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儒,李曉乾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渭南地區腦出血危險因素及愈后研究
張 儒,李曉乾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目的 通過對渭南地區腦出血危險因素及愈后的研究分析,來全面提高腦出血的治療質量,并進一步保證醫院的安全性。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渭南第一醫院和第二醫院神經內外科住院治療的256例腦出血患者資料,找出與發病率相關危險因素。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性腦出血組年齡在60歲以上的患者多于高血壓非腦出血組,高血壓性腦出血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膳食搭配、早餐食用、吸煙史、是否戒煙、飲酒、飲酒年限、體育鍛煉、精力是否充沛、睡眠、高血壓病史、經歷過失業、近半年的體重變化、血壓變化、血脂變化、及工作壓力和可能發病誘因方面,兩組比較在高血壓性腦出血組和非出血組之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三高血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腦出血的主要危險因素,積極降血壓、血糖、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可減輕腦出血的發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渭南地區;腦出血;危險因素;愈后
簡單來說,腦出血指的是一種原發性而非外傷性的腦實質出血,現階段,其是臨床上最難治愈的一類中風。每年影響著全世界范圍內數以百萬的人群,盡管從2000年開始有英美學者進行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腦出血早期的死亡率有顯著地減低,目前如何進一步防治腦出血,降低腦出血的死亡率及致殘率,仍是當今醫療面臨的重大挑戰。
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渭南第一醫院和第二醫院神經內外科住院治療的,高血壓出血患者128例作為病例組,同時期在同所醫院因為高血壓或者高血壓合并其它疾病,而非腦出血疾病就診的門診或住院患者,與高血壓性腦出血組基本條件匹配的患者128例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進行自制問卷調查,調查后收集資料建立數據庫,進行高血壓性腦出血危險因素的分析研究。同時對入選的128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獲得數據研究,分析其預后影響因素。
數據的統計分析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所獲分類資料采用率、百分比等相對數指標進行統計描述。分類指標的對比分析采用2檢驗,等級指標的對比分析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均取α=0.05。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腦出血影響因素,變量的篩選采用逐步回歸,進入和剔除的標準為進入=0.05、剔除=0.1。相關圖表用Microsoft Excel 2003繪制完成。
通過研究得出,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齡大于60歲的患者發生腦出血的可能性增大;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生的可能危險因素有性別、文化程度、食鹽攝入、早餐食用、營養素攝入、精力充沛與否、睡眠、每周體育鍛煉及體育鍛煉時間、吸煙、吸煙史、是否飲酒、飲酒史、是否戒酒、高血壓病史、降壓藥是否正規服用服用、有無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病史、是否經歷過嚴重經濟困難、最近半年健康狀況、最近半年疲勞程度。食鹽攝入多、吸煙、飲酒、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病史、經歷過嚴重經濟困難、最近半年疲健康狀況差、疲勞可以增加腦出血的發生;戒煙、戒酒、注意膳食搭配、注意營養搭配、減少負性生活事件的發生、心情愉快、加強體育鍛煉、有疾病史的規律用藥、關注發病前身體狀態可以減少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發生;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出血部位最常見的是基底節,出血量多在≤5 mL和30~50 mL,破入腦室少于無破入腦室,有中線移位的多于無中線移位的,睡眠狀態下發病最多;影響高血壓性腦出血預后有明顯影響的因素有出血量、出血部位、有無中線移位、入院意識狀態、入院時GCS評分、發病到入院時間間隔以及是否破入腦室;年齡、有無合并并發癥、發病時高血壓對高血壓性腦出血的預后影響不大。
為控制渭南地區高血壓性腦出血危險因素、降低腦出血的發生率,提高高血壓性腦出血的預后效果,減少腦出血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現建議如下。
以往研究表明高血壓是腦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對象是高血壓性腦出血和高血壓非腦出血,但從研究結果可以發現,高血壓病史的長短、是否規律用藥、以及家族中是否有高血壓患者均對腦出血的發生及預后有著影響,病史短的預后優于病史長的患者,患有高血壓有能夠規律用藥者發生腦出血的幾率低于不規律用藥者。因此對高血壓的防治是對腦出血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建議加強高血壓的防治,可以通過知識教育,采用文字或者電教等形式,一對一進行知識宣傳教育。成立高血壓預防和管理小組,建立健康檔案等方法,告知患者高血壓的防治對腦出血預防的重要意義,監督患者規律服用降壓藥,強調按時定量用藥對于患者病情治療和癥狀緩解的重要性,把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
要控制腦出血發生的危險因素,從而降低發生率,建議患者戒煙戒酒,調節飲食,根據研究結果建議葷素搭配合理,低鹽,低脂肪飲食,并適當補充維生素、鈣等營養素,定時吃早餐,調節良好的飲食習慣。根據研究發現睡眠良好、精力充沛、生活充實、有著良好的情緒以及適度的體育鍛煉,均可以降低腦出血的發生,負性生活事件研究表明,經歷過負性生活事件的比沒有經歷的發生腦出血的幾率要大,說明腦出血的發生與情緒及精神狀態有明顯的關系。
腦出血在發病前有著一定的先兆,本研究表明發病半年前健康狀況差、體重增加等對腦出血的發生有影響,而且發病前有著一定的誘因,同時發病到治療時間間隔對腦出血預后有著明顯影響,對于其神經功能的影響明顯,因此建議高血壓患者能夠及時發現發病前的狀態,以便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做到早預防、早處理。
本研究表明合并危險因素、合并并發癥、發病到入院時間間隔、入院時血壓水平對預后均有影響,因此建議除過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外,及時發現并治療疾病,在治療過程中,加強并發癥的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王景廣,李海軍,王云楓.經額部錐孔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后再出血危險因素分析[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6,(09):1087-1090.
[2] 李 恩,王 博,周武濤.探討腦出血后早期血腫擴大的危險因素及預后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16,(03):78-81.
[3] 仇成軒,劉傳玉,劉 琥,崔克春,賈學慶.農村居民腦出血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初探[J].現代預防醫學,2014,(02):22-23.
本文編輯:王 琦
R651.12
B
ISSN.2096-2479.2017.37.169.02
課題:2015年渭南市科技局基礎研究計劃項目,項目名稱:渭南地區腦出血危險因素及愈后研究,項目編號:2015JCYJ-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