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田芬,高曉琳,白艷萍(山西省太原市中心醫院骨科,山西 太原 030000)
護理操作內訓師培訓模式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效果的研究
侯田芬,高曉琳,白艷萍
(山西省太原市中心醫院骨科,山西 太原 030000)
目的探索護理操作內訓師培訓模式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效果。方法將2014年1月后入職的80名新護士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示教模式,實驗組采用護理內訓師培訓模式,設計培訓課程、創新培訓方法及督導形式,兩組護士規培操作項目相同,規培時間均為一年。結果實驗組護士護理操作成績、相關知識以及臨床實踐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護理操作內訓師可有效提高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技能操作成績,保障了臨床護理安全。
操作內訓師;規范化培訓;操作技能
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推廣以及護理學專業發展,醫院對護士的需求與日俱增,如何提高新職護士臨床工作能力,保障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已是護理臨床教學面臨的新挑戰。2016年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1],為新入職護士培訓提供了科學的培訓依據。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中護理操作技能是直接影響著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的重要部分。我院通過嚴格選拔護理操作內訓師[2](即在全院護理人員中選拔一批優秀的人才,通過對她們的系統訓練使其能夠勝任醫院內部對護士課程的培訓,從而可以長期、有效地在醫院內開展培訓)對護士進行培訓,已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月后入職的80名新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名,女78名,年齡24~26歲,平均年齡(21±0.50)歲,學歷均為本科。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名(各包括2名男護士),兩組規培護士在性別、年齡和學歷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規培護士必須在護理操作示教室完成一年每個月2項操作培訓考核任務,考核內容為《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中常用臨床護理操作技術中27項;考核標準山西省衛計委下發的《臨床常用護理技術操作規程與考核標準》。考核老師為操作組的4名固定老師監考。
對照組傳統培訓方式,由優秀的操作員[3]在每月的第一周統一示教,第二、三周自行練習,第四周考核。
實驗組操作內訓師培訓方式①操作內訓師:在2014年我們制定了操作內訓師師資準入標準,以護理主任及副主任5人為評審團,通過技能操作示教及相關知識的PPT演講競賽,在全院范圍內選拔了護理技能操作內訓師8名,隨后對這8名內訓師經過一年的專業系統培訓。②規培護士的編碼管理:規培護士按GP+規培護士來院時間+姓氏首字母順序進行編碼管理,如2015年5月來院,姓氏首字母為A,排第一位,則編號為GP201505001,以此類推。③培訓方式:對規培護士按照編碼序號分為四組,每組設小組組長一名,負責收集小組成員的信息并傳達溝通;操作內訓師對規培護士實施小組分組管理,每2人負責一組,月初集中培訓后,由帶組內訓師進行課后輔導、現場抽考,或小組以一人分段操作,其他組員找問題的方式考核,或一對一輔導,人人過關等多種考核方式自行安排考核,月末護理部統一考核。④同時各小組建立規培護士微信群,負責該小組的內訓師為群長,發布考核計劃,提前通知規培護士預習內容,提供老師與學生之間隨時溝通的平臺。
1.3 評價指標
(1)一年培訓結束后對兩組規培護士的操作技能考試成績、相關知識考試成績,各100分,分值越高成績越好。(2)臨床實踐技能評價:設置場景操作組合測試,每位規培護士根據場景判斷選擇正確的操作項目,操作結束后,考核者給予綜合評價,主要從四方面進行考核:病情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幾個方面判定。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規培護士操作成績、相關知識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規培護士操作成績、相關知識成績比較(±s,分)
組別 實驗組(n=40) 對照組(n=40) t P操作成績 85.04±4.89 80.36±4.15 -6.44 0.00相關知識成績 89.82±8.46 75.35±6.98 -6.25 0.00
表2 兩組規培護士臨床實踐能力比較(±s)

表2 兩組規培護士臨床實踐能力比較(±s)
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t P病情觀察能力 7.45±0.87 7.24±0.81 2.21 0.02溝通能力 7.02±1.38 6.63±1.02 2.74 0.01批判性思維能力 7.72±0.81 7.45±1.15 -2.26 0.02應變能力 7.96±0.58 8.12±0.46 2.64 0.01
3.1 傳統的規培方式的不足
