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嬋,李麗香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PDCA循環管理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價值
林麗嬋,李麗香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探討PDCA循環管理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價值。方法 收集我院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PICC置管后采取PDCA 循環法護理,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對比兩組PICC穿刺成功率、PICC異位率;兩組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結果 兩組PICC穿刺成功率、PICC異位率比較有差異(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 將PDCA循環管理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后,可以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減少PICC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PDCA;循環管理;肺癌
相對于普通鋼針(改為:外周靜脈短導管),PICC使用中創傷小,不需縫合,危險性小(改為:避免反復穿刺)),易于護理。但是PICC為一種有創操作,使用中會面臨血栓形成、感染等不良反應[1]。PDCA循環法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提出的“戴明環”,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的質量管理中[2]。因此本文擬收集我院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分析PDCA循環管理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收集2016年1月~12月我院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PICC置管后采取PDCA循環法護理,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和對照組平均年齡、性別分別為(59.62±8.41歲、男34例,女26例)、(60.43±35.14歲、男39例、女21例),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選標準:(1)明確診斷為肺癌。(2)首次接受PICC穿刺化療。(3)既往未接受過靜脈化療。
1.2 PDCA循環法
1.2.1 P(計劃)
通過根因分析法尋找問題:如工作中主動觀察與發現,提出改進意見與建議,發現肺癌患者PICC置管護理中存在以下問題有:(1)腫瘤的壓迫,影響導管送入上腔靜脈,導致導管的移位,增加了血栓的發生率;(2)穿刺前未全面評估患者的影像報告,造成未能及時發現患者的腫瘤壓迫部位;(3)治療間歇期帶管出院,沒有定期到醫院換藥;(4)護士專業技術水平存在差異,對人體血管解剖、導管維護、相關并發癥認識不足。
1.2.2 D(實施)
制定具體的計劃措施:(1)講課:科室內定期進行小講課,案例分析。圍繞血管解剖、深靜脈血栓、靜脈炎預防及治療等。(2)院內外學習:學習血管解剖、X光閱片等;(3)制定制度:進一步完善與規范PICC置管前評估流程、注意事項等(4)定期評價與考核護士的PICC評估、操作、健康教育執行情況。(5)PICC術后注意患者凝血功能、D-D二聚體等指標,(增加:及時采取預防血栓干預措施。(6)采取多樣化、多渠道健康教育:除了發放書籍、手冊來提高患者對PICC管的護理認識外,還可以采用手機微信,多媒體課件、廣播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患者對PICC管護理的依從性。
1.2.3 C(檢查)
護士長定期檢查護士對PICC管置管、護理流程執行情況,對比PDCA使用前后PICC管護理相關指標,如PICC是否異位、穿刺成功、血栓并發癥等。對于重點的問題,通過口頭和書面方法與護士進行溝通。每月對問題進行匯總點評,分析在評價考核中共性問題及個性問題。
1.2.4 A(處理)
每月對每個循環中遇到問題,進行統一糾正,統一組織培訓,制訂改進標點措施,同時啟動下一個循環。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PICC穿刺成功率、PICC異位率;兩組PICC置管血栓相關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18.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PICC穿刺成功率和PICC異位率對比
研究組的PICC穿刺成功率為98.3%高于對照組88.3%(P<0.05);研究組的PICC異位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93.3%(P<0.05)。
2.2 兩組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
研究組有1例患者出現靜脈炎,1例導管堵塞,1例血栓,并發癥發生率為5.0%;對照組有3例患者出現靜脈炎,2例導管堵塞,3例血栓,并發癥發生率為13.3%,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目前PICC技術主要用于靜脈輸液、靜脈高價營養和化療等患者中,優勢在于安全、留置時間長、護士工作量輕等方面。通過大量研究指出,有學者指出PICC最長可留置431天[3]。雖然PICC體現出巨大的輸液優勢,但是仍有25%的PICC置管患者出現非正常拔管,主要與局部靜脈炎、感染、血栓等有關。如何降低PICC置管并發癥,延長置管時間,成為本次研究的重點。
本次研究中我們將PDCA管理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通過P(計劃),可以分析PICC并發癥、穿刺失敗、導管移位發生的原因,制訂初步的護理計劃。D(實施)過程中制定患者知識教育方法,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專人專項管理等措施,保證PICC的置管、維護質量。檢查C中可以評估護理效果及護理不足。評價A中制定評價標準,將新出現的問題納入到下一個循環,質量得到持續改進。
本文結果顯示將PDCA循環管理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后,可以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減少PICC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1]楊小燕.PDCA護理管理對白血病病人PICC護理效果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6):154-155.
[2]單 玲,孫 境,周安榮,等.PDCA循環用于產婦產后24h出血量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3,28(18):35-36.
[3]陳惜遂,陳映瓊,應文娟,等.PDCA循環管理對降低PICC導管并發癥發生率的效果研究[J].中國校醫,2015,29(4):299-302.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2.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