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華
(內蒙古包頭市中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內蒙古 包頭 014040)
品管圈在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清洗質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馬 華
(內蒙古包頭市中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內蒙古 包頭 014040)
目的探討品管圈在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清洗質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6月未實施品管圈管理作為對照組,2016年7~12月實施品管圈管理后作為觀察組,對比兩組器械清洗質量管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器械清洗蛋白合格率和隱血合格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消毒器械完善率、臨床科室滿意度和手術室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清洗質量和各科室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品管圈;器械清洗;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
消毒供應中心為醫院各科室提供無菌醫療用品,如各種器材,敷料等,承擔著醫院清洗消毒滅菌工作,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醫療質量和安全[1]。器械的清洗質量直接影響滅菌效果。規范的清洗技術、正確的清洗方法能夠為滅菌器械提供無菌保障[2]。但目前器械清洗質量未達到統一標準。為此,我院消毒供應中心采用品管圈應用于器械清洗質量管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參與人員10名,1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護士,2名消毒員。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40.12±3.25)歲。成立品管圈小組,選取領導力和專業能力強的主管護師為圈長,護士長為輔導員。每日平均清洗和消毒器械1500件。所有品管圈小組人員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并進行相關的培訓和指導。
1.2 消毒供應中心現狀
對發放到各科室的器械進行抽樣調查,主要問題為:(1)操作人員對器械清洗和除菌保養的方法專業知識和熟練度不足,出現死角清潔不到位的情況;(2)相關人員缺乏責任心及培訓力度不夠,每一步流程的完成不夠嚴謹;(3)經費的發放和人員的安排不足,為清潔和消毒工作帶來了困難;(4)監督人員監管力度不合理,私自減少操作流程,操作人員工作期間工作量較大,時間安排不合理。
1.3 定期培訓
每周對操作人員進行圈內培訓和討論活動,增加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培養組員的主管能動性和動手能力,定期進行專業技能考核。
1.4 清洗過程控制
清洗方法:(1)保濕運送,在去污區集中清點器械、器具、物品,并記錄物品的名稱、科室和數量。每次手術結束后,器皿上的表面污物立即用紗布擦去,經水沖洗預處理,放入有多酶液的密封箱,運送至供應中心后取出,流動水下沖洗,打開各關節、閥門,拆卸各部件,小毛刷刷洗鉗夾部位;(2)酶洗和刷洗:將器械放置于多酶清洗液(1:270)中浸泡5~10 min,并刷洗器械的各個部分;(3)超聲清洗:將器械放入專用不銹鋼網筐,啟動超聲清洗機,預洗6 min,酶洗5 min,漂洗10 min,清洗上油16 min,110℃干燥16 min;(4)使用壓力氣槍對管腔類器械進行助干燥處理。
檢測方法:(1)目測和放大鏡檢測:肉眼觀察有無污漬、血漬、水污等殘留物和銹斑存在;管械腔道,關節軸,軸節縫隙等處采用5倍帶光源放大鏡檢查;關節、縫隙、齒槽等部位用白紗布擦拭,觀察是否有血跡;(2)隱血試驗檢測:依次滴聯苯胺和3%雙氧水各2~3滴,觀察顏色變化。
1.5 判定標準
目測和放大鏡檢測合格標準:器械各部位無殘留物質和銹斑,白沙布和官腔白通條無任何印記即為合格。
隱血檢測方法判斷標準:加入試劑后規定時間內不變為合格,反之為不合格。
品管圈活動應用前后,抽樣調查器械質量。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器械清洗質量
觀察組器械清洗蛋白合格率為100%(1500/1500),高于對照組的27.33%(410/1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隱血合格率為100%(1500/1500)高于對照組的31.47%(472/1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消毒器械完善率、臨床科室及手術室滿意度
觀察組消毒器械完善率為9 8.4 7%,高于對照組的88.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科室滿意度為99.45%,高于對照組的87.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室滿意度為98.31%,高于對照組的86.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醫療器械屬于侵入行操作設備,清洗質量直接關系后期的滅菌效果[3]。消毒供應中心負責著醫院所有器械的相關工作,是保障醫療質量的重要前提[4]。消毒供應中心由主管人員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定期抽查消毒后器械質量和操作情況,如出現質量不合格和損壞應立刻回收并登記;征集各科室意見,定期與各科室負責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嚴格按照流程工作;定期對破損物品進行修理處理;做好每日室內的清潔工作,保持環境干燥、整潔和無塵等。品管圈針最大程度的利用人才,減少了成本的投入與消耗,患者得到了更高質量的服務,提高了護理質量。此外,品管圈管理可幫助員工不足之處的改進,同時團隊工作的凝聚力和效果得到了提高。本研究中,觀察組器械清洗蛋白合格率和隱血合格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質量;觀察組消毒器械完善率、臨床科室滿意度和手術室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品管圈活動有利于消毒器械完善率和滿意度的提高。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清洗質量,提高各科室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顧運珠.品管圈在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清洗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1):132-133.
[2]王利利,郝寶蓮,王榮花.品管圈在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6,22(5):95-97.
[3]梁瑜萍,李超英.品管圈在消毒供應室器械清洗質量中的效果[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5,43(6):66-68.
[4]羅玉萍.品管圈在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清洗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6):112-113.
本文編輯:張 鈺
R197.323
B
ISSN.2096-2479.2017.32.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