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承藝
(福建省南安市詩山鎮農業服務中心,福建南安362311)
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系統分析與對策研究
方承藝
(福建省南安市詩山鎮農業服務中心,福建南安362311)
文章通過對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行系統性分析,指出其整體發展趨勢和相關的政策、技術支持,并基于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提升措施,以期通過這些措施的提出來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有效提升,最終達到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目的。
農業機械化;系統分析;提升措施
我國社會經濟屬性賦予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實質含義是農業與非農業機械化科技得到廣泛運用的一個過程,其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科技強國戰略目標。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僅能夠對農業生產的主體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還能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再加上農業機械化發展促進了相應的農業生產設備的提升,大大降低了農民的勞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農民經濟收入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總之,不論是對國家經濟還是個人經濟,農業機械化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農業機械化發展整體呈現進步發展趨勢。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得到了顯著提升。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著以國家基本國情為出發點,貫徹科技強國的發展戰略,將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中的糟粕摒棄,吸收其他國家先進的農業理念和科學技術,在不斷深入研究農業機械化發展和農產品加工技術等方面的過程中,逐漸建立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農業機械化體系,同時在整體呈現進步趨勢的基礎上引導著我國農業技術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貧富差距、耕地面積等因素影響,農業機械化從自身角度來看是有了一定的發展,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處于仍比較落后的狀態。為了能更加滿足現代化農業生產需求,應該繼續對農業機械化發展進行創新和改革,以期縮短與現代化農業生產之間的距離,最終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繁榮發展。
(2)農業機械化發展以國家法律法規為基本支撐。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之所以能在近些年得到有效發展,離不開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依靠的是“綠箱”和“黃箱”兩種主要政策,其中“綠箱”政策指的是對生產者沒有影響的農業支持措施。這一政策也是我國農業得到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因素,并且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起到了一定監督和促進作用。在當前全球農業經濟大壞境下,基于基本國情出發,不斷調整和優化“綠箱”政策,以促進政府部門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黃箱”政策則是指削減對農業生產和貿易產生扭曲作用的政策,包括價格補貼、營銷貸款等內容在內,這一政策主要是支撐農業機械化短期內的經濟發展方向,并在其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為刺激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實現農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3)農業機械化發展以先進科技水平為技術支撐。現代化的科技水平也是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作為技術支持在不斷影響著農業機械化發展。一方面提升了基礎性農業工程建設,以強化農業相關設施裝備為實施目標,推動以糧食生產等方向的基礎性農作物生產的機械化建設,并通過一系列的免耕少耕、病蟲害控制、雜草秸稈處理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對農作物進行深層次的保護和利用。在逐漸完善的耕作技術體系基礎上,實現良好種植、施肥耕作等基礎性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重要性,農業發展綜合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提升了各種精準農業技術,信息化時代的進步促進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各項農業技術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包括了以地理位置系統、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自動化控制系統等技術手段在內,并且將其實際作用于農業生產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當前我國實施的一種現代化深施技術,其在農業生產中不僅能起到節能、低耗的作用,還能避免由于農業生產產生的環境污染等問題,真正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高效和優質。除此之外,我國當前農業生產中農產品加工技術不成熟阻礙著其穩定發展,相較于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加工,我國目前農產品加工比例僅占5%,這一方面的潛力發展還是十分巨大的。
(1)強化國家政策和政府部門的支撐作用。相關國家政策和政府部門的支撐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礎,需要繼續強化其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在不斷改變自身現代化農業發展觀念的同時加強有關部門對農業機械化健康發展的關注和重視,并且在基于各個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同時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數字電視、網絡、手機等現代化宣傳手段,以此加強農民群眾關于農業發展的法律觀念,確保政府能夠發揮其強大的積極作用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有序進行;一方面基于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不斷更新相關制度政策,嚴格按照各地區的地域特征、農業資源、經濟發展狀況等條件制定和開展不同形式的規劃化土地流轉模式和經營模式,實現以農民為基本主體、多種經濟主體為輔的流轉模式和經營模式。這種分階段的規模化流轉模式和經營模式,在實現農業資源幫助農民主體之間的流轉關系融洽的同時還能幫助農民主體和其他經濟主體之間的流轉,最終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中資金和先進技術的引入,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不斷擴大。
(2)強化農業機械化生產中勞動力的轉化。勞動力是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勞動力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也是其能得到發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當前我國農業勞動力在轉化方面還存在著政策不充分、培訓不完善和資金不充足等問題,所以應該加強對勞動力這一農業機械化發展中重要因素的重視,定期對農民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業培訓,以實現農民觀念和綜合素質的雙重提升,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有效發展機會,加強農民勞動力在城鎮農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再加上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是反映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發展好壞的重要指標,所以還需要不斷強化相關勞動力在第三產業中的作用,以實現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的專業化質量需求。從而促進市場經濟活躍度的提升,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實現以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為主的社會國民經濟的不斷提升和健康發展。
(3)強化區域性農產品加工建設的發展。針對農業機械化發展中農產品加工這一薄弱環節,可以通過推進區域化的農業信息建設為出發點實現。通過現代化信息和網絡的幫助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區域信息平臺,為農民和農產品加工提供廣闊的管理服務、推廣服務以及創新服務,并不斷更新農業生產和加工的實際市場需求信息。同時還要不斷強化區域之間對于農產品加工技術、設備、研發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促進上述農產品加工各方面的合作和自身作用的發揮,通過省與省之前的區域交流實現更加完善的農業生產和加工體系。另外,吸收和引進國外發達國家的相關農業發展經驗和技術,加大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的投入,針對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特點來進行相關農業設備的推廣,以期實現我國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上的自主研發能力提升,尋找最適合各區域特征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
綜上所述,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在得到國家政策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后,通過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實現了比較顯著的進步。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還有著較大的空間和平臺施展自我魅力,所以在未來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應該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不斷創新和改革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在國家、社會、個人共同努力下,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有效提升,從而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穩步前進。
[1]白素瑾.淺談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對策[J].現代農業,2011,(2):98-98.
[2]王淑紅.淺談農業機械化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J].祖國:教育版,2014,(8):42-42.
[3]趙珅.淺析新形勢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化農業,2015,(2):48-49.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FANG Cheng-yi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Shi Shan Town,Nan'an City,Fujian Province,Nan'an,Fujian 362311,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points out its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lated policies and technical support,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lifting measur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with a view to putting forward these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level,and ultimatel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systematic analysis;lifting measures
F323.3
A
2095-980X(2017)03-0005-02
2017-02-12
方承藝,主要研究方向:農機化推廣。