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飛,尹 紅*
(1.成都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2.成都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高仿真模擬護理實踐的研究進展
伍小飛1,尹 紅2*
(1.成都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2.成都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本文回顧了高仿真模擬護理實踐的研究進展,分析了高仿真模擬技術的優勢和核心要素,介紹了高仿真模擬護理實踐應用及效果以及訓練項目教學計劃的安排。研究進展顯示高仿真模擬技術的運用將會克服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弊端,成為護理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創新的重要平臺。
高仿真模擬技術;護理實踐;研究
“仿真”( Simulation)是指通過模擬后所達到的真實度,分為低仿真、中等仿真和高仿真。“高仿真模擬技術”(Technology high-f i delity simulation)是借助高科技信息技術和設備,復制部分或者盡可能全部的工作場景的核心部分,當在工作實踐中遇見類似情景時便于從業人員更好地理解和管理[1]。
護理高仿真模擬教育雖然在1950年就由Mrs Chase運用仿真模擬訓練護理專業學生的健康評估能力,但直到2003年國際護士聯盟將高仿真模擬技術引入到護理領域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護理實踐教學方法,才標志著護理高仿真模擬培訓進入了系統化、規范化及成熟階段[2]。Jeffries的模擬護理教學框架和Benner理論是當今國際護理界高仿真模擬技術在護理實踐教學中的理論依據,Jeffries在模擬護理教學框架中提出模擬教學的重要因素、培訓目標的制定、教學實踐安排原則、模擬設計注意事項和模擬成效評估方式,使護理高端模擬教學成為規范成熟的教學法[3]。在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運用于護理臨床教學,但護理高仿真模擬培訓的系統化、規范化與國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多數學校還沒有開設獨立人課程。
與傳統護理技能訓練方法不同的是,高仿真模擬培訓的實質是一種情景教學法,以激起學生情趣為核心的教學方法,重參與、重感悟、重實踐,使學生身臨其境,理寓其中,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高仿真模擬培訓也是一種促進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手段,學生在此種平臺上進行訓練,可以沉浸在一種真實的臨床環境中,促使學生面對臨床案例運用已學到的理論知識、評判思維方式、決策制定能力作出主動的分析和判斷,擬定處理或干預手段,并對實施效果進行反饋和評估。
智能化高仿真模擬包含三類要素
4.1 指導者(educator)
指導者應該擁有豐富的高仿真模擬技術和臨床工作經驗,參與智能化高仿真模擬應具備前期相關臨床專業課程和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4.2 關鍵的實踐內容(key educational practices)
其核心是為學生提供挑戰性臨床場景,使學生面臨運用解決問題和評判思維能力去評估場景中出現的問題并作出正確干預措施。有效的實踐內容包含:提供反饋,反復實踐,課程整合,各種難度,多重學習策略,臨床環境的多樣性,個性化學習,學習成果及措施(Def i ned outcomes)[4]。
4.3 高仿真模擬場所(The simulated environment)
4.3.1 硬件設備
計算機輔助模型、標準化病人、局部解剖模型、情景交互技術,融各種仿真技術于一體是未來的趨勢之一。
4.3.2 模擬場景要求
必須模擬臨床的真實狀況,具備可控制的操作環境;模擬人有效性(精確的解剖結構和模擬的實效性)(Simulator validity)。
4.3.3 “患者”
強調人體模特不再是靜態的,而是運用智能仿真技術原理,高度集成不同患者的臨床數據,賦予綜合模擬人與真人相似的生理及病理特征。
為了使護理高仿真模擬培訓系統化、規范化并能實現全球護理教育界共享所制定的護理高仿真模擬教學計劃,此計劃要求遵循METI模擬培訓計劃的框架原則,促使護理高仿真模擬培訓有培訓目標、大綱、操作原則及規范和評價體系[5]。
評估內容主要集中在模擬教學的評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成效,臨床技能表演成效(Clinical Skill Performance),專業知識的獲取成效(Knowledge Acquisition),學生自我報告的水平成效(Self-Reported Levels of Conf i dence),學生滿意度(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Simulation Experience)。從評估內容看出,護理高仿真模擬的教學評估注重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成效評價,同時也寓意此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法。
7.1 缺乏感受到病人及家屬的心理反應,模擬訓練由于使用的是模擬人,不能反映真實病人的心理活動,仍然不能克服“見病不見人”的弊端[6]。
7.2 不能完全模擬臨床實踐的復雜和真實的環境
高仿真模擬訓練已能夠模擬臨床許多案例和場景,但仍然不能完整地模擬全部臨床工作的復雜性和隨時變化的場景。
高仿真模擬教學以其無風險性,操作的可控性和臨床病例多樣性等優勢得到了國際護理教育界的充分認可[7],并廣泛應用于醫學教育和護理教學中,對提高教學和培訓質量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生物工程、行為科學的高度發展,高仿真模擬技術的運用將會克服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弊端,成為護理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創新的重要平臺。
[1] Maran. NJ,Glavin RJ.Low-to high-f i delity simulation a continuum of medical education?[J].Med Educ,2003,37(3):22-28.
[2] Ward,Smith P.The effect of simulation learning a quality initiative[J]. Urol Nurs.2008,28(6):471-473.
[3] Sherrill J.Smith and Carol J.Roehrs.High-Fidelity simulation:Factors correlated with nurs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self-conf i dence[J].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09,March/April.30(2):74-78.
[4] Jeffries PR.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simulations used as teaching strategies in nursing[J].Nurs Edu Perspect,2005,26(2):96-103.
[5] Pamela G.Sanfords.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Measuring clinical practice parameters with human patient simulation:A pilot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Scholarship,2010,4(1):1-11.
[6] S.barry Issenberg,William C,McGaghie.et a1.Features and uses of High-fidelity Medicalsimulations that lead to effective learning:a BEME Systematic review[J].Medical Teacher,2007,27(1):10-28.
[7] 孫 曉,施 雁.智能化高仿真模擬護理實踐教學平臺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1):3840-3844.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
A
ISSN.2096-2479.2017.08.184.02
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