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婷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蘇 泰州 225300)
?外科護理?
外科手術過程中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護理
蔡玉婷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探討外科手術過程中護理風險因素,并提出了相關護理措施。方法 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選擇在我院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42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抽簽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1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圍手術期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積極地護理風險管理模式。結果 觀察組護理風險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6%顯著高于對照組89.0%(P<0.05)。結論 法律意識、服務意識、護理水平的欠缺等是導致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風險管理護理模式的應用能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外科手術;護理風險;護理風險管理模式;服務意識;滿意度
外科手術護理因其操作步驟多、技術性強、綜合性高等因素,已成為手術室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護理風險指在手術的過程中所有可能發生的危險事件,不完善的護理工作制度、護理人員素質不高等都可以護理出現風險,為此需要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安排,從而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本文具體探討了外科手術過程中護理風險因素,并提出了相關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選擇在我院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4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20~90歲;都由同一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妊娠與哺乳期婦女,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220例,女200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80歲,平均年齡(46.04±18.59)歲;平均體重指數為(23.77±2.53)kg/m2;科室類型:普外科300例,骨科100例,其他20例。根據隨機抽簽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10例,兩組患者的所在科室類型、體重指數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圍手術期護理,主要為日常護理與生命體征的監測。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積極地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護理風險事件的管理組織,嚴格要求護理人員依照護理規程操作,設置組長進行共同管理,組織內部每個人員都有自己的明確職責,對各專業組護理工作進行監督。(2)加強手術護理的檢查制度,強化重點制度執行落實的管理制度,制定預防護理風險發生的一系列方案及對策,幫助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減少醫患之間的矛盾,積極落實相關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3)建立風險事件評估表,定期組織護理人員討論分析風險事件的因素及風險事件的應對措施,不能只依照護理記錄單而忽略了口頭交接及床邊交接的程序,完善護理記錄書寫方案。(4)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素質, 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風險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及護理安全相關知識。
1.3 觀察指標
(1)記錄與對比兩組出現的護理風險狀況。(2)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分為非常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0.0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風險發生情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風險發生率分別為1.9%(4/210)和11.9%(25/210),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非常滿意1 9 0例(9 0.4 8%),較滿意1 7例(8.1 0%),不滿意3例(1.4 3%);對照組非常滿意140例(66.67%),較滿意47例(22.38%),不滿意23例(10.9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6%顯著高于對照組89.0%(P<0.05)。
護理是手術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護理風險因素及其對策,對于避免事故的發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護理質量具有更好的意義[1]。本研究顯示導致外科手術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因素包括護理人員疲勞工作7例、護理人員法律意識不足6例、護理人員欠缺基礎護理知識4例、護理人員護理服務意識低12例。也表明不完善的護理工作制度、護理人員缺乏全面的護理知識、護理人員疲勞工作、護理人員沒有足夠的法律意識等都屬于導致手術護理出現危險的因素。
護理風險管理模式的護理對策包括提高護理人員的手術風險意識,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安排等[2]。要制定完善的護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提高護理文書的書寫質量,規定標準樣本,對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規范。護理人員應該了解護患之間的關系是法律關系,重視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3]。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風險發生率分別為1.9%(4/210)和11.9%(25/210),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6%)高于對照組(89.0%),兩組比較(P<0.05)。同時護理人員還要認識到護理工作是一種服務,要時刻站在患者的立場考慮問題;要保護患者的隱私權,知情權等權利。
總之,法律意識、服務意識、護理水平的欠缺等是導致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風險管理護理模式的應用能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1]張曉玲,王新東.泌尿外科護理風險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0):179-180.
[2]李 慧.護理安全管理對腹部外科手術患者整體護理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藥,2016,(05):794-796.
[3]李素芳.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5,(02):222-223.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