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明秀
(青海省海北州第二人民醫院,青海 海北 810399)
新生兒窒息復蘇的護理體會
鐘明秀
(青海省海北州第二人民醫院,青海 海北 810399)
目的探討新生兒窒息的復蘇護理措施,降低。方法將我院2014年~2016年分娩的新生兒582例的臨床護理材料進行分析。結果用Apgar評分法,按1 min.5 min分別評定,對已實施新生兒窒息復蘇為統計分析對象。結論采用有效助產技術和恰當的護理措施,能提高新生兒窒息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
新生兒窒息是指出生后一分鐘尚不能建立規則有效的自主呼吸,其發生率高達3%~10%[1],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嚴重的新生兒窒息甚至可以并發一系列的神經、精神癥狀。本文研究中選取發生窒息的新生兒86例進行復蘇護理措施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出生發生窒息的新生兒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根據出生后Apgar評分:輕度窒息71例(Apgar評分,4~7分)重度窒息19例(Apgar評分0~3分);新生兒中,因母親患高血壓2例,母親患妊高癥8例,產程異常42例,羊水過少21例,羊水III度污染4例,早產9例。窒息原因;①胎兒宮內窘迫4例(占4.7%),②早產9例(占10.4%)③妊娠并發癥10例(占11.6%),羊水過少21例(占24.4%)。
1.2 復蘇方法
胎兒一經娩出,采用Apgar評分法,將1 min及5 min,五項總和7-10分者為情況良好者,出生1 min內及5 min內評分在7分以下為異常。即快速評估四項指標:是否足月、羊水清否、有無呼吸或哭聲、肌張力;其中一項不否,進行初步復蘇,初步復蘇評估呼吸、心率和膚色三項指標;按照ABCDE復蘇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維持循環)D(藥物治療)E(評價)[2]。操作過程中注意及時準確的建立呼吸道,保持正常的呼吸。
2.1 復蘇前準備
做好發生窒息的搶救準備,術前準備好必備醫療耗材。復蘇常用藥物如腎上腺素、生理鹽水、碳酸氫鈉、納洛酮[3]常用器械有頂懸式輻射搶救臺、一次性吸痰管、氧氣、呼吸氣囊。并保持器械性能良好。
2.2 復蘇時護理
2.2.1 新生兒窒息后呼吸循環較差,體溫大多不升,室內溫度控制在在24℃~26℃為宜,新生兒體溫升至36℃以上,室內相對濕度在55%~65%。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應及時放置保暖箱內,避免新生兒硬腫癥的發生。
2.2.2 保持呼吸道通暢:置新生兒輕度仰臥或側臥位“鼻吸氣”的位置,使咽后壁、喉和器官成一直線,可肩下墊2 cm~3 cm的軟墊,開放氣道,通過吸痰管吸凈氣道阻塞物,操作準確,防止損傷,每次吸引時間控制在10 s以內。
2.2.3 建立呼吸并確認呼吸道刺激呼吸,用手輕拍或彈足底,患兒都有吸氧治療,直至發紺消失,呼吸平穩,精神好轉。根據患兒情況不同,采取不同給氧方式。吸氧30s后,視患者情況在正壓人工呼吸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2.2.4 藥物治療:建立有效靜脈通路,給予復蘇藥物。靜脈給予強心藥及擴容、糾酸等藥物治療,密切觀察用藥反應,認真填寫護理記錄。
2.3 復蘇后的護理
2.3.1 加強病情監護: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有異常變化及時告知醫生。
2.3.2 預防并發癥: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勤洗手、勤消毒,特別是住暖相的患兒,尤應注意定時清潔和消毒;嚴格控制陪護人員,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紫外線照射3次/d,每次30 min;各項護理和治療操作輕柔減少不必要的搬動,使患兒保持安靜狀態,以免顱內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做好臍部護理,防止敗血癥的發生。
2.3.3 做好心理護理:做好解釋和家屬知情同意工作,取得家長的信任和配合,尤其是母親,良好的心態能保證乳液的充分分泌,以助母乳喂養。
臨床治愈76例,放棄治療2例,死亡1例。71例輕度窒息新生兒經規范復蘇5 minApgar評(8~10)分,13例重度窒息新生兒經規范復蘇5 minApgar評(8~10)分。見表1

表1 三年中新生兒窒息Apgar評分比較(例%)
產科護士要熟練掌握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步驟和新生兒Apgar評分法,要有扎實理論知識和技能。一旦發生窒息,及時進行處理,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把握搶救黃金時間。整個復蘇過程要求及時、準確、有效、分秒必爭,因此要求醫務人員具備熟練的復蘇技術及責任心。
[1] 朱海云.新生兒窒息復蘇后的觀察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4,32(17):3893-3894.
[2] 李雪梅.276例新生兒窒息的急救和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4,33(29):185-185.
[3] 肖欣華.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配合與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4,18(9):56-56.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3.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