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群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內科,湖北 武漢 436000)
淺談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行硼替佐米(萬珂)化療后并發肺部感染的護理體會
周立群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內科,湖北 武漢 436000)
目的 總結MM患者行萬珂化療后并發肺部感染的護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7月~12月本科室收治的行萬珂化療的MM患者16例作為研究對象,討論化療后并發肺部感染的情況及護理效果。結論 16例患者化療后12例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均經有效治療和護理后好轉。結果 嚴格預防及控制感染的護理措施是促進MM患者行萬珂化療并發肺部感染好轉的重要措施之一。
多發性骨髓瘤(MM);萬珂;化療;感染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內漿細胞克隆性增生的惡性腫瘤。骨髓中有大量的異常漿細胞(或稱骨髓瘤細胞)克隆性增值,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壞,血清中出現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正常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制,尿中出現本周蛋白,引起腎功能的損害、貧血、免疫功能異常。該病多見于老年患者,以50~60歲多見,男女之比為3:2,在所有腫瘤中占的比例為1%,占血液腫瘤的10%[1]。本病患者發生感染幾率較大,其中以肺炎球菌性肺炎最為常見,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敗血癥。病毒感染中以帶狀皰疹、周身性水痘為多見,對晚期MM患者而言,感染是重要致死原因之一。本病易感染的原因是正常多克隆B細胞—漿細胞的增生、分化、成熟受到抑制,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而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缺乏免疫活性,致使機體免疫力減低,致病菌乘虛而入。此外,T細胞和B細胞數量及功能異常,以及化療藥物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也增加了發生感染的機會[2]。現対我科MM患者行萬珂化療發生肺部感染患者16例的臨床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12月本科室收治的行萬珂化療的MM患者16例作為研究對象,臨床診斷均符合全國血液病診斷標準[3]。其中,男7例,女9例,年齡45~76歲,4例患者無明顯肺部感染,12例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其中1例患者發生帶狀皰疹。
1.2 治療方法
患者行VD方案化療,第1,4,8,11天接受一次1.3 mg/m2劑量的靜脈給藥或皮下給藥,每次用藥間隔72 h,靜脈給藥時推藥時間3~5 s。第1~2,4~5,8~9,11~12天給予地塞米松10~20 mg加入0.9%氯化鈉100 mL靜脈滴注。化療前給予常規護胃治療,托烷司瓊及阿米福汀分別加入0.9%氯化鈉100 mL靜脈滴注。
1.3 療效判定標準
肺部并發癥的判定可按照下列標準判斷:①發熱(體溫38℃,持續超過24小時,白細胞≥11×1012/L;②呼吸急促(頻率≥25次/min,持續>24 h)或咳嗽伴痰量增加,顏色改變,排除心源性因素;③有肺部特征性指標之一:新發現的肺部體征、低氧血癥,排除心源性因素;④有實驗室證據之一:胸片新出現的浸潤、實變、肺不張影像或痰培養發現致病菌。當①②③同時出現或①、②、③至少有一個出現合并④時,即確定并發肺部感染[4]。
2.1 化療前護理
化療前做好基礎護理,護理的內容要涵蓋各個方面,包括疼痛、軀體移動障礙、心理等相關性護理,每一個細節的疏忽都可能引起感染的發生,所以做好化療前的基礎護理是為成功化療奠定基礎,更是預防化療并發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2.1.1 預防感染
化療期間患者持續心電監護致活動不便,對于長期臥床患者,定時給予翻身拍背,間隔時間<2 h,協助患者勤換臥位,必要時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預防相關墜積性肺炎。3餐前后用生理鹽水或溫水漱口,鼓腮與吮吸動作交替進行,含漱3~5 min,消除齒縫間食物殘渣達到爽口清齒的目的[5]。發熱患者,應在畏冷寒戰后的高熱期及時予以物理降溫,必要時溫水擦浴,告知患者每日飲水量至少2500~3000 mL,特殊情況下遵醫囑行消炎、退熱治療。
2.1.2 心理護理
惡性腫瘤患者多數會經歷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抑郁期和接受期的心理變化,臨床表現焦慮、失眠、抑郁、焦躁、易怒、孤獨甚至對治療失去信心。此時家人和醫護人員應時常主動與患者接觸溝通,表達關愛,及時照顧,盡可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孤獨感,必要時進行解釋性心理治療、心理疏導與調適,列舉化療效果較好的病例,讓其多與樂觀積極配合治療的病友接觸,使其消除焦慮抑郁情緒。
2.1.3 疼痛護理
MM患者最常見臨床表現為骨痛,采取被迫體位,遵醫囑給予止痛藥及時有效止痛,按標準進行疼痛評分,建議患者聽輕音樂或看愉快輕松的電影等分散注意力,減輕自身對疼痛的關注,從心理上減輕疼痛,發生骨質疏松時嚴格限制運動量,避免發生骨折,以防進一步受傷引發感染。
2.1.4 軀體移動障礙
部分患者因骨質疏松、病變部位壓迫骨髓,嚴重者胸和腰椎發生破壞性壓縮,最終導致癱瘓。由此長時間臥床,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此時一定要做好受壓部位的按摩,必要時加用翻身枕和氣墊床,建立翻身卡,做好交接班,防止褥瘡感染;同時協助家屬落實病人洗漱、進食、協助大小便等個人衛生。
