-1515.
[3]姜麗敏.妊娠高血壓合并重癥型病毒性肝炎的護理體會[J].中國全科醫學,2013,03(03):14-15.
[4]沈 麗.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護理[J].健康必讀雜志,2014,06(07):108-109.
[5]呂贏復.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全程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08(08):141-14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2.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