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瓊,陸玉萍
(江蘇省無錫江陰市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400)
SBAR模式在神經重癥患者交接班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高雅瓊,陸玉萍
(江蘇省無錫江陰市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400)
目的研究SBAR模式在神經重癥患者交接班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經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進50例行的950次交班為對照組,選擇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經重癥監護病房的52例患者進行的960次交班為為觀察組。觀察組交接班時使用SBAR模式,對照組給予常規的交接班模式,比較兩組交接班的問題發生率,以及交接時間。結果 觀察組的交接班未出現問題的發生率為8.43% (81/96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37 % (260/950) (P<0.05);觀察組的交班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BAR模式規范了神經重癥患者的交接班流程,不僅可以明顯降低交接班出現問題的發生率,還可以有效縮短交接班時間,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的交接班模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SBAR模式;神經重癥患者;交接班
護理交接班制度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一種核心制度,不僅是控制護理質量的關鍵環節,而且是護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1-2]。本研究對SBAR模式在神經重癥患者交接班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經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50例進行的950次交班為對照組,選擇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經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52例進行的960次交班為為觀察組。觀察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齡37~78歲,平均(52.39±12.46)歲。對照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38~79歲,平均(51.46±13.29)歲。兩組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神經重癥監護病房編制床位15張,醫生6名,共有護士11人,學歷:本科8人,專科3人;工作年限:<3年者1人,3~8年者9人,8年以上者1人;護士分級:N0:1人;N1:2人;N2:6人;N3:2人。
1.2 方法
觀察組交接班時使用SBAR模式,對溝通的方法進行改變對于每一位護士均是一種挑戰,因此,培訓在SBAR建立溝通方式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如下:講解于醫護溝通中采用SBAR工具的優勢、原因、含義以及具體方法。培訓的方法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講課以及情景模擬訓練等。采用SBAR模式交接班表。對照組給予常規的交接班模式,護理人員按時開展交接工作,交接的內容主要包括目前用藥、患者的具體病情、后續治療方法以及護理要點等,嚴格按照護理文書進行護理工作。比較兩組交接班的問題發生率,以及交班時間。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0軟件,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交接班的問題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950例中690例(72.63%)交接班出現問題,其余交接班未出現問題260例(27.37%),觀察組950例中879例(91.56%)交接班出現問題,其余交接班未出現問題81例(8.43%),觀察組的交接班未出現問題的發生率為8.43%(81/96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37%(260/950)(P<0.05)。
2.2 兩組交班時間對比
對照組交班時間為(10.13±1.39)min/人,觀察組交班時間為(4.42±0.65)min/人,觀察組的交班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52,P<0.05)。
由于患者的病情較為復雜、變化速度快,而且護理交接班的次數較多,如果出現溝通上的任何問題,就有可能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隱患。SBAR交接班模式的格式較為固定,不但對原有交接班的程式以及內容進行了有效的精簡,還增加了護理人員對潛在因素和患者病情的整體評估,使得護理人員對有效信息的接收率和表達溝通能力大增強[3-6]。本研究觀察組交接班時使用SBAR模式,對照組給予常規的交接班模式,結果發現,觀察組的交接班未出現問題的發生率為8.43% (81/96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37%(260/950)(P<0.05);觀察組的交班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SBAR模式規范了神經重癥患者的交接班流程,不僅可以明顯降低交接班出現問題的發生率,還可以有效縮短交接班時間。
綜上所述,SBAR模式規范了神經重癥患者的交接班流程,不僅可以明顯降低交接班出現問題的發生率,還可以有效縮短交接班時間,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的交接班模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來玲玲,邵紅玉.SBAR交流模式下急診三級患者部門交接單的設計和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3,12(2):165-167.
[2]邱金花,林燕平,林 寧,等.基于SBAR溝通模式的標準化床邊交接班滿意度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5,30(2):58-61..
[3]孫洪巧,張 燕,楊萍萍.SBAR溝通交接模式在心內科CCU患者轉出交接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3):435-437.
[4]陶 怡,蔣小平,程曉紅,等.SBAR溝通模式在兒科急診患者院內交接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9):1035-1038.
[5]任國琴,俞 萍,易利華.基于SBAR溝通模式的ICU護士交接班索引卡的設計及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4):5015-5017.
[6]于佩佩,黎 莉.SBAR溝通模式在心血管重癥監護病房轉出交接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20):2535-2537.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2.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