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嬋,周來知,王少芳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ICU,廣東 廣州510630)
人文關懷實施在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價值探析
張麗嬋,周來知,王少芳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ICU,廣東 廣州510630)
目的 主要研究在重癥監護室護理中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措施后其抑郁、焦慮評分的改善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05月~2017年04月我院收治的重癥監護室患者106例,根據入院時間將其分為一般組及人文組,各53例。一般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人文組采用常規護理+人文關懷干預。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抑郁、焦慮評分的變化。結果 經過護理干預后,人文組抑郁、焦慮評分均得到改善,與一般組相比,人文組的改善程度較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重癥監護室患者治療期間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方案后,不但能夠改善患者抑郁、焦慮情況,還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人文關懷干預;焦慮以及抑郁評分;改善程度;重癥監護室患者
本文選取我院重癥監護室患者106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時間將其分為一般組和人文組。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研究在重癥監護室護理中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措施后其抑郁、焦慮評分的改善作用。結果顯示,人文組積極運用護理措施,其抑郁、焦慮評分均得到改善。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05月~2017年04月我院收治的重癥監護室患者106例,根據入院時間將其分為一般組及人文組,各53例。一般組男33例,女20例,年齡17.4~81.8歲,平均年齡(37.4±7.3)歲;人文組男32例,女21例,年齡18.3~82.4歲,平均年齡(39.4±7.9)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一般組均接受基礎護理,由護士遵醫囑對其進行輸液、用藥,然后對實際的病情變化進行嚴密監測,以便能較好的掌握患者需求并及時滿足;另外,每天按時進行查房,對患者實施必要的健康教育,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詳細記錄相關情況[1]。人文組在一般組基礎上配合人文關懷護理,主要包括人文環境護理、人文心理護理、人文生理護理以及其他人文關懷:(1)人文日常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個人愛好,在病床床頭放置書籍、雜志以及報紙,供患者打發時間,或者在病房墻壁上掛上患者喜歡的照片、書畫等[2]。如果有必要的話可在病房內要配備音樂播放器,在患者睡眠時間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幫助其入睡,提升其睡眠質量。(2)人文心理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室中,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往往會因此而產生一系列的焦慮抑郁等情緒,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現消極、抵觸情況,對治療效果造成一定影響。為此,醫護人員在日常護理過程當中,可以站在人文關懷的角度,給予患者更多的耐心和關愛,及時掌握其心理狀態,耐心傾聽其訴求,滿足其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始終面帶微信,說話時輕聲細語,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與信耐感[3]。對于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可以通過表情、手勢等與之交流,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3)人文生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嚴密關注,如果患者疼痛較為劇烈,可以給予適量的止痛藥物;若疼痛較輕則可以通過看書看報、聽音樂、看電視節目等轉移患者注意力;對于術后轉入者應及時束縛其患者肢體,以免期發生躁動而對治療形成影響,與此同時要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和做好腸外的營養支持,確患者機體營養需求得以滿足。(4)家庭人文關懷干預。在護理期間,要端正自身態度,與患者家屬好好溝通交流,并且詳細記錄其聯系方式與家庭住址,以免及時聯系到患者家屬。另外,護士要將患者的情況及時告知其家人,使家人放心,在消毒情況良好的情況下,護士可以允許患者家人進入病房探視,但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引起感染。通過與家屬相互配合,讓家屬對其進行心理慰問,緩解由于癥狀所帶來的緊張、焦慮感。
1.3 觀察指標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借助焦慮評分量表和抑郁評分量表評估患者的不良情緒,調查均在護理前與護理后實施,評分越低說明患者情緒改善作用越明顯。
護理前,一般組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分別為(53.0±5.0)分、(52.5±6.0)分,護理后分別為(42.2±2.5)分、(41.5±2.2)分;護理前,人文組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分別為(53.2±4.60)分、(52.6±5.8)分,護理后分別為(35.3±3.5)分、(33.3±3.0)分。患者在經過護理干預措施后,其抑郁、焦慮評分均得到改善,與一般組相比,人文組的改善程度較為明顯(P<0.05)。
在重癥監護科室中,患者的病情較普通科室嚴重,對醫務人員的治療、護理要求更高[4]。同時,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問題也更嚴重,常出現各種不利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導致治療的依從顯著降低。所以,對于這類患者,要側重于心理與生理方面的關注及護理,對其情感給予充分的關注[5]。對重癥監護室患者積極運用人文關懷,能夠突顯其的主體地位,通過實施人性化的護理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滿足,進而改善其不良情緒,促進其保持樂觀的態度并積極配合治療。本次研究顯示,患者在經過護理干預措施后,其抑郁、焦慮評分均得到改善,與一般組相比,人文組的改善程度較為明顯(P<0.05)。
綜上所述,重癥監護室患者治療期間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方案后,效果顯著,使患者抑郁、焦慮狀況均得以有效改善,可提升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 劉紅霞,練 雯,石 玥,等.研究人文關懷在急診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7,22(07):170-171.
[2] 何秋月,張偉玲,吳素文,等.人文關懷在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6(3):137-139.
[3] 晏禮芬,魏佳玉.人文關懷在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7,31(09):121-122.
[4] 吳 如.人文關懷在冠心病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家屬中的實施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23):43-44.
[5] 呂 蘋.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人文關懷[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11(02):48-49.
本文編輯:張 鈺
R472
B
ISSN.2096-2479.2017.23.51.02
張麗嬋(1982-),女,湖南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重癥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