護士操作培訓中,通常都是由優秀的操作員講解,而優秀操作員的選擇多年來一直是將操作競賽中獲獎者作為評價的標準,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培訓方式為集中培訓后自行練習,由于操作演示場地有限,而是大多數培訓者無法近距離觀看,不能看清示教老師的標準操動作及關鍵要點,使示教效果不佳;由于練習缺乏督促監管者,加之工作繁忙,規培護士的學習消極,臨月末統考前才臨時抱佛腳,導致護理操作培訓的效果不甚滿意。
3.2 內訓師培訓方式的優勢
內訓師本是企業員工的培訓常用方法,將其應用臨床護理操作中,既能結合醫院臨床實際護理操作,也可將培訓落實到護理工作中。①操作內訓師不僅是操作優秀者,又經過專業的內訓師培訓,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豐富,表達能力強[4],通過對操作相關流程的優化設計,將護理操作緊貼臨床實際工作,改變了以往操作技能學習和臨床實際操作出現兩張皮的現象,還將相關知識進行多媒體教學,使枯燥的護理操作活靈活現的展現給每一規培護士,使她們進入臨床后能快速轉變角色,盡快適應臨床的工作需求。②操作技能在培訓過程中實施內訓師負責制,由帶教內訓師分組一對一教學,針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及時反饋、督導。操作內訓師定期評估各小組成員的近期學習能力,接受情況,常見問題等,根據評估情況及時調整培訓方式,保證培訓護士的學習質量;組內督導考核集體點評訓練法,使培訓者以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雙重身份參與培訓,達到學習和觀摩的雙重學習效果[5],③編碼管理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內訓師將規培護士進行編碼管理,實現規培護士“一人一號”,統一為每個護士賦予終身的規培編號,以便在今后的管理中只要調出任何護士的規培編碼就可以知道她是哪年進行的規范化培訓,同時也為規培護士今后做電子檔案管理打好基礎。④以內訓師為群長的微信管理,充分調動了護士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不限場地不限時間,可通過語音短信、視頻、圖片、文字形式在微信平臺上提出問題、要求等進行討論、分析并提出見解,使護士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并實現了一些資源、信息的共享[6],知識范圍不僅局限于某項操作,而增加了更多的相關知識內容,擴大了視野,提高了臨床工作中的應急能力。
3.3 內訓師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臨床實踐技能的影響
本研究通過模擬臨床場景對規范化培訓護士進行考核,內訓師在教授過程中充分結合臨床工作實踐中場景,盡量聯系真實操作場景中遇到的臨床問題對護士進行指導,傳授臨床實踐經驗,有利于護士熟悉臨床工作,研究顯示實驗組護士在臨床病情觀察能力、應急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這可能與護士在臨床模擬場景中內訓師的臨床經驗傳授有關。有助于護士盡快熟悉臨床操作,提高護士臨床實踐能力,盡快適應臨床工作,完成新護士到臨床護士的角色轉換,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保障護理安全。同時,新入職護士在護理內訓師的指導下,學會臨床工作技巧,有助于其在職業生涯初期奠定良好的基礎,利于其職業生涯的發展。
總之,院內操作內訓師體系的建立,是通過內部資源的有效利用,使醫院成本得以降低,同時也使新護士的臨床勝任力[7]得到提升。將操作護理內訓師建立起來,不但能夠讓護理資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運用,使護理人員的潛能得以挖掘,促進護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為護士做出職業規劃,為優秀人才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8]。同時,在建立內訓師體系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內訓師體系進行不斷強化,繼續對內訓師的培養、選擇、評估、授課等工作積極完善,積極創新,從而使內訓效果得到持續提升。
[1] 《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2016,1,22.
[2] 王蘭芝.醫院內訓師對臨床護士實施人文素質培訓的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4,20(32):136-137.
[3] 康 華,李變娥,等.護理操作技術培訓方式改革的探索[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5):67-69.
[4] 周建群.護士內訓師工作體驗的質性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7):944-946.
[5] 周悠燕,周 艷.集體點評訓練在新護士崗前操作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0,9(2):164-165.
[6] 周 萍.微信群在手術室規培護士教學中應用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8)::1160-1163.
[7] 徐海紅,邊亞濱,等.新護士崗位核心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研究,2015,29(2):419-422.
[8] 劉茂菊.醫院內訓師在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作用[J].大眾健康,2012,(9):233-234.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3.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