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爭艷,蔣茜群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前饋控制在VSD引流術后的護理體會
蔣爭艷,蔣茜群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目的總結前饋控制在VSD引流術后的護理體會。方法 選擇40例前足毀損傷患者,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都給予VSD引流治療,對照組在術后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前饋控制護理。結果 觀察組的愈合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而創緣上皮愈合與及竇道創腔深度變化百分比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都有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14d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前饋控制在VSD引流術后護理中的應用能促進患者愈合與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前饋控制;VSD引流術;并發癥
負壓封閉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應用醫用泡沫包裹多側孔引流管,將醫用泡沫置于創面,并用半通透性的薄膜密閉創面進行負壓引流。VSD不僅可以清理皮膚傷口已經壞死的組織,而且還能夠清除皮膚內部的污染物質,提高治療效果。但是應用VSD的患者多受到大面積的創傷,對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對于護理的要求比較高。前饋控制是指對所產生的后果進行預測,采取預防措施避免出現的偏差,其能將不穩定因素控制在實施護理措施前后[1]。本文具體探討與總結了前饋控制在VSD引流術后的護理體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前足毀損傷患者40例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納入標準:符合前足毀損傷的診斷標準(工傷認定判定);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基本正常;年齡20~60歲,都由外傷引起。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59歲,平均年齡41.44±5.29歲;平均體重指數為24.44±2.12kg/m2。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0例,兩組患者的體重指數、年齡、性別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都給予VSD引流治療,VSD處理選擇武漢維斯第醫用科技有限公司的封閉負壓引流裝置,VSD材料為聚乙烯醇縮甲醛泡沫和聚胺甲酸乙酯薄膜。創面徹底清創后用透性薄膜粘貼封閉整個創面,密封剖面。接通負壓裝置,開放負壓,24 h持續負壓吸引,持續負壓吸引維持10 d,無明顯液體滲出后拆除吸引裝置。
對照組:在術后給予常規護理,主要為一般常規性護理、外科手術的常規護理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前饋控制護理,具體措施入下:(1)建立前饋控制機制小組,由護士長及3名護理業務骨干組成,要求成員均為本科學歷、工齡15年以上、主管護師,護士長擔任組長。(2)實行護理部-大科-本科室的質量安全管理三級質控體系,以達到持續的護理質量改進。制定質控計劃對VSD引流護理質量進行全面監控,監測患者患肢的運動、血流、皮膚感覺、問題等情況,控制負壓,對患者的外部固定針進行有效的護理,要保持患肢創面的干燥,保持局部的干燥,定期清潔換藥,保證引流的順暢。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創面的愈合時間、創緣上皮愈合與及竇道創腔深度變化百分比。(2)記錄兩組術后14 d發生的并發癥情況對比,包括引流管堵塞、負壓值過低、針道感染等。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19.0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常規指標對比
觀察組愈合時間(30.49±6.21)d明顯少于對照組(42.00±5.18)d(P<0.05),而創緣上皮愈合百分比(38.45±3.54)%和竇道創腔深度變化百分比(72.47±4.56)%明顯高于對照組創緣上皮愈合百分比(7.56±2.91)%和竇道創腔深度變化百分比(14.28±5.33)%(P<0.05)。
2.2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引流管堵塞1例;對照組引流管堵塞2例,負壓值過低1例,針道感染2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0%(1/20)明顯低于對照組25.0%(5/20)(P<0.05)。
前足毀損傷為臨床上常見的創傷疾病,當前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對于治療的要求也比較高。VSD利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為負壓引流管和創面間的中介,不易堵塞管腔,不受體位的限制,引流通暢效率比較高。并且VSD治療用生物透性膜封閉創面,使創面與外界隔開,有效地預防了污染與感染,但是對于護理的要求比較高[2]。
前饋控制又稱事前控制或預先控制,是對護理活動所產生的后果進行預測并采取預防措施,使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避免的方法。前足毀損傷患者的自理能力缺失是意外風險高發人群,也是護理的高風險人群。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患肢進行有效的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加壓包扎。病情危重者安排醫護人員或專職人員陪檢。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愈合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而創緣上皮愈合與及竇道創腔深度變化百分比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都有明顯差異(P<0.05)。
傳統的護理方法對VSD引流術后患者沒有較好的護理效果,會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前饋控制管理規范了護理行為,并通過制定并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對實踐的薄弱環節、人員進行重點考核追蹤,能夠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3]。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后14 d的引流管堵塞、負壓值過低、針道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為5.0%,對照組為25.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總之,前饋控制在VSD引流術后護理中的應用能促進患者愈合與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1]李 士,宋永煥,周飛亞,等.人工真皮復合全厚皮修復兒童足踝部皮膚軟組織缺損[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4,35(1):36-38.
[2]殷 杰,廖家智,秦仁義.基于前饋控制的圍手術期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醫院,2016,13(03):4-6.
[3]楊 麗.前饋控制在手術室護理缺陷中的應用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2):113-115.
本文編輯:吳宏艷
Nursing experience of feedforward control in VSD drainage
JIANG Zheng-yan,JIANG Xi-qun
(The First Aff i 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TCM University,Guangxi Nanning 530023,China)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feedforward control in VSD drainage.Methods 40 cases of forefoot injuri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VSD drainag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feedforward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 i 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wound healing and sinus epithelial and wound cavity depth change percentage was signif i 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 i 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eedforward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VSD drainage can promote the healing and recovery of patient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Feedforward control;VSD drainage;Complications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2.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