2.2 化療中護理
化療中在加強化療前的各項基礎護理的同時,嚴格落實以下各項護理,從而達到進一步預防感染的效果
2.2.1 遵醫囑持續心電監護監測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氧飽和,詢問患者有無咽痛、尿痛等不適,一旦發現感染跡象立即報告醫生并配合處理。
2.2.2 落實眼、耳、口、鼻五官及皮膚護理。常規可用生理鹽水、1:2000氯己定(洗必泰)或者益口漱口液保持漱口。指導患者使用軟毛牙刷清潔口腔,不可剔牙,每班交接進行口腔檢查,若有黏膜病變,以便早期發現早期處理。口腔潰瘍的患者,行口腔護理,酌情涂擦適量珍珠粉或碘甘油。每班觀察口腔內有無白色假膜,是否發生真菌感染。一經發現,首先用棉簽或棉球清除白色假膜,然后用5%碳酸氫鈉溶液間斷漱口。鼓勵患者多飲水,忌用過熱、酸性較強或粗糙、生冷硬刺激性的食物,如:酒和咖啡。保持會陰部及肛門的清潔,每次大便后酌情坐浴15~20 min,盡可能減少感染的機會。
2.2.3 建立探視制度,減少探視人員,患者及探視人員皆要戴口罩。外來物品皆要消毒,門窗、窗欄、床單位、門栓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水果食用前應用開水浸泡,微波爐加熱消毒后方可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2.4 患者在化療期間應遵醫囑每周檢查1~2次血常規,當結果顯示白細胞降至1×109/L時,應遵醫囑予以升白治療或者遵醫囑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白細胞降至0.5×109/L時,落實以上治療時還應進層流病房進行保護性隔離。
2.2.5 患者化療期間合理進食,保證充足的營養,胃腸道反應明顯者少量多餐,選擇高蛋白高熱量維生素豐富易消化的食物,清淡飲食,盡可能選用能抑制骨髓過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帶、杏仁、裙帶菜、海蛤、紫菜。必要時對癥選用補血、壯骨以及減輕脾腫大的相關食物,如海帶、裙帶菜、海蛤、桃子仁、李子、統魚、韭菜、鮮海蜇、龜甲、鱉肉、核桃仁、豬肝、蜂乳、黑芝麻、花生。有煙酒史的患者應戒禁煙酒,忌食肥甘厚味和生、冷、硬辛辣食物,從而杜絕生疾之源。腸胃功能正常者可適當飲用牛奶,以加強營養,提高患者抵抗力。
化療前和化療中的護理要貫穿整個化療始末。即使一個周期的化療結束,心理護理也必不可少,保持關心、體貼、同情病人,鼓勵患者盡可能多與家人朋友、溝通,表達內心合理需求。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化療后的相關注意事項,包括生活、飲食以及化療藥物使用后的并發癥和毒性反應的預防及護理,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每天堅持測量生命體征,體溫>37.5℃時,按發熱患者護理常規測量體溫,酌情予以退熱處理。每日固定側體重1次以便了解病人全身情況。每天做好口腔衛生,血象恢復正常以前堅持用軟毛牙刷刷牙,三餐前后及睡前漱口,預防口腔感染。及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以及化療后可能出現的相關并發癥,如過敏、出血、發熱、過敏性皮疹等,一經發現及時報告醫生并作相應處理。 化療間歇期,堅持常規性體檢,如血常規檢查、CT檢查、生化常規檢查、x線攝片、心電圖檢查、B超檢查等,以便了解化療效果。
指導患者避免劇烈活動,酌情做有氧運動,如慢走、打太極拳。防止磕碰、跌倒,做好自我保護。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以防交叉感染。出院后遵醫囑定時、定量、按順序服用口服藥,定期返院復查。日常生活要注意御寒保暖,適當增減衣物,保持室內空氣清潔。避免接觸感染源,如流感、麻疹、水痘患者等。注意口腔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飯前便后勤洗手。保持大便通暢,便秘時可酌情使用開塞露或緩瀉劑。便后由前向后擦凈肛門,有痔瘡者須要坐浴洗凈。皮膚黏膜有傷口時,立即用酒精或碘酒進行局部消毒,必要時到診所進行包扎。警惕任何感染的指征,如發熱、咳嗽咳痰、畏冷、盜汗、咽喉腫痛等,發現感染癥狀及時就診。
肺部感染是MM患者行萬珂化療后常見并發癥,也是導致患者病情惡化甚至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適當有效的護理措施,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化療后的肺部感染。采取預防性的護理措施是減少化療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前提。這就對我們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戰,同時我們還需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力爭提高醫療質量、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減少患者痛苦。
[1] 尤黎明,吳 瑛.內科護理學.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369.
[2] 高 玲.多發性骨髓瘤并發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哈爾濱醫藥,2011,31(6):463.
[3] 張之楠,沈 娣.血液病診斷及治療標準版.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342-356.
[4] 王 欣,董 坤,孫志為.肝移植受者圍手術期呼吸道感染并發癥的防治[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3):485-486.
[5] 王雪晴,甄 軍,李 萍,等.早起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后張口困難的療效影響.中國臨床護理,2012,4(5):378.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8.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